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性归类
点击关注👉 绿色医学 今天
1.气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气海 |
固元气,凡一切气疾皆宜取 |
尺泽 |
调肺气 |
陷谷 |
调胃气 |
神门 |
除心郁内结之气 |
膻中 |
升脾气,降胃气 |
中脘 |
解郁升清降浊利气 |
劳宫 |
清热理气 |
通谷 |
理五脏之气 |
大敦 |
泻肝气 |
膏肓 |
补阳气 |
列缺 |
逐水利气 |
鱼际 |
清热利气 |
大陵 |
降心气,降浊气 |
太阳 |
理诸阳热气 |
关元 |
驱腹中一切冷气 |
大包 |
行腹中诸气 |
气户 |
利气 |
大椎 |
调利胃气 |
巨骨 |
开肺降逆气 |
曲池 |
行气 |
合谷 |
升清降浊,理大肠气,宣诸气 |
中府 |
理肺利气 |
云门 |
开胸降气 |
肩髃 |
理肺舒气 |
水道 |
理三焦膀胱肾中热气 |
隐白 |
升阳气 |
复溜 |
固卫气,布阴气,收肾气 |
阳陵泉 |
行气导浊气 |
公孙 |
运脾气 |
足三里 |
升气,降气,调中气 |
太冲 |
降气 |
三阴交 |
行气降气 |
2.血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三阴交 |
通经行瘀清血生血凉血固血 |
太冲 |
通经行瘀清血生血凉血 |
隐白 |
止经血 |
上星 |
止口鼻出血 |
承山 |
清热血 |
曲泉 |
清血凉血养血活血 |
曲池 |
行血 |
交信 |
调经血 |
血海 |
调血 |
膈俞 |
统理全身之血 |
足三里 |
清血,养血,行血,补血 |
中极 |
调经血,止崩漏 |
大椎 |
散瘀血 |
阳陵泉 |
行血 |
气海 |
泻血 |
承浆 |
宣通血脉 |
3.虚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神阙 |
补气血,益肾精 |
关元 |
固下元,益肾精 |
气海 |
补气振阳,益肾精 |
中极 |
补气血,益精 |
曲骨 |
补真气益精 |
膏肓 |
益气振阳 |
章门 |
补五脏,益气血 |
中脘 |
振阳益胃,补六腑 |
足三里 |
益胃,补气血 |
解溪 |
益胃 |
上廉 |
益胃 |
三阴交 |
补三阴,益阳壮精生气血 |
公孙 |
补中土,运脾阳 |
阳陵泉 |
补脾滋阴,固精益气血 |
涌泉 |
补肾,益精,滋阴 |
神门 |
安心神 |
太溪 |
益肾,振阳,滋阴 |
照海 |
益肾阴 |
复溜 |
补肾气、滋阴,振阳,固精 |
交信 |
补肾滋阴 |
蠡沟 |
益肝 |
太冲 |
养肝气 |
4.实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天枢 |
泻肾 |
大敦 |
泻心 |
太溪 |
泻肾 |
神门 |
泻心 |
章门 |
泻肾 |
少冲 |
泻心 |
大陵 |
泻心包络 |
阴陵泉 |
泻心 |
劳宫 |
泻心包络 |
公孙 |
泻脾 |
曲泽 |
泻心包络 |
商丘 |
泻脾 |
中冲 |
泻心包络 |
阳陵泉 |
泻肝 |
肺俞 |
泻肺 |
太冲 |
泻肝 |
列缺 |
泻肺 |
蠡沟 |
泻肝 |
尺泽 |
泻肺 |
中封 |
泻肝 |
少商 |
泻肺 |
关元 |
泻三焦 |
太渊 |
泻肺 |
支沟 |
泻三焦 |
照海 |
泻肠逐秽 |
丰隆 |
泻胸膈 |
长强 |
泻肠逐秽 |
中府 |
泻胸膈 |
水泉 |
泻肠逐秽 |
膻中 |
泻胸膈 |
天枢 |
泻肠逐秽 |
巨阙 |
泻胸膈 |
上脘 |
泻胸膈 |
5.寒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中脘 |
温中暖胃寒及腹中一切寒冷 |
关元 |
温下焦,暖子宫 |
大椎 |
餮表寒 |
气海 |
温中下焦,治腹中一切寒冷 |
肾俞 |
温下焦,治足冷如冰 |
后溪 |
