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照片拍成了诗意画,不愧为中国摄影第一人!
绿野仙踪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
他总是一身长衫,清癯安宁
静 静 地 站 在 那 里
就有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
1995年4月13日
一 代 摄 影 大 师 郎 静 山 逝 世
享 年 103 岁
略懂一些摄影或书画的人
对“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
他是民国极负盛名的摄影家
在其近百年摄影生涯中
创下了不少“第一”的头衔:
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
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
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
……
《山亭自有悠贞趣》 1950年
他用了一生的时间
只做了一件事
——
用照片向世人展示
浸润了东方式智慧的意境美
《野渡无人舟自横》 1988年
他 说:
“我主张在技巧上,
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
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
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
我都认为应多研究
国画中蕴含的旨趣。”
1963 郎静山 《云深不知处》
所以当你看到他的摄影作品,
一定会惊叹地喊出:
“ 这哪里是照片,
分明是一幅中国画呀!”
1892年(清光绪18年),
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
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
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1911年入申报馆工作,
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在图画老师李靖兰的教授下,
学会了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
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过当时肯定没人想到,
这位“小少爷”会引领
中 国 摄 影 艺 术 的 潮 流。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
先后进入上海《申报》《时报》
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
《斜风细雨不须归》 1960年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
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
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
潜心研习、加以发挥,
摄制出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照片,
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
这 些 作 品,
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1925年,
郎静山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1928年,任上海时报首席摄影记者,
发起并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
这是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
《慎独无私》1928
同年,郎静山拍摄了
中国的第一张女性裸体摄影作品
——《慎独无私》
在那个传统观念束缚的年代,
是多么大的突破啊!
据悉,照片中的女子姓张,
四天后她因此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
为自己的勇敢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几乎与上海美专
那位女人体模特命运相同。
《美人胡为隔秋水》1932
争议、谩骂……如潮水般涌过来,
但郎静山并不后悔。
你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照片中女性美好的胴体展露无遗,
却丝毫无半分露骨肉欲,唯美至极。
《晨鸡催不起》1975
1930年,郎静山
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
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顶住巨大压力的郎静山
把非议隔绝在门外,
心思活络的他一直在研究摄影技术,
后来一种“集锦摄影”横空出世。
▲湖山揽胜 郎静山最为著名的集锦摄影作品
他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
运用暗房技术把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拍摄的影像结合在一起
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技术叫“PS”
在当时这叫“集锦摄影”,是创举!
《花好月圆》 1950年
郎静山说:
“ 我 做 集 锦 照 片,
是希望以最写实、
最传神的摄影工具,
融合我国固有画理,
以一种'善’意的理念,
实 用 的 价 值,
创 造 出 具 有 美 的 作 品。”
《森林之路》 1956年
为了捕捉最精彩的一面,
他总是四处游历。
这一走,就再也停不下来。
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高山竹》 1935年
当摄影师开始用心
作 品 就 带 上 了 灵 魂
那些光影交错下的水墨意境像一首诗
带你进入灵魂的深处
1934年 郎静山 《春树奇峰》
1934年
其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
《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
