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临床常见病症基本思路(二)
《黄帝内针临床常见病症基本思路》是本人根据黄帝内针法则,结合本人自学习内针以来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而整理的,试图在临床常见病症运用黄帝内针时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这是本人的一种尝试,至于能否达到初衷?还需大家多提宝贵意见,需要说明的是:大家运用时,应该根据黄帝内针的法则灵活运用,而不要刻意模仿、照搬照用。
(接上文)
2、自汗
临床表现: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多伴有汗出后形寒、疲乏、神倦、头晕、睡眠障碍等症状,也有局部出汗的情况,多见于头或手足心、腋窝等。
内针治疗:局部汗出,取三焦、经络同气,如头汗出,三焦定位上焦,取手或 足部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厥阴经;手或足部汗出,可取足或手部对应,也可取百会、四神聪。全身汗出,可涉及到三阳经或三阴经。一般男左女右取穴。
3、盗汗
临床表现:盗汗是指在睡眠中汗出,醒来自止,会出现手足心热、心烦口干等症状。
内针治疗:同“自汗”条。
4、半身汗出
临床表现:半身汗出指病人或左或右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也有表现为上半身或下半身汗出,或 见于左侧,或见于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
内针治疗:如汗出在左侧,则在右上肢或右下肢取穴,再根据出汗的部位选择经络同气和三焦同气,反之亦然; 如出汗在上半身,三焦定位上焦,如胸部汗出较多,则在三阴经、阳明 经,任脉上取穴;如在背部汗出较多,则在太阳经、督脉取穴;如出汗在下半身,定位在下焦,阴阳倒换到上焦,在三阳经或三阴经取穴。
(待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