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最后的几个小时是这样渡过的!

来源:网络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16点,当袁老灵车开出医院后的一刻,各种画面中传出的都是哭泣的声音。此时的长沙,天空乌云低垂,地面湿漉漉的。承载着袁隆平院士的殡仪车辆,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地下车库缓缓驶出。

车道两边,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

车辆驶上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由北往南缓行。不少市民纷纷跟随奔跑,人们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车辆接着沿营盘东路东行,拐弯时,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的其他车辆司机,不约而同长按笛钮,汽笛悲鸣,响彻云霄。
在家人歌声中离世
这时,《北京大妈有话说》的记者,来到91年前袁隆平院士出生的地方,位于东四附近的北京协和医院,这里车水马龙餐馆林立,一派繁荣景象,隔着十几米的地方就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故居。
91年前,住在马路对面的蔡元培和负责接生的中国妇科圣手林巧稚都想不到,这种繁华竟然和当时呱呱坠地的这个男孩有关,他的贡献是让中国人吃得饱白米饭,这是中国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想不都不敢想的事,袁隆平做到了。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有些突然,估计各位中老年朋友都有些意外/在大家的印象中,袁老的身体一直很好,甚至前不久还有人说看到袁老在街边排队等公交车,怎么突然身体就不好了呢。据一直给袁隆平理发的理发师说,4月她就听说袁老身体不好,但盼着袁老能恢复,一直等着袁老来理发,但等到的却是噩耗。
原来,去年12月,袁老已满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刚到三亚,袁老主持召开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项目启动会。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拍摄的一段视频里,袁老说:“我们在这个会议上把任务落实下来。”大家齐声回答说“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袁老每年都会到三亚南繁基地工作三四个月,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
这次到三亚,因为腿脚不便,袁老不能经常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有一次,他担心一个科研活动组织得不好,没来得及通知秘书,就单独叫上司机,赶了过去,急得秘书和家人直跺脚。
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天吃饭、散步、临睡,袁老都在思考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事情。
到了今年3月,不好的事情发生,91岁高龄的袁老在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并住进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入院之初袁老惦记的还是工作,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说28℃。他急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回忆当时的场景,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联合国 5月22日发表悼念博文: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
湘雅医院的医生说,其实袁隆平院士早在一个多月前身体已经不太好,甚至已经病危病重了,但袁隆平先生意志非常坚强,支撑了一个多月。5月22日上午,袁隆平院士的病情恶化被推进ICU抢救,这也是当时谣传袁老去世的原因,但当时袁老并没有去世,据身边人介绍,昨天上午被抢救的袁老说了两句话,一句是水稻怎样了,一句是让抢救的医生吃点饭,别饿肚子,自己已经知天命了。负责救治的医生说,袁老今天也是一直支撑着,一直到中午他的一个家人从外地赶来,最后的时刻就来临了。
最后时刻来临时,他已经不能讲话,因此“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不过,可以证实的是,袁老的最后时刻是在家人陪伴下度过的,家人们一起唱着他喜欢的歌,有《我和我的祖国》、《红雷黄儿开》等歌曲。
下午1点07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房里的橘色灯光下,袁老合上双眼,安静离开了人世,3个儿子给老人家盖上红绸毯。14时许,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邓则进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静静地陪着袁老遗体,面容悲戚。
几位身边人都公开证实,去世后的袁老嘴角微微上扬,面带微笑,可以想象袁老的最后时刻一定是幸福的。
6岁男孩种下农业梦
时针拨回到1930年9月7日,位于北京市王府井的协和医院产房里,一位名叫华静的年轻妈妈生下了一名男婴。华静和丈夫袁兴烈很开心,商量着给孩子起名字。在名字没有想好之前,就在出生登记材料上写下了“袁小孩”三个字。
袁隆平院士的出生证明
这位叫“袁小孩”的男婴后来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袁隆平”!
袁隆平(左)和母亲
袁隆平的童年和青春岁月,都跟随父母辗转于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江西、重庆、湖北等。这也让袁隆平见识到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6岁那年,母亲带袁隆平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次旅行稍显奇妙。
或许也是那次的农村果园奇妙之旅,在那位6岁的小男孩心里种上了一个当农业科学家的梦。
“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袁隆平说。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立志学农的袁隆平说,我想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立志学农”
推开了他的生命之门
有人把生命喻为一扇门,不同的人,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推开这扇生命之门。袁隆平以 “立志学农” 的方式,推开了他的生命之门。
1953年夏天,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的袁隆平,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来到了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袁隆平的大学毕业证书
每日收拾禾锄的劳作, 渐渐地将一身学生味的袁隆平熏陶成一个地道的庄稼汉。
青年袁隆平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他知道,水稻天然杂交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不过,一旦杂交成功产量也许会倍增。
那几年,一场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几年的饥荒,心系广大人民的袁隆平心痛极了 。
于是从1964的春天开始, 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
人工杂交试验的科研课题。
1966年,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论文手稿
从此, 他踏上了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命运之神从来不曾慷慨,研究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从1964年开始培育杂交水稻, 直到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才培育出了我国第一批籼型杂交水稻。其中的艰辛,无人能体会。
在田里,人的身体上半截被太阳晒着,很热。腿在田里冷水中泡着,很凉。
但这就是袁老每天的日常,为了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
1976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2014年10月10日,湖南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基地,袁隆平院士视察超级稻情况。

