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就不敢跟旅长干一架呢?借一百个胆子给他,李云龙也不敢
李云龙也就是嘴炮一下而已。旅长来之前,嚷嚷着你咋就不敢跟旅长干一架呢?等旅长电话一来,立刻就说,旅长您消消火。连赵刚都看出来了,这老李就是属狗的,刚才还呲牙呢,这会儿就摇上尾巴了。
这就是李云龙,他看着五大三粗,愣头愣脑,但其实是个人精,知道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并不是跟谁都正面硬杠。尤其是面对旅长这种他的顶头上司,只要一出现,他都是立刻站得端端正正的,连帽子都马上戴端正了,还干什么架,剩下的就是怎么摇尾巴的问题啦。
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因为《亮剑》的广泛传播,搞得王近山就成了一个特别勇猛的人。真实的王近山确实作战非常勇猛,但王近山的另一个特点却不为人所注意,就是他执行上级命令非常坚决,是以听话著称的。哪怕有时候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儿,他只要接到上级命令,也是二话不说就上了。
王近山虽然出自四方面军,但在抗战时期,是陈赓的手下。陈赓是军史上的传奇人物,资格也非常老,黄埔一期出身,无论是在中央特科,还是在鄂豫皖根据地,还是在中央红军,表现都非常亮眼,全军上下都知道他的许多英雄事迹,当然也有许多逗逼段子。
陈赓在鄂豫皖红军工作的时候,王近山才刚参军不久,当时陈赓当师长,在鄂豫皖红军中的地位与黄埔一期同学徐向前相差不远,只是后来因为战斗中负伤,被迫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到上海去治伤,意外被捕,经黄埔同学求情后被释放,又进入了中央苏区,跟着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所以,在长征中,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陈赓和一棒子四方面军的军长、师长等高级干部聊天的时候开玩笑说,我当师长的时候,你们都还是班长、排长、连长,现在你们都是军长、师长了,我却从师长干成了团长。因为这时候陈赓在中央红军担任干部团团长。
也正是因为他和四方面军有这种老交情,所以在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之后,成立援西军的时候,陈赓就被调入原四方面军的部队工作。等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他就顺水成长的担任四方面军改编而来的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的旅长,给他当副手的起初是四方面军的陈再道,后来又增加了许世友。
抗战开始后开赴前线时,三八六旅和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始终在一起,实际上担任着集团军总部的保卫任务。到正面战场上太原、武汉陷落之后,八路军挺进敌后,分兵在各地建立根据地的时候,陈赓也是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就是在太行山一带。之后,接替他担任三八六旅旅长的,就是王近山。到抗战结束的时候,旅长已经是刘忠了。
因为抗战时期三八六旅一直和集团军总部在一起活动,所以,集团军前方指挥部撤销后,陈赓继续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仍然在晋冀鲁豫军区指挥下活动,王近山则一直在陈赓的直接领导下。到解放战争开始后,陈赓所在的太岳军区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陈赓担任司令员,王近山仍然是他的手下。
陈谢大军被改编为三兵团之后,陈赓仍然担任司令员,王近山则担任兵团副司令。三兵团入朝作战时,陈赓因病未能率部入朝,王近山任代司令员,率三兵团入朝参战,结果是三兵团表现让人一言难尽,惹得彭总指着王近山一通骂,甚至还按照彭总的一贯风格,捎带上了刘伯承。
总的来说就是,虽然王近山确实作战比较勇猛,但对待上级命令从来都是非常认真的,根本不存在跟旅长干一架的可能性。就是剧中的李云龙,其实这个特点也很明显,就是在关键时刻服从命令听指挥,绝不含糊。到淮海战役的时候,让他死守赵庄,晋西北带出来的老兵都伤亡殆尽了,他也没有要求撤下来。
如果把林彪和粟裕对调,辽沈战役可能会提前,淮海战役还能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