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釉料,自然艺术
01
先来介绍一下釉的发展史。我们都知道,瓷器是从陶器演变过来的。古代烧窑都是用木材为燃料,在烧制陶器时,树木燃烧后化成的灰落在了陶胚上,与胚体表面的硅酸盐氧化物发生化学作用,在高温环境中形成了玻璃态物质,这种玻璃态物质就是釉的起源。
釉使得胚体更耐高温,成品表面密度更大,增加了实用性。所以古人专门烧树木成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草木灰,再加水调和成泥状涂在胚体上。从此釉被单独分离出来发展了。
商周时期的高温釉是将草木灰搭配适量的粘土调和成釉。汉到五代时期烧制瓷器的师傅发现一些矿石中金属元素的着色作用,就将其研磨成粉和草木灰调和成釉。
由于每个地方的矿石金属氧化物含量不同,烧制出的瓷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出现了各个地区的特色釉面。目前各地烧制瓷器的釉多是石灰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分氧化钙)配制而成。
而建盏的釉果就是当地含铁量高的红矿石。所谓含铁量,其实含的就是二氧化铁,俗称铁红。奠定建盏为黑瓷的就是这种矿石了,因为其含铁量高达8%。我们常见的青瓷釉面含铁量为1-2%,白瓷的含铁量小于0.75%。由此可知,釉里的含铁量越低,釉色越浅。
02
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含铁量?就如同喝茶讲究了就一定要用铁壶煮水沏茶一样。因为铁元素可以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可以使水变得柔和,喝起来直观的感觉就是甜。
不论是建盏里的铁还是铁壶里的铁,都不是将其含的铁析出到水里,喝了会补铁。而是利用铁的磁性吸附水里的钙镁离子,使得硬水转化成软水。用软水冲泡的茶汤口感也会更佳。所谓“水为茶之母,其为茶之父”,所以建盏和铁壶才会被茶人追捧。
然而,建盏和铁壶的含铁量并不是越高越好。铁壶的含铁量越高,越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被氧化,形成铁红。这样,用铁壶煮出的水不仅不好喝,反而还有一股铁锈味。建盏也是如此,虽然铁红越多,烧出的建盏花色会越“好”,但是铁红比例过高,建盏就失去了作为最佳茶器的职责。
釉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灰釉”,俗称草木灰,就是将木头烧尽后积成的灰,相当于是未提纯的石灰石。最早烧制釉陶的时候用的就是单纯的草木灰,并没有矿石。而后才加入粘土、矿石调配成钙釉,才形成了各个窑口不同的釉水。这时草木灰的作用就成了助溶剂,降低釉矿的溶解温度,配合研磨的矿石在高温中流动、呈色。
矿石里出来氧化铁,还有其他可呈色的金属氧化物,草木灰里除了氧化钙,也还有其他的微量元素。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的物质,配合上微妙的温度变化,成就了建盏“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的面貌。
如果说铁胎是建盏的标志,那么釉就是建盏这匹锦上添的“花”。大地上五颜六色的花是大自然的作品,建盏五彩缤纷的釉面就是上天的画作,而成就一只盏的各位师傅就是不同作用的“画笔”!
下一篇我们介绍一一“釉料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