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2020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
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
袁老90岁生日愿望,也在这一刻实现!
穿35元衣服的“90后”奋斗者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当记者问他,会不会害怕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他坚定回答,“不可能了”!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说:“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是什么让这位身披无数荣誉的老人在90岁高龄依然努力奋斗?这正是奉献的力量。
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2016年8月17日,袁隆平在位于湖南长沙的实验田里观察超级杂交水稻。
这个洒脱的质朴“90后”,尽管一生荣誉无数,对待金钱的态度却是“够用就好”。
一次接受采访时,袁老说道:“名利对我没什么用处,能下田就是最好的。”
或许于他而言,穿着那件价值35元的衣服,走在试验田旁观察水稻,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这是《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的,袁老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水稻的长势。
他的梦想从未改变。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道,“我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0)

相关推荐

  • 袁隆平:等你们吃饱饭,我就离开。

    作者丨布呐呐 5月22日13点07分,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想到了之前,他曾写给自己妈妈的信: "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 ...

  • 袁爷爷,我会记得好好吃饭!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 中国工程院及七位院士悼念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 ...

  • 那个病危时还在惦记我们饭碗的老人,走了

    酷玩实验室 一个说人话的科技频道1小时前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袁老走了.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 ...

  • 袁隆平的安庆往事

    [声明] 本文使用图片为胡建生.汪军等所摄,在此致谢.   六尺巷文化 致力桐城文化圈(桐城.枞阳.安庆市区.怀宁.潜山.舒城.庐江)建设,讲述600万人自己的故事. 69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 ...

  • 追寻心中的梦想

    追寻心中的梦想 --观电影<袁隆平>有感 刘克邦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

  • 诗人-郭墨龙【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组诗&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文海诗轩传媒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点击关注可加微信 缅怀 袁隆平先生 1930-2021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杂交水稻 ...

  • 【缅怀袁老】叶茂 || 一介布衣国士身,杂交水稻敢求真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叶茂,原名叶继根,江西萍乡籍,1957年8月生人,骨科学专家,主任医师兼职教授,一生爱诗喜词,有<八所诗集>待印. 缅怀袁老 · 小辑 ...

  • 水稻低头掀哀浪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因病在湖南长沙不幸逝世,享年91岁. ...

  • 袁隆平团队,又双叒叕干了件大事!

    5月9日上午,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随机选取了3块田,进行全田机收测产,经称重.测水分.量面积.除杂等程序后按照超级稻测产 ...

  • 痛悼,袁隆平和他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的书房里,挂着一首他自题的小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悲伤的消息还是来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 ...

  • 恸!袁隆平院士走了

    他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梦里梦外,皆为粮仓丰盈,鞠躬尽瘁 5月22日中午,悲伤的消息传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 ...

  • “中国好人”吴险峰:把袁隆平院士当恩师赶赴长沙送别,牢记教导“要下得起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险峰,三十年前就认识了袁隆平院士.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袁老勉励他的话,他至今都记得.因为试验田相隔不远,他们经常在海南三 ...

  • 袁隆平、吴孟超、夏德昭:中国群星陨落之时!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5月22日. 13时07分.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 ...

  • 此后风吹麦浪,应是他的灵魂回响

    黄青春 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整理 | 黄青春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据湖南日报最新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

  • 今天,有人特别摆上水稻告慰袁老。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老遗体的车还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老最后再看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 ...

  • 德安出了个袁隆平!

    袁隆平,江西德安县人. 当然,这座千年古城,有着太多值得当地人骄傲的地方. 德安义峰山公园 德安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历史源远悠久,夏禹治水,"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敷浅原即今之德 ...

  • 专访袁隆平秘书、学生:最后时光他始终没说过“痛”字,梦呓都在说杂交水稻

    "最后在医院的这段时间,他的梦呓都围绕杂交水稻,而且很有逻辑性,或是关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研发,或是关于杂交水稻某个技术环节,杂交水稻播种.制种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关心得很细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