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茶歌》里被我们忽略的

茶诗新语

(下拉翻页)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的《七碗茶诗》想必爱茶的人都听说过。这节选于《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一部分,一千多年来被世人以各种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有书法,有绘画,有雕刻,更有体会其中玄妙者,以茶入道。

“茶仙”卢仝写这首茶诗的时候,是出于文学家的创作,信笔写来,心之所至,恣意横流,还是出于茶人的体会,真的由茶而深入玄妙呢?这个问题今天的茶人倒是可以嚼一嚼。

一碗喉吻润

茶的基本的功能解渴。这也是我们人最容易体会到的功能。通常只有当我们的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去追寻精神上的需求。所以,《七碗茶歌》在这一点上也是自然而然的。第一碗下去,口上的饥渴解了。

二碗破孤闷

接着喝第二碗的时候,就由茶开始关注到内心的感受了。内心是什么?是孤闷的。当时的社会风气让卢仝深恶痛绝,然而却没有力量去改变。虽然拒绝入仕,对百姓的疾苦却又不能视而不见。然而,当这一碗茶下去,一切的忧愁都不见了,至少说暂时不见了吧。

这让人联想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世人总认为酒可解忧,其实茶亦可解忧!茶的解法是另一个角度,不是掩盖,是涤烦。如果你还认为茶不能解忧,只能说明我们对茶的理解和体悟还不够深刻。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是的,孤闷破了。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就停留在这样的“舒服”中去了吗?不再作为?显然不是。作为一个诗人,思想深度总是有的,还有一些需要抒发的吧,需要呈现的吧?

总是想把这种美妙表达出来。想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然而,搜完枯肠,却“唯有文字五千卷”。这五千卷文字都不能表达这种美,这种舒坦,这种淋漓尽致的清净。

唉!搜什么枯肠啊,不搜了,不寻找了。费那个劳什子干什么呢?干脆喝茶吧。这一点其实和“吃茶去”的公案颇为相似。

于是,来了第四碗。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这一碗就把所有的“杂念”放到一边了,专心的去关注茶汤入口之后所带来的感受:身体微微有些发汗了,毛孔开始打开了。同时因为身体上的舒坦,也让心里特别的放松。那些让人不快的事情都顺着这张开的毛孔散了出去。此时,为后文的“清”埋下了伏笔。可以感知的是这个伏笔不是刻意的,来得特别自然,是作为茶人的真实感受。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当杂念、胡乱的思虑去掉之后,我们的才真正地体会到“清”。这里的清是身心同步的。而且是因为身“清”了,所以心也“清”了。这和“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是同样的道理。

身体清了,心也清了,此时的境界(感受)是愉悦和满足的,同时也是空灵的,所以,第六喝碗下去的时候内外通透,和做神仙的感觉几乎是一样。

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生清风

从第四碗开始出汗,到第五碗第六碗,身体的感觉也是越来越好。此时,真是美妙啊。内外通透,飘飘欲仙。有意思的是,最后一碗,明明是说吃不得也,却也是吃了的。顿觉觉得两腋习习生风。

喝茶至此,美啊,清净啊,这要成仙啦!茶人的感受引发了诗人的喷薄,后面的“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几近胡言乱语,然而,你却会发现这一切都是一气呵成。

不得了,我要成仙了,我要乘风回去!回哪儿呢?回蓬莱山。山上这些神仙啊都司掌着下土(人间),地位是清高的,没有风雨(痛苦)。

然而,你知道吗,那地下的芸芸众生,他们的都命在一线(堕在巅崖)受着苦哪。

这时候茶人、诗人、仙人转身一变,以沧桑世人的面目在滚滚红尘之中朝谏议发问:这些苍生的苦有尽头吗?他们能得到修生养息的机会吗?

