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日薄春犹早 晚来秋风急

日薄春犹早  晚来秋风急

——一代词人李清照

杨青||江苏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仰望星空,我仿佛见到一位多愁善感、清丽娟秀、归去来兮的古代仕女从环形山上款款而来,美丽的轻轻的,飘渺的面纱掩饰不了她那淡淡的哀愁……

她——回忆如墓,淡薄如素,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接近人生真味。在大喜大悲之间,渗透人生,哪怕铭记只用了一瞬,忘记却耗费了一生……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如一泓清泉流传千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音律谐和,品质高雅。

意境浑厚,布局有方。

情感细腻,含蓄稳重。

情调雅正,别是一家。

她——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大学士,苏轼学生,藏书甚丰,其母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她从小兼得名师苏东坡四大弟子之一的晁补之提携指导……

她是谁?她是文学史上诗词三李中的一位千古第一大才女——李清照。她的词作留世70余篇,篇篇皆精。今夜无眠,就让我在她那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寻觅几朵浪花斜插在一代宗师李清照的云鬓上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是她少女时作,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诗画不能表,可谓“传神之笔”。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然而,问卷帘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盐在水里,品其咸而不见盐。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时京城最高学府学生) 、收藏界大家赵明诚结婚。

婚后一年多,政治风云变幻,因赵名城官宦父亲赵廷之株连,夫妇被遣返至赵的老家山东青州。

青州十年是李清照婚姻生活中的最好时光。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是在十年后,赵明城任莱州知县,李清照作了这首著名的词,寄给在莱州当官的丈夫,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信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掺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赶忙问是哪三句,陆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不会怜悯诗意与优雅,时代的苦难更不会因为才女绕道而行。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史称"靖康之变″,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其时又恰逢赵明城母亲去世,赵自去江宁奔丧。李清照奔青州独自转移藏物,这年十二月,青州兵变"凡所谓十馀屋者(藏物字画、金石),已皆为煨烬矣。″大火中李清照还是抢出了非常珍贵的字帖。

赵明城在蔡襄《赵氏神妙帖》跋中道,这本《神妙帖》是自己当时在汴京时花了二十万买的。兵变后,青州家中所有的物品、文物荡然无存,只有我的老妻独自携带这幅字画逃了出来。逃出来之后乘船南下过镇江时,又遇强盗抢掠,她依然怀抱着这幅帖躲过,这幅字帖能保存下来,真是皇天护佑。

千难万险来到丈夫为官的江宁,从此,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兵荒马乱中疲于奔命。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公元1128年三月,李清照与为官惧乱而逃离江宁的丈夫赵明城“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讽喻南宋统治者。

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朝廷颁旨赵明诚复任湖州知事。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赵明诚将“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临别时交代妻子视城中战乱状况,扮民妇,弃重物衣被书册卷轴及古物独抱宗器者与身俱存亡)。

不幸的是,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于建康领旨赴任的途中染疾身亡。

公元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

九月,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伪齐政权。李清照作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达衢州。

公元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公元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公务。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李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后,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心系国难,急聁解危。

公元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公元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颠沛流离于金华期间,自铸新辞《武陵春》,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这双溪舴猛舟,那里载得下欲语泪先流的许多愁啊。

公元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离婚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垢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来风急,这是风寒吗?不!是心寒。《声声慢》写尽了晚年的孤独和心里的冰冷。

避难奔走,所有收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亡国之恨、丧夫之哀、错嫁之痛、孀居之苦,这些一一地凝集心头,无依无靠,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孤独、寂寞、甚而在嘲讽和诽谤中走完了一生,在临安去世。

日薄春犹早,晚来秋风急

李清照从待字闺中的聪慧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如花少妇,有着幸福美满的前半生。“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后半生在国破家亡的硝烟迷雾中,遭遇了数不尽的劫难。

李清照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遗撼和叹息,她曾经为她没有子嗣感到痛苦,但当我们在李清照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我们不是深深地感到她的文学并没有绝嗣而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吗?

她是永恒的一道风景。在前有柳永、苏东坡,后有陆游、辛弃疾等等的男人世界里,在封建社会尊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里,易安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即使在当代,文学界又有几人能与之试比——1987年,国际天文学组织给水星的十五座环形山命名,用全世界的十五个名人的名字命名,李清照的名字,成为太阳系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2021年4月4日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杨青,男,60后,江苏滨海人。经济师,从事自由职业,喜欢文学中的生活、喜爱生活中的文学。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