餮表寒冷 |
厉兑 |
温下焦,治足冷如冰 |
章门 |
脏寒结聚 |
归来 |
治下元寒冷寒疝 |
足三里 |
治胃寒,腹中寒冷 |
三阴交 |
温中下焦,血寒,一切寒冷 |
公孙 |
理心腹之寒 |
曲泉 |
理血寒腹中痛 |
阴陵泉 |
温中焦,理睥气 |
6.热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通里 |
清心热 |
大陵 |
清心胸热 |
少府 |
清心热 |
劳宫 |
清心胸热 |
内关 |
清心包络,六腑及胸中热 |
十井 |
治诸热病 |
神门 |
清胃热 |
鱼际 |
清肺热 |
风门 |
清三焦热 |
中府 |
泻四肢热 |
少商 |
清三焦热 |
大杼 |
泻四肢热 |
肝俞 |
清三焦热 |
云门 |
泻四肢热 |
支沟 |
清三焦热 |
尺泽 |
清五脏之热 |
百会 |
清头部热 |
脾俞 |
清五脏之热 |
丝竹空 |
清头目热 |
魄户 |
清五脏之热 |
曲池 |
清血气,表里,头面,诸窍热 |
意舍 |
清五脏之热 |
合谷 |
清气分,头面诸窍之热 |
阳陵泉 |
降肝赡热 |
绝骨 |
清三阳经热及脑热 |
三阴交 |
清血热,平肝热 |
大椎 |
清表热 |
足三里 |
清胃及六腑热 |
丰隆 |
降肠胃热,及痰热 |
天枢 |
清大肠热 |
上脘 |
清心胃热 |
尺泽 |
清血,泻心火,治暑热 |
金津 |
退胃热,心热,生津止渴 |
委中 |
清血热,降大肠膀胱热 |
7.风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风府 |
搜周身之风,治头风外感风 |
风池 |
治头风,外感风邪 |
风门 |
肝风甚动 |
风市 |
治腰腿风 |
百会 |
治卒中风,头风 |
囱会 |
治鼻塞头风 |
瘈脉 |
去头面邪风 |
水沟 |
卒中风,头面风邪 |
颊车 |
口噤喎斜风邪 |
承浆 |
口喎偏风 |
肩髃 |
擅周身四肢百骸之风 |
曲池 |
搜周身风邪 |
八风 |
治腿膝风邪 |
八邪 |
手臂风邪 |
少商 |
治小儿惊风喉风,一切风邪 |
足三里 |
搜四肢风 |
环跳 |
搜经络及四肢之风 |
膝关 |
治腿膝诸风 |
8.湿类
穴名 |
穴性 |
穴名 |
穴性 |
阳陵泉 |
利湿 |
阴市 |
祛湿 |
内关 |
利湿 |
曲池 |
行湿 |
伏兔 |
利湿 |
昆仑 |
行湿 |
太溪 |
利湿 |
三阴交 |
行湿化湿 |
风市 |
利湿 |
复溜 |
化湿 |
足三里 |
祛湿行湿 |
中脘 |
祛湿化湿 |
既安全又有效的五输穴,你会用吗?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这就是五输穴配合五行属性及臓象所提出的治例,为什么说:井可治心下满,荥穴可治身热,输穴可治体重节痛,经穴可治咳喘寒热,合可治逆气泻泄?因为井在脏属木为肝,肝分泌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以助消化,若肝失调达而郁结,则中脘必现痞满,故心下满,可当取井穴;荥穴在脏属火属心,心主血脉,脉是营养全身的根本,若受外邪侵入,阻碍营养进行,使体内发生变化,即现身热,当刺荥穴,荥穴能清热泻火,治疗各种热性病(急性热性病),也能育阴清热,治慢性热病;输在脏属脾属土,脾助消化,相当于西医的淋巴,若其吸收运化迟滞,就发生体重节痛,当取输穴,输穴能补土益气化湿,除疼痛外,肿满倦怠,泄泻都有较好疗效;经穴在脏属肺属金,肺合皮毛,司呼吸及调温作用,若客邪皮毛,调温失调,就发生寒热,客邪传肺,肺失肃降,因起抵抗作用,以事救济,就发生咳嗽,两者病证,均用经穴;合穴在脏属肾属水,肾为滤水器官,膀胱乃排水总枢,若邪热客于膀胱,膀胱失职,水分就从大便排出,发生逆气而泄之病,又肾主受纳,与肺之肃降共同完成气之呼吸。肾虚则气逆不降,而为喘、胀、闷、宜针合穴。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