诗的末尾的这个反问,极为有力。刚刚还陶醉在茶香里,突然听到惊雷。全诗因为这个反问,立刻拔高了思想价值,茶也因为这样一问,在涤烦功能后面凸显出真实、清醒地面对。

人们从诗里看到了茶的各种功能,有人总结是七大功能,然而卢仝没说的,但是做出来给你看的,就是茶的最大的功能:清头脑。

茶喝起来很好,很美,然而百姓呢?如果能让百姓得以修生养息,可以安生立命,那就更好了。为了这些好茶,多少百姓不得将息。

读到这里,我觉得深深的惭愧。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付出,多少人在忙碌,占用了多少地球资源。

喝到好茶,惟有感恩,慈悲。

我们只有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残酷,才能更多的去珍惜,才能更加慈悲、包容和满足。

End


茶友正在阅读

【武夷山茶主题游学】11月10-13日 跟着叶羽晴川老师一起去武夷山游学

小幸福,微不足道?

抓住2个要点,你就能找到需要的好茶!

如果连茶滤都拿不好,如何优雅的泡茶?

电视剧里提到的“泾阳茯茶”是什么茶?怎么泡?

一如茶事:茶之品味——绿茶和黄茶

武夷问茶

一如茶事之老茶的滋味——青砖茶

为普洱而来——普洱茶叶论坛采风

一如茶事之老茶的滋味——米砖

乘坐高铁旅行中喝什么茶

茶,味觉的审美

茶事,寻味而来

泡一杯应景的茶

从古画中看茶事发展的脉络

泡一杯应景的茶

青砖茶开茶方案利弊分析

微信名:一如茶香

微信ID:yiruchancha

有浅析 有深读 有知识 有操作

(0)

相关推荐

  • 读《饮茶》(当代·傅义)感怀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茶 <饮茶>(当代·傅义) 题注:2003年作 不知两腋忽生风,只觉云游入太空. 下视西湖天竺外,有人招手似卢仝. 雨季 作者 读<饮茶& ...

  • 痛快淋漓的品茶仙歌

    [品诗小语] 痛快淋漓的品茶仙歌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品读 中条山客 卢仝先生可以称得上茶仙.茶痴,一生好茶.饮茶.品茶,赋诗作歌全围绕着茶.不求仕进,年纪轻轻就隐居登封少室山茶 ...

  • 14.郦波讲解丨卢仝《七碗茶歌》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七碗茶歌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 ...

  • 【品茗】七碗茶歌,最好的一首茶诗?

    在杭州西湖畔的翁隆盛茶馆喝茶,这家茶馆听说是明朝时代就有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几位一起喝茶的朋友问我:从古到今有这么多的茶诗,你觉得哪一首最好? 这真是问倒我了,"从古到今" ...

  • 七碗茶歌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元和八年(813)清明后的一天,寄寓在扬州朋友家的一位叫卢仝(号玉川子)的诗人,在日上三竿的时候睡得正美,忽然有军将打门惊醒了好梦.原来是在常州做谏议的好友孟简让下属送来了一包贡茶级别的明前阳羡茶.孟 ...

  • 《红楼梦》里凤姐一直忽略了自己在贾家的什么身份 有什么后果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写乎><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文/韩雪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王熙凤一直忽 ...

  • 探访三坊七巷楹联里的文化密码

    扫一扫观看短视频 [全球共写新春联] 春节临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里一派喜庆氛围.南后街的董执谊故居门前,大红的春联十分醒目:"美景躬逢鸟语花香境,良辰共庆风和日丽春",横批是&qu ...

  • 七表八里脉总论

    余尝读洁古表里诸论.言言合理.字字入微.深得叔和之旨.但含蕴幽元.难以晓畅.每欲为之诠释.而捉笔无从.偶于广陵市肆中.得一写本.捧读之.乃洁古表里诸论之释义也.亡其姓氏.不知出自谁手.而乃逐节疏钞.亦 ...

  • 食物里的历史03〡一碗大米饭里的三观

    吃都吃了,还不涨点知识啊 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每天都要吃大米饭.如果一顿饭没吃到大米,即使吃了很多东西,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没吃饱似的. 没有大米饭的日子,无法想象. 南方的朋友总喜欢问我:怎么 ...

  • 茶仙卢仝的经典茶诗《七碗茶》赏析

    在中国茶诗领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卢仝<七碗茶>(又称<七碗茶诗>.<七碗茶歌>).卢仝在中国茶诗创作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古往今来无第二人.下面茶诗网带您来一起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