让你的作文珠光宝气:四书五经经典名句附译文,写作运用,不容错过!

教学手札

19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五育并举高考怎么考?作文题、范文、素材精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让你的作文珠光宝气
有没有一句话,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你反复吟诵?
有没有一首诗,像是诗人穿越千百年专为某一刻的你而写?
有没有一本书,令你爱不释手,字斟句酌?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二十四史》 经典名句附译文,请收藏品鉴,写作运用,不容错过!

第一部分:四书五经名句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略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略
3、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略
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译文:略
★《易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文:略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6、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1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译文: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
★《春秋》
1、多行不义,必自毙。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译文:树立德行,最可贵的是使它不断增长;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干净彻底。

第二部分:《二十四史》中的100句千古名言原文及译文

《二十四史》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它记叙的时间,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读《二十四史》,阅尽世间兴衰、人情世故。今天,公众号“高中语文顶端突破” 现将其中经典名句撷取100句分享品读。
★《史记》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8.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汉书》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译文: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14.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15.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译文:事情不应该立马确定下来,防止祸端在没有发生之时。
★《后汉书》
1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译文: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17.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18.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1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后汉书》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20.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21.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译文:处事谨慎,能够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22.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难时越是坚定不移, 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壮。
2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译文:富贵时不要忘记贫困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24.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
译文: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视听闭塞,自己独断专行的遭到孤立。
25.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
译文:做事不要让自己亲近的人感到痛心,敌对者感到高兴。
26.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译文: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28.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
译文:喜欢一个人,就会察觉不到他的过错;讨厌一个人,就会不知道他的优点。
2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译文:不应为地位不高而羞愧,应因德行不崇高而羞愧。不因得到的报酬不高而耻辱,应该因为自己的见识不广阔而耻辱。
30.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三国志》
31.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三国志》
译文:把锅里的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不如把火灭掉抽去柴薪。
32.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译文:迷路后知道回来,就离正确的道路不远了;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不算什么。
33.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译文: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苟活着,壮士不会为了求生而毁掉自己的名节。
34.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译文:说话跨越了真实的情况,不可以太过重用(这个人)。
3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
36.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译文: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
37.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译文:要使国家兴盛,就要把百姓当作婴儿一样照顾(即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老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38.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译文: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
39.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40.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晋书》
4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4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43.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译文:成全一个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44.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
译文:不是得到贤才困难,而是使用贤才困难;不是使用贤才困难,而是信任贤才困难。
45.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学比不上别人,而是担心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46.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译文:长久积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
47.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译文: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48.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
译文:处罚面不能过宽,奖励面不能过窄;处罚过于宽泛,还不如不罚;奖励面过窄,还不如没有奖励。
49.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译文:不先使民众富裕起来,而只谈什么国家利益,难道有百姓穷于天下,而国家富强的事吗?
50.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
译文:有贤才却不知道,知道了贤才而不用,即使用了却不委以重任,委以重任却不信任人家,这是通患。
51.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
译文:对于富裕和显贵不得意忘形,对于所想要的不匆匆忙忙去追求。
52.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译文:沟壑可以蓄满水,而人的志向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53.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
译文:在后面,望着眼前,那是前;而在前面望着后面的,就为后。
54.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译文:取草断了根,在没有蔓延;扑火停止燃烧,贵在迅速消失。
★《魏书、北齐书、周书》
55.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
译文:要了解耕田方面的知识,,去向农夫请教;;要了解纺织方面的知识,,去向织女请教。
56.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译文:崇尚节俭的人打开财富之源,喜欢奢侈的人于贫困的征兆。
57.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译文:思政不明白逆顺的道理,不知道大小的形状,不度强势的势,有了这三个遮蔽,他们应该抓住。
58.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
译文:负担重莫如身体,经历险莫如口舌,时间长莫如年代。负重任,行险路,长期坚持,唯君子才能做到。
59.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译文:勤俭乃修养德行必须的态度;奢侈是恶行之中最严重的。
60.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译文:清白廉洁是做官的根本,节俭是做人的基础。
61.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译文:学习不刻苦勤奋,不如不学。
62.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
译文:成功的人必然都是从默默无名开始才有后来的闻名天下,功劳也是小功绩慢慢积累才成为大功劳。
63.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译文: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
★《南史、北史、隋书》
64.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译文: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施展抱负,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像是死了一样。
65.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
译文:蝉儿的叫声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
66.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译文:行为是自己做出,名声是别人赋予。
67.审而后发,犹未为晚。《北史》
译文:仔细瞄准了,再把箭射出去,这样虽多费点时间,也不算是迟误。
68.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译文: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69.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取得成功并不困难。
70.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译文:如果想要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就必须端正其思想。
★《旧唐书、新唐书》
71.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
译文:先谋划后做事的人成功,先做事后谋划的人失败。
7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73.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74.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译文: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75.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译文:无才的人得到晋升和重用,那么有才之士就不会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76.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译文:天生的天子难道生来就是做天子的吗,不过是因为兵强马壮(靠武力的强大)才使他成了天子的罢了。
7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译文: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78.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
译文:经常见到善行善举也就会受影响与人为善,反之亦然。
★《宋史、辽史》
79.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译文:自身不作表率,别人就不会服从;不以自身为先,别人就不能相信你。
80.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
译文:国家的治和乱,在于奖赏要和他的功劳相当,惩罚要和他的罪过相当,做到这一点,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了。
81.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译文:感动万物的方法没有什么比得过诚。
82.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译文:恩赏分明贤者就会趋之若鹜,刑罚得当奸人就会消灭。
83.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
译文:英明豁达的人的喜怒哀乐,与穷困、通达、灾祸、幸福没有关联。
★《金史、元史》
84.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译文:怀疑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人就不要怀疑他。
85.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译文:政令出现差错,那么人心就会不服,即使是得到了中原之地也将会失去它。
86.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译文:教化的实施,兴在学校。
87.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译文:学校是读书人受教育的地方,在老师的培育下成为有修养有学识的有用之人。
88.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译文:努力没有用到实处就跟没有努力一样,有勇却没有施展就跟没有勇一样,有计却没有施行就跟没有计一样。
89.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
译文:为国之道,在立法、用人二者上。法律不只是立,需要有人来做;人不滥用,惟才是选择。
90.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译文:天下从来没有缺乏人才,求则得之,放弃了就失去的,情势如此罢了。
91.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译文:天地之间人能活多久呢?默默无闻,跟腐朽的草木一样!
92.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明史》
93.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
译文:享受富贵只能是短暂的一时,而清廉的好名节却可以留存千古。
94.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明史》
译文:接近小人的人一定也是小人,接近君子的人不一定就是君子。
95.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
译文:身居显贵职位的人容易骄傲,处于逸乐环境的人容易奢侈。
96.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
译文:治理国家最根本的办法,莫过于比民风纯正更为重要的了。
97.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译文:广开言路是国家的命脉。
98.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明史》
译文:人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
99.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明史》
译文:人才难得,不忍心因为一点小缺失就弃置不用。
100.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