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头大战十一:八路军战士忍着饥渴,再一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在第四次打退日军的地面进攻以后,林子元营长立刻命令组织防空战斗。面对敌人的空中威胁,他命令大多数战士隐蔽,自己带着轻重机枪上了房顶!在敌人来袭的方向,他让重机枪排的三挺重机枪架起了高射枪架,又让轻机枪副手充当人肉枪架,架起了五挺高射的轻机枪,严阵以待等着敌人。

等敌人的一架战斗机,猖狂大意地低空扫射时,林子元营长一声令下,我军集中了屋顶上的八挺轻重机枪的火力,瞬间就击伤了一架敌机,其余敌机也吓得纷纷飞走,暂时解除了我军的空中威胁。


一、日军无奈停止攻击

等到把敌人的第四次地面进攻,和第二次空中进攻打退的时候,已经到了上午11:00多了。当时虽然敌人来得越来越多,但是从望远镜里可以观察到,周围的敌人仍然基本都是轻步兵,并没有携带山野炮等重武器。在空中的飞机被打退,地面又没有炮火支援的时候,日军的纯步兵进攻,对我军的伤害是不大的。

这个时候对日军最大的威胁,就是西河头村的地形了。这个村子建在一个小高地上,三面都是一望无垠的开阔地,周围连个提供掩护的坟包都没有,日军稍微离得近一点,就会遭到我神枪手的冷枪射击。而开阔地里的庄稼还没有长起来,地里的田埂不过十几公分,哪怕是日军士兵卧倒,大半个身体也露在外面,被村子高地上的我军居高临下的吊打。而日军随军携带的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对村里厚厚的夯土围墙却毫无办法。

日军唯一可以利用的进攻地点,是村西头的道沟。可是这里实在是太窄了,道沟里只能容纳两个人并行,人多了根本就挤不下。而这股八路明显装备非常精良,在这个小口子附近,居然布置了八挺轻重机枪!这么小的地方摆上这么多机枪的话,那是绝对的封锁的死死的,没有重武器根本就是冲不上去的。这带队的日军指挥官,面对这个情况是干瞪眼,一筹莫展了。


二、八路军补充修筑工事

看来敌人被打的暂时不敢进攻,林子元营长就马上命令各连,抓紧战斗间隙的时间,迅速进行工事建设工作,随时准备应付敌人使用重武器的进攻。当时一团二营进村的时候,因为时间紧急,只做了最基本的布防。他们把村子外面的土围子,都挖上了射击孔。还占领了村里比较高大的房子,在屋顶上架起了机枪。

这样不仅可以进行瞭望观察敌情,更可以居高临下的射击。另外他们在房子屋顶上,也凿出了天窗式的洞。这样当敌人炮击时,可以随时进入屋子里面,然后爬着梯子,探出小半个身子在房顶上隐蔽射击,相当于在炮楼里打枪,相对比较安全。

而在日军停止进攻的这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二营的指战员们又加强了防御阵地。他们首先是把被破坏的土围子和战壕工事都做了修复。然后把房子最外层的围墙,也都掏了隐蔽的射击孔。为了防止射击孔暴露,他们还在射击孔的外面留着一层薄皮不掏,这样外面看不到,用的时候一捅就破。

除此之外,我军指战员们还把所有有军事价值的院落,都把院墙打通,开辟了院与院的通道。这样战士们不需要跑到大街上,可以在房子里隐蔽机动。这样的准备,是为了等敌人打进村里的时候,好和他们进行巷战。

这样一来,在西河头村的我军,就有了村子外面的土围子和战壕,村子里面的高房工事,加上打通院墙组成的堡垒群,相当于构成了里外相互配合,上下火力交叉的工事群。从后来的赵户村、白庄、里贵子村、宋庄等历次战斗来看,我军一旦在战斗中组成了这样的防御体系,再加上300人以上的兵力防守,再有充足的弹药,日军即使有75毫米41式联队炮级别的火力支援,也是打不下来的。

而这次西河头村的我军,不仅训练有素弹药充足,而且还有接近700人的“庞大”军力,再加上新加固的工事,可以说各方面都比较完美。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三、缺少行军水壶的八路军

当天对我军威胁最大的,其实不是日军的进攻,而是缺粮断水!要知道八路军是凌晨得到日军扫荡的消息,就马上就紧急集合出发的,经过一夜的消耗,早晨就没吃饭,一直跑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村子里就开始打了三个小时的仗,又修了一个小时的工事,可以说战士们都非常疲惫,而且十分饥渴。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冀中军区的八路军,为了转移的时候行军快速,身上都是不带给养的。就连食水,身上带的也很少。以行军水壶为例,当时轻便的行军水壶可是铝合金制造,日军是人手一个,而且分为大正式水壶、昭五式水壶两代产品,将校还有更轻便的高级专用水壶。

