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穴
  •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审阅专家马庆宇

手少阳三焦经穴即手少阳三焦经的所有腧穴,左右各23穴,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 中文名
    手少阳三焦经穴
  •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 概念
    指手太阳小肠经所有的腧穴
快速
导航
  • 中医应用

解读

手少阳三焦经穴指手少阳三焦经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颞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
诊断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治疗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和整体作用。

中医应用

一、手少阳三焦经穴应用概要。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目疾常用丝竹空、液门、关冲;治疗耳疾常用耳门、翳风、中渚、外关、液门;治疗咽喉病常用关冲、液门、阳池;治疗偏头痛常用丝竹空、角孙、外关、天井。治疗热病常用关冲、中渚、外关、支沟。翳风有疏风通络的功效,长于治疗耳、口、齿、面颊病;支沟有泻热通便的功效;中渚、阳池能治消渴。
二、各穴简释
1、关冲 Guān chōng(SJ 1)井穴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皮下组织内有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的分支,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支的动、静脉网。
主治:①热病,昏厥,中暑。②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液门 Yè mén(SJ 2)荥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在第四与第五指近节指骨基底部之间→第四骨间背侧肌和第四蚓状肌。浅层分布有尺神经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深层有指背动、静脉等结构。
主治:①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②疟疾。
操作:直刺0.3~0.5寸。
3、中渚 Zhōng zhǔ(SJ 3)输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四骨肌背侧肌。浅层布有尺神经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深层有第四掌背动脉等结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咽喉肿痛。②热病,消渴,疟疾。③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
操作:直刺0.3~0.5寸。
4、阳池 Yáng chí(SJ 4)原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桡腕关节。浅层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腕背静脉网,前臂后皮神经的末支。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主治:①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②疟疾,消渴。③腕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外关 Wài guān(SJ 5)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浅层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
主治:①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②胸胁痛。③上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0寸。
6、支沟 Zhī gōu(SJ 6)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拇长伸肌→前臂骨间膜。浅层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
主治:①便秘,热病。②胁肋痛,落枕。③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0寸。
7、会宗 Huì zōng(SJ 7)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伸肌→示指伸肌→前臂骨间膜。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贵要静脉的属支等结构。深层有前臂骨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前臂骨间后神经的分支。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癫痫。③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0寸。
8、三阳络 Sān yáng luò(SJ 8)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前臂骨间膜。浅层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前臂骨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前臂骨间后神经的分支。
主治:①耳聋,暴喑,齿痛。②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0寸。
9、四渎 Sì dú(SJ 9)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浅层分布着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
主治:①耳聋,暴喑,齿痛,咽喉肿痛,偏头痛。②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0、天井 Tiān jǐng(SJ 10)合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浅层有臂后皮神经等结构。深层有肘关节动、静脉网,桡神经肌支。
主治:①耳聋,偏头痛,癫痫。②瘰疬,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1、清冷渊 Qīng lěng yuān(SJ 11)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浅层分布有臂后皮神经。深层有中副动、静脉,桡神经肌支等。
主治:①头痛,目痛,胁痛。②肩臂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2、消泺 Xiāo luò(SJ 12)
定位: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肱三头肌内侧头。浅层分布着臂后皮神经。深层有中副动、静脉和桡神经的肌支。
主治:①头痛,项强,齿痛。②肩臂痛。
操作:直刺0.8~1.2寸。
13、臑会 Nào huì(SJ 13)
定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及外侧头、桡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浅层有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肱深动、静脉。
主治:①瘿气,瘰疬。②上肢痿痹。
操作:直刺0.8~1.2寸。
14、肩髎 Jiān liáo(SJ 14)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小圆肌→大圆肌→背阔肌腱。浅层分布着锁骨上外侧神经。深层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操作:直刺0.8~1.2寸。
15、天髎 Tiān liáo(SJ 15)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浅层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和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深层有肩胛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以及肩胛上神经等结构。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
操作:直刺0.5~ 0.8寸。
16、天牖 Tiān yǒu(SJ 16)
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浅层分布有颈外静脉属支、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深层有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颈深动、静脉升支。
主治:①头痛,项强。②目痛,耳聋,瘰疬,面肿。
操作:直刺0.5~1.0寸。
17、翳风 Yì fēng(SJ 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浅层分布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颈外动脉的分支、耳后动脉、面神经等。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口㖞,牙关紧闭,齿痛,呃逆,瘰疬,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18、瘈脉 Chì mài(SJ 18)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分布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耳后支及耳后动、静脉。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小儿惊风,头痛。
操作: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19、颅息 Lú xī(SJ 19)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分布着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耳后支,耳后动、静脉的耳支。
主治:①小儿惊风,头痛。②耳鸣,耳聋。
操作:平刺0.3~0.5寸。
20、角孙 Jiǎo sūn(SJ 20)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分布着耳颞神经的分支,颞浅动、静脉耳前支。
主治:①目翳,齿痛,痄腮。②偏头痛,项强。
操作:平刺0.3~0.5寸。小儿腮腺炎宜用灯火灸。
21、耳门 ěr mén(SJ 21)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分布着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0寸。
22、耳和髎 ěr hé liáo(SJ 22)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浅层分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颞深前、后神经,均是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分支。
主治:①头痛,耳鸣。②牙关紧闭,口㖞。
操作: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23、丝竹空 Sī zhú kōng(SJ 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分布有眶上神经,颧面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颞浅动、静脉的额支。
主治:①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目眩。②头痛,癫狂痫。
操作:平刺0.5~1.0寸。不灸。
[1] [2]

参考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