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香港最具人文关怀的导演
本文原题:许鞍华:香港最具人文关怀的导演
陈丹青尊称许鞍华为许先生,说她的电影是一种气息。
对香港电影的第一印象是从成龙大哥哪里来的。小时候,电视里放的最多的是武打片,那时候对电影还没有任何概念,只觉得成龙大哥好厉害,很有男子汉气概。
在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礼上成龙大哥说他拍了近50年电影却从没有得过金像奖的影帝,我当时感到一惊,也替大哥屈得慌。
不过也能理解,大哥的电影是以票房取胜的,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吗。
香港有位女性导演叫许鞍华,她的电影恰好与成龙电影的遭遇相反。许鞍华的电影获奖无数,却票房很惨淡。
她个人作品的票房纪录是2012年上映的《桃姐》创造的,而这部片子在中国大陆的票房仅有6839万人民币。
当然了,不能把成龙主演的电影与许鞍华的作品简单的相提并论,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路子,一个走商业片,一个是文艺路线。
不过,我觉得或许很多年以后人们只会记得成龙,而忘记他主演的电影;许鞍华则不同,她的作品和她一起不朽。
许鞍华祖籍辽宁鞍山,她的名字取得好,来自鞍山的中国人。许鞍华在香港电影界绝对是特立独行的,她也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与徐克齐名。
香港星光大道上许鞍华留下的手印
她的作品类型多样,风格多变,她几乎什么都拍。有人说许鞍华是女权主义者,我觉得这样说是不对的,许鞍华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她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拍片类型,或者说她找到了自己内心对电影最本质的理解。
她以女性的视角审视世界和生活,并且恰好在这方面做得很优秀。内陆有位海归的女导演叫金依萌,她只拍了两部电影就有人叫她类型片导演。她的这两部电影我没有一部能够看下去,我不知道那一亿票房是怎么来的,我想可能大多数影迷是冲着国际章和范爷去的。
大陆的影迷就是这样,以女性视角拍女性故事就说是女权主义者;拍两部爱情片了,也就成了类型片导演,你怎么不说她的作品风格很单一啊。
许鞍华的电影不是香港电影的主杆,但却是最大的枝干,这个问题我是从电影工业的角度考虑的。
如果一个导演的作品只拿奖没有票房,那么这个导演应该是学院派导演,许鞍华是这样的,内陆的贾樟柯也是这样的。这类导演的作品是小众的,小众的作品当然没有票房了。
如果提起港片,前十部里你想不到许鞍华的作品,这是很正常的;若前二十部里你还想不到的话,那我会笑话你看问题不够全面。
看过《女人四十》之后我只想说,二十岁刚出头的大多数男观众可能会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娶到一位大嫂(萧芳芳饰)般的妻子;四十岁左右的大多数男观众可能会想自己的老婆要是能够有大嫂一半的好就好了;快六十岁的大多数男观众可能会想自己的儿媳怎么就不能像大嫂一般孝顺啊。
影片里大嫂是完美的,会打牌,能够以德报怨,工作能力强等等,集一切优点于一身。最重要的是她能够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之下还能够让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或者说她还能够保持一如既往的赤子心。
当然了,影片在树立高大光辉女性形象的同时并没有贬低男性形象。大嫂的公公和丈夫都是好人,还有大嫂的儿子也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公在刚开始对大嫂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那为何在患病之后会只认大嫂一个人呢?
《女人四十》告诉了我们生活是很窘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挑战。不过,许鞍华安排公公回光返照时道明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其实很过瘾的”。
人生中苦难再多,也没有幸福多,苦难多了,小小的幸福会更珍贵,更感动。我还钟意一段对白,“你每次走的路都好烂啊”,“路烂才可以扶你吗”。
因为这段对白我认识到原来大嫂不是一个人在默默地承受一切,她的身边是有个不太有担当的男人的。
《女人四十》里萧芳芳行云流水般的演出让人觉得她与大嫂是浑然一体啊,这部电影也让萧芳芳演艺再攀事业高峰,凭借该片获得了柏林、金像、金马三料影后。
演许鞍华电影的女演员很容易获奖,2009年鲍起静凭《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出色演出获得了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影片很平凡。故事情节简单,人物性格单一,最主要的是它的总投资只有100万港币,叙事手法也是平铺直叙,电影中一些镜头多次重复(比如围着桌子吃饭)。
可就是这样一部简单的小电影却大获成功,让人眼前一亮。天水围是地名,位于香港新界的元朗区,这个地方曾发生多次令社会大关注的伦常不幸事件。
许鞍华是位关注社会现实的艺术大师,而《天水围的日与夜》则是通过讲述一个温情故事来为天水围取掉“悲情新市镇”的称号。
《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成功也给衰落的香港电影指明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对香港的后起电影创作者有启迪作用。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取得成功之后,许鞍华导演推出了该片的姊妹篇《天水围的夜与雾》。
进入新世纪之后,许鞍华最成功的作品是《桃姐》。
该片由刘德华投资并主演,刘天王很有商业眼光,06年投资内陆第六代导演宁浩的《疯狂的石头》赚了个盆满钵盈,票房口碑双丰收,是小成本电影成功的经典之作。
《桃姐》也让刘天王第三次金像称帝,金马也是梅开二度。总之,刘天王投资最成功的电影是《桃姐》。
《桃姐》延续了许鞍华一度的气息,以现实主义的风格反映女性的人生。与以往相比,《桃姐》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同时不再是淡化男性角色,而是也让男性角色的形象丰满起来。 这一点显然要比《女人四十》来的更强烈。
刘德华一出场就被人误认为是修空调的,二度被饭馆老板误认为开出租的,和桃姐吃饭时只要一碗饭,烫青菜什么的,调料也不要,这一切的细节描写一方面反映出罗杰的生活节俭简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出生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吃饭讲究,时间后退几十年他也是位少爷。
桃姐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出身上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没有罗杰,桃姐只能老死于老人院,临死之前她不可能感受人间温情的。
主贤仆忠,罗杰的家人视桃姐为亲人,桃姐把一辈子奉献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里的四代人,临死之前还痴痴的望着这家人的第五代。
桃姐只知奉献,她有天下女人的一切优良品质,唯一遗憾的是桃姐一生不曾经历爱情,年轻时错过了,在养老院时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当坚叔把蛋挞送给桃姐时我是幻想过着二人走在一起的。桃姐住进养老院,罗杰与老同学吃着桃姐煮的牛舌回忆往昔,我想此时的罗杰只有一种感觉“当时只道是寻常”。
桃姐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镜头,过年那晚秦海璐演的主任和桃姐聊天。当桃姐问你家人呢,许鞍华给了秦海璐一个大约5秒钟的特写。
那个镜头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这就是许鞍华的人文关怀,一个孤单的人必须学会独自享受孤独。
2019年,许鞍华导演又会有大作问世,她将改编张爱玲的著名的小说《第一炉香》,毋庸置疑,绝对的年度期待。
题图均来自相关电影资料与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