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
在 世 界 摄 坛 中 独 树 一 帜
《松鹤长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
郎静山举家迁往大后方四川。
其时往来于上海、昆明、重庆之间,
一方面从事新闻采访,
一方面研究集锦摄影与创作。
《烟波摇艇》 1951年
1949年夏天,
郎静山应美国新闻处邀请
到台湾参加影展,并定居台湾。
1951年郎静山发表《烟波摇艇》,
以中国黄山、香港摇艇、台湾芦苇为材料,
综合三地风景构筑心目中的中国山河,
这也成为日后郎静山的创作模式。
▲芦岸归舟
中 国 禅 宗 曰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隐喻着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之关系。
郎静山则擅长表现这种
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关系,
“隐逸高致的名士”与“氤氲朦胧的山水”,
构建成为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远山环绕亭可憩
▲临流独坐
除了以物来影射思想、感情,
郎静山的作品中还有许多人物形象。
作 为 长 期 浸 润 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郎静山,
有着很多文人雅士的风骨和情怀,
一生宽厚包容,为人淡泊求静。
▲1947年,丰子恺在上海梅寓与梅兰芳、郎静山(左二)、記者陳驚躦(左一)合影
与知名画家张大千、黄宾虹、
朱屺嶦、叶浅予、刘海粟、
齐白石等人都有交往。
也拍摄过他们的肖像。
▲白石老人 1946
▲于右任 1958
1952年 郎静山 《时代女性蒋碧薇》
1958年 郎静山 《于右任》
《著名京剧家卢燕》1956年
李丽华 1955
《老先生们》
郎静山喜欢张大千的胡子,
所以张大千常常是郎静山戏作的模特儿。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
也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
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
▲松荫高士 1953年 (老人为张大千)
▲云淡风清 1953年
只是郎静山缺少
张大千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
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奖牌。
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
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
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
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
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除了摄影,郎静山在做男人、
做父亲的角色上一样超然有度。
他 认 为,
“ 人要是没有觉知,
就什么都没有了。”
古刹扫尘
郎静山从来都不教训自己的孩子,
是要他们自己察觉。
以孩子是否能自觉,
来衡量他们是否成长。
郎静山一共有十五个儿女,
却 随 时 局 磨 折,
分别散落于海峡两岸以及海外。
郎毓文是郎静山的幺女,
父亲留予她言传身教的影响,
也正随着她自己年岁的渐长而氤氲发酵。
郎毓文曾回忆到:
“记得我读北一女中高一时,
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坐公路局车回家。
坐到一部有些椅背掉了的车子,
我一屁股坐在一张有靠背的,
一看父亲坐的是没靠背的,
本想是否该和父亲换位子的,
但 是 自 己 想 靠,
又见父亲坐着满挺的,就算了。
回到家后,
父亲只是小声地告诉母亲,
并说我还没长大,不懂让座。
这比责备还能令我难过,
但是那时还是没有
从这个错误中学到父亲的智慧。
长大以后,我只听父亲说过一次:
'人要是没有觉知,就什么都没有了。’
原来父亲从来都不教训我们,
是要我们自己察觉所有的事情。
我后来到温哥华念艺术管理,
父亲和母亲第一次来看我时,
我请了几个父亲的客人,
父亲才说我会点一桌菜了,是长大了。
那种自由和尊重,
没有任何其他的父亲
可以做到同样的程度。
对于名望的追求,
父亲更是从来不放在心上,
也从不攀缘权贵。
在上海交往的都是工作上及艺文界人士。
但是父亲对朋友非常好,
家中天天都有客人来吃饭。
父亲总说'吃顿饭算什么!’ ”
这位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童年及求学在满清末年,
事业和名声随民国展开,
中年以后在台湾孤岛一待就是四十年。
在自己103岁之际,
郎静山为了拍一张照片,
还挑战徒步登黄山。
他说:由于对摄影的兴趣,
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龄了。
1995年,
郎静山在台北逝世,
享年104岁。
摄影是静止的,
郎静山的一生却是
充满着创造与生机的,
“ 人 活 着 要 有 生 趣 ”
也许这才是郎静山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郎景山摄影作品欣赏】
信手闲翻大师的摄影作品,
不由心弦颤动。
静谧的影像,简洁空灵的构图,
远山层叠、薄雾笼罩,
犹如传统水墨中墨色的浓淡交织。
▲仙山楼阁 1956
▲古阁重峦 1936
▲坐看云起 1934
▲绝嶂回云 1942
▲云峰鸟语
▲仙山楼阁 1956
▲枫桥夜泊
▲晓汲清江
▲华溪盐井 1938
▲烟江弄舟晚 1950
《迎客松》 1933年
《一片春帆着远天》 1936年
《晓风残月》 1945年
《湖滨秋色》 1939年
▲中国式大学 1972年
春耕
树影湖光
柳塘春水漫
望 岳
花好月圆
▲鸣鸟幽情
▲英雄独立 约1970年
▲春到
▲竹
▲蟪蛄爱草绿
▲无车运斧
假如时光能倒流,
郎静山能活到今天,
并且掌握了数字PS技术,
他的集锦摄影会是什么样子?
假如现代摄影人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
吸取了中国绘画艺术精粹
再借鉴郎静山的集锦摄影
那现在的中国绘画式摄影
又会是什么样子?
山径归人
- E N D -
【 国际艺术大观 】
他把照片拍成了诗意画,不愧为中国摄影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