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林冲是教头,武松是都头,鲁智深是提辖,谁的官最大?
林冲、武松和鲁智深都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同是落草为寇,为人又比较正派。他们三人的故事在小说里面占据的篇幅比较大,也比较精彩。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松是阳谷县都头,鲁智深则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按照官位等级,他们三人谁的官最大呢?
首先说明一点,宋朝重文轻武,是文人的天下。在宋朝,武官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不要对此三人的官位抱太大希望。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林冲
豹子头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听上去很虎,实际上很唬!“八十万禁军”没错,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后,采取“收精兵”的策略,强干弱枝,在首都开封放了二十万禁军。此后的宋朝皇帝进一步扩充全国禁军规模,到仁宗时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二万六千人之多。
但是“教头”这个名号,实在是有些低。北宋的教头,其实就是禁军里面的教练,负责训练一般的士兵。教头有很多种,有负责教骑马的,有负责教射箭的,还有负责教耍大刀的,而林冲是负责教枪棒的。教头上面有都教头、虞侯、都虞侯、指挥使、都指挥使,按照官位等级,教头应该是从八品下。同样是从八品下,作为武将的教头,其地位要远远低于中县县丞。
那么,一个教头手下有多少人呢?《水浒传》里面没有说,正史上也没有记载。不过有一个说法是,当时的八十万禁军里面,教头有五千多人,照此估算的话,一个教头手底下应该管着百十号人。也就是说,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连长。
武松——阳谷县都头
武松
说到武松的“都头”这个职位,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他当上这个都头的背景。
武松和他的哥哥武大郎,原本是河北清河县人士。有一年武松喝醉酒后跟人打架,把对方打晕了过去。武松误以为把那个人打死了,所以就逃走了。经过一路奔波,武松来到了沧州柴进府中避难,住了一年多。
离家两年之后,武松心中十分挂念哥哥武大郎,此时正好又得知被自己“打死”的那个人原来没有死,所以就辞别柴进,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武大郎,途中路过阳谷县。有人会问,武松从河北沧州前往河北清河县,怎么会路过山东阳谷县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也解释不清楚。
到了阳谷县境内,武松见到一酒家门口悬挂着一块招牌“三碗不过岗”,心中不服,就进去吃了十八碗酒,吃完果然醉了。武松醉后还是不服,执意要过景阳冈,偶遇一华南虎(幸亏不是东北虎)。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这只华南虎,名声大噪。山中猎户拥着武松来到县衙,阳谷县知县见其忠厚仁德,便任命他为都头。
武松的这个“都头”,到底是什么官职呢?据考证,北宋时一个都头大概管着一百号人,“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这样看来,武松这个“都头”就相当于未满编的一个连长,似乎比林冲的“教头”还弱点。
但是要注意,北宋的“都头”只可能出现在军中。武松的这个“都头”却是知县任命的,这显然不科学。而武松又负责县里的治安管理工作,所以他这个“都头”实际上就相当于县里的衙役,往高了说充其量就是个班头,手里管着十几号人。
鲁智深——渭州经略府提辖
鲁智深
相比林冲的连长和武松的班头,花和尚鲁智深的“渭州经略府提辖”级别就高多了。在宋朝,“提辖”的官位等级应该是六品到七品之间,略大于知县,不过它应当是个武官,所以其地位没有知县高。
据《宋史·职官志七》记载:“ 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据此可知,提辖负责境内军队的训练、缉捕盗贼。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宋朝的提辖“皆守臣兼之”,也就是说由地方上的太守或者说地方长官兼任,不会专门安排一个人担任提辖。所以,鲁智深这个“提辖”,应该是小说当中杜撰的,与史实不符。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聚义之前,官职最大的应该是呼延灼。聚义之前,呼延灼担任汝宁郡都统制,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