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双杰”,这位校长爸爸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姐姐名校博士弟弟攻克世界难题”,当读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已经留下了羡慕的口……泪水。擦擦嘴角,我要详细了解一下他们,看看从两位孩子的成长轨迹里,从这位家长的教养方式里,找一找有哪些是我能学习的。

情况简介

弟弟:陈杲,1994年生,2006(12岁)年以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成绩免试进入瑞安中学(高中),2008年(14岁)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陈杲12岁获得全国数竞一等奖,2021年在《数学新进展》发表论文《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

(看不懂这个是啥?没关系,我也看不懂,只需要知道这是一道世界级的难题,陈同学攻破了这道难题,大家都称他为数学天才)

姐姐:陈杳,南方科技大学首届学生,2010年(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爸爸:陈钱林,原是瑞安当地一家学校的校长,现在是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看看,人家的家庭,整体“战斗力”已然爆表。等等,我不是“校长”,我可以学习这位爸爸,能让孩子取得像他的子女一样的成就吗?嗯,你自己想。我只求能学得并能用好其中的一两点技能方法,就心满意足了。

(另,想说点题外的,家庭里的妈妈呢,报道里怎么不说说妈妈,全文里只有两句话,还是爸爸的描述里的两句话出现了“夫妻”,一笔带过)

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理念方法:

陈爸爸倡导“自立教育”的家教理念:自律生活、自主学习、自立人格,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1、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从幼儿期开始,在游戏中设计学习目的,引导孩子探究涉及方方面面的深入“课题”,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与学习能力;当孩子上学以后,针对感兴趣的内容,自由进行拓展的主题性质的学习。

比如针对某一感兴趣的主题,可以到书店找资料,可以上网浏览,可以请教他人,通过这种拓展方式进行系统的学习。又比如学习语文,引导孩子自由阅读、看报纸,并且让孩子向家长做“汇报”,使得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引导孩子立志

家庭教育贵在给孩子梦想,有梦想就会有奇迹和引力,就会充满精神力量。

让孩子接触名人是立志的好办法,带孩子找家门口的“名人的足迹”,带孩子外出游学,乃至看名人传记与名人对话都是让孩子接触“名人”的途径。具体实践如去威海就到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刘公岛,在这里引导孩子科学报国,到北京孔庙就去看历代状元书法石刻,到清华去感受人文的氛围。

他的这一点倒是与我之前的那篇寻找偶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还在想,陈却已经是切切实实的践行并且出成果了,先行者的所思所行确实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

(传送门:探讨:是否有必要让孩子寻找并认领一个偶像? )

3、教会孩子时间管理

要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学问,必须要做定作息时间表,做到劳逸结合。

陈爸爸是让孩子自己去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自己改直到满意为止。目前我还到不了这阶段,我是适当的放权,每周的学习任务我会先列出来,然后让孩子自己选在哪几天完成哪些内容(部分自由与参与感),而睡觉的时间由我强制限定,必须在九点之前。

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就要严格执行。家庭教育贵在“法治”,家长管着规则,规则管着孩子,孩子知晓规则,也容易自觉遵守,形成自律的好习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呵护好孩子的兴趣。

后记: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他独特的天赋存在,然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陈杲与陈杳幸运的拥有陈钱林这样的爸爸,而我们的孩子是否能有发现他们天赋存在的伯乐,在孩子出现闪光兴趣点的时候能恰当地引导孩子?我似乎找到自己焦虑的源头了。

有些方法我们可以学,而有些却囿于自身条件、环境与能力限制,难以模仿。看完两位孩子的成长轨迹之后,我发现成功都会有一些相似的因素在里面,这一些因素,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灌溉进入,想必也会有些不同。

无论如何,这个采访里面给我们很多建议和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切身去实践的地方,愿大家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另,加两条陈爸爸的金句:

1、假期是家长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2、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时时回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