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粽与续命汤

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第七章“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一节中,对益智粽与续命汤有如下一段描述:

《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三十国春秋》,卢循由广州领兵北上时,曾馈刘裕以益智粽,刘裕则答以续命汤。这是当时很多地方的风俗,京口也是如此。据《至顺镇江志》卷三《风俗》,京口逢端午则“系百索”,“为角黍”。“角黍”即粽,端午作粽,起源甚早。益智出广州,故卢循得馈益智粽与刘裕①,并且还以之馈赠庐山慧远②。“百索”,以五采丝系臂,辟鬼辟兵,即所谓“续命缕”,起源亦甚早。刘裕赠卢循的“续命汤”,当为“续命缕”之讹③。刘裕、卢循出自京口,皆同此俗。刘、卢二人社会地位本来相近,但此时却处于敌对的竞争地位。他们互以此二物为赠,或是寓机语于酬对之中,说明二人颇有心照。

在这段引文中,田氏认为益智粽为粽子,“续命汤”为“续命缕”之讹。其思路大体如下:卢循、刘裕同出京口,京口逢端午有“系百索”、“为角黍”的风俗。卢循送粽子(角黍),刘裕回以“续命缕(百索)”,恰符当地风俗。但是,据我的浅见,他的理解有误。论证如下:慧远《答卢循书》说:“益智乃是一方异味”,这里指出卢循只是送他益智果,而非益智粽子,并指出益智果是地方特产。益智果产于广东。据顾微《交州记》介绍:“益智叶如蘘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为粽,味辛。”可知做益智粽即将其“蜜煮”,“蜜煮”即注释一所说的“蜜渍益智”。因此,益智粽为用蜂蜜浸泡过的益智果,是蜜饯而非粽子。现在广东省还生产益智蜜饯。既然“粽”不指粽子,“续命汤”为“续命缕(百索)”之讹的解释也有问题。虽然田氏引冯君实的研究做旁证,但《通鉴》里明确记载为“续命汤”,“汤”、“缕”二字繁体差别大,不易发生鲁鱼亥豕之误,且“续命缕”是个习惯用语,不大可能被写成“续命汤”。《通鉴》将卢、刘互赠礼物事件系于义熙元年(405)四月二十一日晋廷授卢循广州刺史之后,五月之前,时间靠近五月初五端午节,田氏或许将这段史料放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因而产生误差。

虽然,田氏的理解可能有误,不过,他认为卢、裕两人“寓机语于酬对之中”是正确的。卢循出自范阳卢氏卢湛之后,颇具家学渊源,《卢循传》称其“善草隶弈棋之艺”,文化程度较高,而刘裕则是大字不识的武人。卢循赠以益智粽即讥其无学,刘裕反唇相讥,还送“续命汤”,则暗示兵机。由此也可知,“续命汤”的重点在“续命”两字,后面的字是什么不大重要,未必就是“续命缕”之讹。

①《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七月癸酉条胡注曰:“宋人以蜜渍物曰粽。卢循以益智粽遗武帝,盖蜜渍益智也。”

②《太平御览》卷九七二《惠(慧)远法师答卢循书》:“损饷深抱情至。益智乃是一方异味,即于僧中行之。”

③冯君实《晋书孙恩卢循传笺证》第57页据《九家旧晋书辑本》臧荣绪《晋书》,亦述及“续命缕”。案《真诰》卷一七《握真辅第一》提到“长命缕”,即“续命缕”。《荆楚岁时记》:“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彩,一名朱索”云云。应劭《风俗通义》有关于续命缕的记载,参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下册第605页所辑佚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