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15年,隋朝38年,为何能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格局至今?
秦朝(前221-前207)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21年由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后建立。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秦朝只有15年,但秦朝的这些制度却直到今天还在用,2300年来再也没人有能力对之否定和改变。
秦始皇铜像
另一个奠定中国历史格局的朝代是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9年),时间也相当短,从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杨坚定国号为'隋'开始,到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结束,只有38年,但隋朝的科举制度也沿用至今基本没有变。
隋文帝杨坚铜像
面对历史,我们不禁要问:有的朝代存在的时间要比秦朝和隋朝久得多,但没有留下来可以沿用的东西。而秦、隋两朝历史很短,却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格局,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深刻的话题。笔者对之进行了一些思考,兹呈于此,期待与读者商榷。
对待这个话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事实的管理层面和历史的哲学层面来分析。
从管理层面来看,秦制隋制都实现了先前的“人情管理”向“制度管理”的升级。正是这一升级,秦实现和保证了国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也实现了国家文化事务的“标准化”管理。隋则把国家人才选用机制提升到了制度化高度,不再是单一的自荐和他荐,同时也极大地弥补了自荐与他荐上人情偏好导致人才选用上的弊端,把国家选才用才的深度和广度拓向了社会纵深。
秦制和隋制实现了先前历朝历代都没曾实现的管理跃升,按一般管理理论,这两个朝代应该兴盛长久才是。然而,这两个朝代却不是这样的,而是极其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哲学层次上来看待了。哲学的顶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科学解释了世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新生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曲折的,但新生事物一旦具有真理性,就一定具备旺盛的不可战胜的生命力,成长过程无论多么曲折艰险,最终一定战胜旧事物。历史也是一样,必然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新社会一定取代旧社会,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是我们打开认识秦制和隋制历史视野的金钥匙。秦制、隋制的不死和秦、隋两个朝代的短暂,阐释着先进与落后较量的艰难,阐释着这一过程的必然牺牲,阐释着先进必然战胜落后的历史铁律,阐释着辩证法的伟大!这也是我们研究秦、隋两个朝代虽短,但秦制、隋制却能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格局至今这一话题的全部意义所在——让我们进一步懂得怎样看待历史,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服从真理、捍卫真理,哪怕牺牲一时得失甚至个人生命的全部底气之所在。
从这个话题出发,也将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我们清楚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不认为秦制、隋制是社会历史的顶峰。因为,它并没有消灭压迫剥削,实现人人平等,它也没有这种能力。
中国共产党基于自己的信仰,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便立即展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进程至今已经孜孜不倦71年。尽管一路走来,历经磨难,流血流汗,至今还倍受国际腐朽势力的百般打压,前进的路上依然荆棘丛生,面临各种危险的考验,但中国共产党人注视前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睿智目光,不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