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诊手记:从改变自己开始
一个朋友带着8岁的孩子来扎针,过敏性鼻炎,鼻子不通气、咳嗽,服药、喷药3月余,还是没有明显好转。
我问她,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来扎针呢?她说,我扎了,扎了没好。我忍不住抢白她一句,你学会扎针了吗?朋友一时语塞。
黄帝内针一学就会,让很多人以为其就只是一个简单技法,却不知在其简易的背后,是甚深的自然之道。这个朋友看看书,估摸着也没深学,就依葫芦画瓢用上了,用着用着不行,倒过来信就开始少了。
鼻部不适、咳嗽,在阳明经合谷穴、太阴经太渊穴以及督脉交会穴后溪穴附近各刺一针,小家伙当即说鼻子不舒服的症状没有了。
过了几天,我问这个朋友,孩子症状怎样了?这个朋友说,回去后就把药停了,这几天孩子所有的症状没再出现过。孩子回去后还特别听话,倒过来跟她说,不能多吃药。
我特地又问了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关照这个朋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让孩子吃那么多那么杂了。
身体的好多病症,有很多其实是平时的习惯习性养成。遇到身体不适等症状,除了第一时间去找合适的方法和医生,更多应该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习惯、情绪等方面找原因。
那天晚上很巧,几个小孩都是鼻子不适,用针以后,不适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有两个是“老运动员”,扎针后好了一阵,然后又忘乎所以,不注意饮食,不注意保暖,过了一阵又跑来扎针。
鼻部不适等问题,从经络同气层面来考虑,一般可从阳明经、太阴经、督脉入手。但在临症时,也不要拘泥于这样一个固定思维,黄帝内针法无定法,具体根据当下患者症状表现辨证施治。
前几天有个鼻部不适患者,自述约8年前鼻炎、鼻部息肉动过手术,但从术后开始,鼻部常年出现干燥、干痒等不适现象,晨起喷嚏症状频繁。
这个患者看上去十分壮实,脸色红红的如同喝了酒,头面部胀胀的,感觉像个“充气”的球。我问,平时喝酒应酬、熬夜多吗?患者说,多的。我跟他说定,用针期间不能喝酒、不要熬夜。
这个患者是奔着鼻部不适来的,但从当下症状表现来看,对治患者这样一种身心失和的状态似乎更为要紧。
在其左手厥阴经内关穴、少阳经外关穴附近各刺一针,然后问患者感受如何。患者说,感觉自己脑袋一下子清楚了,身体里好像有东西在慢慢下沉,鼻子不适症状也差不多好了。
两针下去,患者头面部那种“充气”一样的症状消失大半,患者自身感受也与外在症状变化同步。
随后,又在其阳明经合谷穴附近刺入一针。针入,患者说,鼻子不舒服的现象全没了。
过了几天,患者反馈说,那次用针后,鼻部不适的症状基本好了。我依然提醒他,一定要注意改变生活习惯,要不,这些不适症状,说不定哪天又回来了。
这样的例子其实挺多,前几天晚上,一个老阿姨在家拖地时突然眩晕,赶紧让家人送来找我。
这个老阿姨前些天来扎过一次针,当时嘱其回去要改变穿着,大冬天的,不能再穿春秋季那种薄纱一样的衣服了。但是过来一看,那些穿着习惯还是没改。
三四针下去,患者的不适症状消失。临走时,我跟她说,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即使这个病不犯,别的病也会跑来。
“因缘果简称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法则”“古圣先贤给出了一条规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条若是做到了,便可保万无一失。健康的问题也是如此,凡是利于健康的,尽管是小事,也要坚持不懈;凡是不利于健康的,尽管也是小事,亦要尽力地唾弃。”(摘自《黄帝内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