而这种水壶对于当时不产铝的中国来说,那可是稀缺产品。当时只有德式师(实在称不上德械师)有一些进口德国水壶,另外龙云的滇军有装备进口的法式水壶,剩下的大多数中国军队,都是没有铝制军用水壶的,而是用普通铁水壶、皮水囊水袋替代。

至于八路军、新四军这边,那就只能是:″没有枪,没有炮,只有那敌人给我们造”。除了自制一些不方便携带的铁水壶以外,主要靠的就是缴获。而我军打的一般都是防御战和伏击战,在进攻中的日军,都很注意防止我军缴获其军用物资,他们在进攻时候都是轻装前进,一个士兵只带随身步枪和20发子弹,其余什么都不带。这样我军即使击毙日军,也只能得到步枪和少量子弹,无法获得全套军用物资。到最后甚至有一段时间,缴获的枪支甚至比子弹都多,有枪无弹的情况非常严重。

而伏击战的时候,除非是全歼敌人,平时那是没有办法取得缴获的。而即使是全歼,打扫战场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我军优先拿走的,一般是日军的武器、弹药、钢盔、军靴。

因此相对来说,当时我军装备的缴获日军水壶的数量,那是非常有限的。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存在,不仅解放战争时期缺水壶,即使到了志愿军时期,我军过鸭绿江的时候的标准,也还只是平均两个人共用一个水壶。

因此,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期,八路军拥有的铝制专用军用水壶是很少的。西河头村的这支八路军,早晨起来行军了两个多小时以后,随身携带的净水已经基本上喝光了,等到进村的时候,其实就处于缺水状态。不过好在前面就是村子,很快就能吃饭喝水,因此我军当时对于这个食物饮水问题,是压根没有考虑到会有困难的。


四、进村后缺粮断水的八路军

那时候八路军补给,全部是就近取得。在武器弹药方面,当时冀中军区是把物资坚壁在各村,由地下党员看守,部队进村后,凭秘密名单找到看守人,凭暗号调拨武器弹药。而在粮食补给方面,一般是进村找到村干部,然后征粮用物,一般是记账或者当场用“随军银行”携带的边币结算。但是后来在实际执行中,如果因为被敌人封锁不能进村,或者是村里的老百姓已经“跑反”,进村找不到人的时候,那就会出现部队断粮的情况。

当时我军在西河头村,就面临了这个不利局面。我军进村以后才发现,村里的老百姓都已经提前跑光了,而且该村老百姓响应我军的“坚壁清野”的号召,把粮食物资都坚壁和隐藏了起来,而且做的非常彻底和有力。进村后不仅找不到米缸、面缸和家畜,甚至就连大多数水缸都是空的!

如果是日军遇到这个情况,那我们自然是拍手称快,事后领导们少不得还会找到村里负责的干部,对其踏实细致的工作提出表扬。可是现在先进村、迫切需要补给的是八路军,又没办法找人问物资的隐藏地点,老实说,这确实有点尴尬了。

当时老天也不作美,还不到五月中旬就天气热的要命,到了中午头一个大太阳直晒,让连续行军作战了六个多小时的我军饥渴难耐。不一会儿,村里老乡家水缸里剩下的那点凉水都喝光了,而这个村的水井,偏偏不在村里,而是在村头敌人火力覆盖范围内,我军是无法去取水的。

这既没水喝又找不到饭吃,战士们饿着肚子与敌人拼搏,还必须坚持到天黑才能想办法,当时我军面临的局势,开始逐渐困难了起来。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由于我们部队打得英勇顽强又机动灵活,因此仅在上午敌人飞机投弹时八连牺牲了两名战士,其他没有任何伤亡,指战员们的士气仍然很高。


五、八路军第五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经过一个小时的构筑工事,到了中午12:00的时候,新补充的防御设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军战士们也都累得不轻,刚刚才打算休息,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不甘心的敌人,又一次发起了总攻!听到哨兵的警报,战士们急忙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武器进入阵地,准备再次和敌人厮杀。

应该说这群敌人也是非常精明的,他们算好我军会趁着停战休整工事,必然不会休息,因此抓紧时间再次发动进攻,除了打断我军修筑工事的目的之外,还可以趁我军疲惫之时尝试再次进攻

林子元营长通过望远镜发现,这次敌人为了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又是采取了多面围攻的办法。他们分成三路,还是以前后掩护的双横队,向我军发起了波浪式进攻。既然日军是换汤不换药,用的还是早就证实没有作用的老药方,那我军还有什么客气的?自然是照单抓药,还是按照以前的近快战法,以近距离的密集的手榴弹雨和排子枪,和前几次一样,很快就把敌人打退了

但是很快,我军发现情况不对,这次敌人的攻击明显没有那么坚决,更像是一场佯攻。而与此同时,东边的董西河头村方向,枪声一阵紧似一阵。那边的战友们,究竟怎么样了呢?

参考书目:

《冀中抗战简史》

《血色冀中》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资料》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

《一九四二年“五一反扫荡”战斗的片段回忆》

《林子元同志生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