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晚年才明白,人们活得焦虑麻木,源于人走了这三条弯路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去寻找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赚到万般的钱财,拥有胜过他人的地位和权势。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明天就能够升职加薪,从此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这些,都是幸福吗?
古时候,西方哲学大家亚里士多德便把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自外在的幸福,第二类是来自灵魂的幸福,第三类是来自肉体的幸福。
这三种幸福的追求,恰恰就组成了我们整个人生的全部。
外在的幸福,可以是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灵魂的幸福,可以是精神世界的满足;肉体的幸福,可以是天性欲望的发泄。
而著名思想家叔本华晚年也在其著作《人生的智慧》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评价,这便构成了人生价值和幸福的三层含义。
可以说,叔本华晚年他才明白,人生,消极点来说,便是没有价值的。而往大一点来说,它就是一个过程,让人品味到生活的百味。
人类之所以活得焦虑麻木,源于人走了这三条弯路。
过分贪婪,毫无节制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对于财富,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于是乎,人类就在追求无止境财富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痛苦和纠结。
社会上的某些打工人认为,我一个月才赚个几千块,根本就是不幸福的。
较为有点文化的白领认为,我一个月才赚个一万多,只能感受到痛苦。
而某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为,我一个月才赚个几万块,简直就是悲剧。
......
每个层次的人都有每个层次的人的痛苦。可是,我们却把得不到的一切归之为自己的不幸,而把得到的一切视为无物。
人就是在不珍惜当下的过程中活着,然后越活越是焦虑,到最后连丝毫的快乐都没有。
人之贪婪,其实是天生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节制欲望,那么它也是有害的。
就像你得到了芝麻,可却想得到西瓜。而在得到西瓜之后,你又想得到其余的一切。这种贪婪,只会让人陷入到无休止地循环当中。
要知道,为财而生,为财而死,永远都成为财富的奴隶,这就是一个人的悲哀。
过分随波逐流,你永远只是别人的附庸
叔本华曾说过:“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人生来便是孤独的,哪怕你拼命去摆脱孤独,你也不可能摆脱。因为每个人的道路,只能由自己去走,别人根本帮不上忙。
而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却面临着这么一个困惑,那就是合群好,还是不合群好的困惑。
其实,我们都很天真,认为一个人盲目合群了,自己就能够得到快乐。
而有些人也很无奈,认为自己不合群了,就一定会感受到不幸。
现实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就要与孤独为伴,战胜躁动的自己。
不合群,或者说孤独,并不代表人不跟外界去接触。真正的孤独的本质,就是让人去倾听内心的心声,然后明白你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世上的很多人,与其说他们活得麻木,不如说他们活得没有灵魂,总是喜欢人云亦云,到最后却是稳妥妥的跟风者。
羊群效应之下,大多的合群者都是被人牵着走的绵羊,这就是人性的悲哀,也是人之选择的无奈。
为了别人而活着,这是一种愚蠢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是否具备价值只能取决于这个人在别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子,那这样的生存将是悲惨的。”
你在乎你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模样吗?你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吗?你在乎别人对于有好的印象吗?
这世上我们所“在乎”的东西多了,人就慢慢地不在乎自己了。
在职场中,我们过分在乎同事是怎么想的,过分在乎领导是怎样想的。于是乎,我们只能活得过分麻木,仿佛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
我们要记得一个道理,别人怎么想,我们其实管不着,也根本无法阻止。
退一步来说,要是你的同事觉得你工作能力很好,也很懂得讨老板的欢心,于是他便仇视你,跟你势同水火。
那么,你该怎么办呢?是主动跟他和好,做个不去工作的懒散者,还是不理人言,做回自己呢?
很多人都肯定是选择后者的。
但是,一旦那个对你有意见的人是你的朋友,或者是你的亲戚,你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不必想太多,也不必思虑太多,只要做回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
我们只是普通人,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却能做到让自己满意。这,便足够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