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头街的夜与日
福建龙岩长汀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中心的店头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从古汀州到今长汀,这里都是一条热闹的街道。所谓店头,在客家语中是最好的集市商铺的意思,店头街位于长汀人口最稠密的市区,北邻兆征路,东临古城墙和汀江,街面宽不过4米,全长453米,但其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北宋在此设店头市,南宋时成为街市,俗称店头街,明清时期,这里成为闽粤赣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店头街两旁都是整齐相对的砖木建筑,每户虽然门面不宽,但都有一定的深度,基本都是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前店后作坊。如果你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店头街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店头街是一条热闹了千年的街道,从唐宋到今朝,店头街大概都算得上是汀州古城中最热闹的地方。
夜幕下的店头街似乎更能找到昔日繁华的味道,游人熙熙攘攘,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大红灯笼高高挂,店头街算得上是长汀的“红灯区”,这里不仅是游客常来的地方,也是本地人生活的中心区域。
店头街有卖鞋的、剃头的、饮食的、喝茶的、卖特产的,虽然早已从上世纪的手工百业街转型到了今天的生活旅游街区,但依然还保存了许多老店铺。
长汀人喜欢自称汀州,来自于曾经的荣耀,汀州曾是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不过辉煌早已成为历史,今日的长汀已经成为闽西南一座鲜为人知的小城。
不过但凡有历史的地方,哪怕是没落了,这里的人民依然重文重教,对家乡充满着自豪感,长汀给我的感觉便是如此。
店头街虽是游客必到之处,也是本地人的生活区域,而且客家人的地方普遍还是比较厚道的,所以这里的消费并不会太高,店铺大多也是童叟无欺。
作为客家人重要聚居地,长汀有很多美食,来到店头街不凡尝一尝。
“食物中的每一缕味道,都像我们走过的路。吃遍长汀,也看透了人生……”有文化的地方就是不一样,难怪我没能看遍人生,因为我还没能吃遍长汀。
一个人的晚餐豆腐圆,味道不错,油有点重。客家小吃虽然大同小异,但各地又各有不同。
店头街斜对面就是长汀县政府,店头街基本处于长汀古城的中心位置。
夜幕下的长汀古城墙灯光璀璨,城墙下的汀江水静静流淌。
而白天的店头街又是另一种味道,安静了许多,又有别样的古味。
店头街乃至长汀的繁荣是离不开一条河的,这就是被称作客家母亲河的韩江上游汀江,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时任长汀知县的宋慈,为了让民众“改食福盐为潮盐”,率民开辟了汀江航道。
一时间,汀江“上八百、下三千”,成为连接闽粤赣三省的经济大动脉,江西的稻米、大豆、禽蛋通过汀江南下潮汕,广东的盐、海产品、布匹杂货通过韩江、汀江逆流而上,经长汀运往赣南十余县。
喧闹的汀江帆樯满江、百舸争流,而作为主要集散地的店头街,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乘船下上杭、永定、梅县、大埔、潮汕的乘客在店头街用过早餐,便在水吉门上船,而从韩江或者汀江下游上来的乘客则在惠吉门码头下船后,在店头街用餐住宿,店头街终日熙熙攘攘。
当然店头街乃至长汀的没落也是离不开母亲河汀江的,沿江水坝的修筑、公路铁路的修建,使得汀江繁华的水运成为历史。
繁华落尽后的店头街,青石板的路面依旧,没有了车水马龙,却依然保存着最原真的本色。
客家人的朴素也许在这一处小小的凉茶档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无人看守、免费供应,方便路人。
还犹如这客家米酒,简简单单的包装,实实在在的品质和价格。
长汀是革命老区,出过不少将军,店头街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处将军故居。
街上还有一棵600年的老苏铁,说实话,这大概也是我见过的最长寿的铁树。
午间的店头街有些寂静,老式的理发铺里,店家正躺在古老的理发椅上休息,门口一副对联“剪去蓬头成美貌,迎来旧客变新人”。
店头街不长,从街头走到街尾,正常步速也用不了十分钟,店头街又很长,承载着汀州古城的千年的历史,张九龄、文天祥、宋应星、朱熹、纪晓岚……都曾在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过印迹,逆流而上的潮汕商贾、顺流而下的客家子弟,古代的文人雅士、近代的苏区红军都曾给这条古老的街道留下了很多故事。曾经的辉煌与繁荣早已成为往事,店头街却依旧,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沧桑后, 以最朴素的姿态,守望着汀江边的日出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