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的柳:吹尽繁红,占春长久
看到林风眠的西湖垂柳
我就相信
在某个地方
一定有某个地方
只存放美好,不寄风霜
林风眠喜爱西湖,喜爱画西湖的垂柳。
无论是绿,无论是黄,无论是墨,无论是灰,那些色彩在视觉上是极有感染力的,一看到氲氤的青与黄,慢慢漾开去,直到成片的绚,成片的柔,就知道,那是林风眠的山,林风眠的树,林风眠的湖。
让人喜爱的,就是在那些色彩、线条、形状的表现之下,内里透出来的无尽温存,那些层山近湖,看着是暖的,有母性的恩慈,不是看破尘世清洌出离的一种,而是挥手招唤游子归来的一种。
林风眠的西湖,不是古意的,而是浓稠的,柔婉的,明丽的,看他的山水,温煦到风和无澜,绿意满了人间。
林风眠作品中那迷人的绿色,让人想起了“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的诗句。宁静、和谐、充满音乐感的色彩,这一切都不能不让人深受感染......
画家用他天才的色彩感描画了一幅如烟如梦的苏堤景色,嫩绿的鹅黄依附在随风飘荡的柳枝里,沉淀在烟雾迷蒙的西湖里。
林风眠毕生致力于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在留法期间,他认真学习西洋画法,并融入中国文化,创作过许多以反封建为题材的油画。回国后,对中国传统绘图,如隋唐山水、敦煌石窟壁画、宋代瓷器、汉代石刻、战国漆器、民国木版年画、皮影等等,也一一加以研究。此外,他对中国文学、诗词、音乐也认真学习,以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在创作上,他尊重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但极力反对因袭前人,墨守成规;主张东西方艺术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基础,发展新的中国艺术。他的作品追求意境,讲究神韵、技巧,强调真实性与装饰性的统一;构图常密不透风,但不觉局促,运用明亮的色彩,强烈中显示出柔和,单纯中蕴含着丰富,既对立,又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林风眠早期的水墨画还有灵动飘逸的特色,后来渐渐转向沉静与孤寂,即便那些热烈浓艳的秋色或和煦明媚的春光,也带有此种特色。当然,林画的孤独感并不是空虚感,也不同于佛家说的空茫境界,更没有现代西方画家如契里柯、达利作品中那种荒诞式空漠;换言之,它只是一种寂寞,一种独自欣赏世界的自足的寂寞。
尤其是50岁以后的作品不乏轻快、明丽、辉煌的色调和情境,但许多作品笼罩着一层孤独寂寞的薄雾。林风眠一再重复这寂寞的意境,或者并非有意,只是喜欢而已。但正是在无意中的情感流露,才发自灵府。真诚的画家选择某种形式和结构,创造某种境界,总是与他的某种情感倾向和意识层面相对应的,诚如心理学家所说的“异质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