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韬 杨家往事 ――杨文韬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镇官堰村一支,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系始祖唐末诚州刺史杨再思令公后裔;再思公生育十子:正隆、正滔、正修、正款、正约、正绾、正岩、正嵩、正权、正钦,十房裔孙遍布西南各省,人才济济,光前裕后。

始祖杨秀清为再思公第二十八世孙,生于清朝咸丰年间,白天不见身影,到了晚上就出来祸害人间,吃周边寨子的秧苗,人们叫苦连天。一天,大家就一起商量怎么对付这阴牛,一致决定晚上捕捉。这天晚上,全部青壮年藏在寨中严阵以待,可是阴牛就是不见来,正当准备撤离时,报信人传来了消息,阴牛来了。于是人们点亮火把,举着锄头、铁耙……蜂拥来到田里,阴牛见状大惊,扭头就跑,大家也紧追不弃。最后老牛跑到了一条小溪处,正准备从小溪淌过去进入山林,没想到此时电闪雷鸣,霹雳之间,老牛倒在了小溪中,用残喘的气息向西方哞叫了一声,再也没有了动静。不久人们赶到这里,发现牛已经死了,可是民以食为天,想到这家伙毕竟吃了自家的秧苗,大家都还是很生气,于是领头人用铁插刺了老牛三下,这不刺不要紧,一刺让老牛流了三天三夜血,小溪也随着红了三天三夜,血流干后,老牛变成了一方石头,但牛的样子依旧没变,用身体横着把溪水堵了起来,形成一个的石堰,之后这里就被人叫做老牛堰。水位低时,水就从尾部较低处流下,水位高时,水就从老牛身上淌下,所见之人无不叫绝。可惜那在1980年的时候,邻村人为了建设堤坎的方便,就把石牛用石头围砌好后掩在了溪岸下,让后人看到石牛原形成了永远的遗憾。 杨秀清在老牛堰山林里种了很多药材,还在旁边的土地里建起了房子,并且用勤劳和智慧买下了老牛堰周边所有的田土,喝着从老牛身上淌过的水,繁衍后代。长子杨益举留守土木垭家产并重建房屋,娶妻生子,次子杨益朝就继承老牛堰的产业,女儿嫁给了当地的富绅堰塘罗富祖。民国十九年啊。”刘荣礼:'’你家公每次出门游医至少半个月才回家,回来后总要在刘和尚指给他的葬地那里躺很久,好像很舒服的样子,还得意地比划着说他百年后一定要葬在那里。后来过世了是王汉成(民国时湄潭有名的法师)掌坛法事,当时他在和舅舅们(指杨益举、杨益朝)商量葬地的时候就说'那个地好是好,但称为『绝后发』,就是把老人家埋下后必须把家败了后人才能发’,我当时偷听到这话还想不通,家败都败了怎么还能发起来?现在看来,王先生说的话还真准。”听了表曾祖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再联想到我家的事,顿时茅塞大开。我侧身望了望老牛堰,那头在水里浮卧千年的石牛早已不在,他驮着杨家的命运上了岸,现在看到的,就是他用身躯铺设的那条通往前方的石堤。

杨文韬

字武略,号懋之主人,贵州省湄潭县人,始祖杨秀清六世孙。

素喜中华传统文化,尤衷黔北地方文化。受祖辈影响,自2010年8月,编撰本族之谱牒,始有古风诗作;后向佛教显扬坛修霖法师学习斋醮文化,同时自习毛笔字。

2015年9月,得中华诗词学会陈林与汪树权老师指导,学作格律诗、词、散曲、对联;同年参加贵州省黔杨历史文化研究会。次年始自学堪舆,寻访并收集整理黔北古墓志铭。

2017年,参加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

2018年,考入南通大学中文系,参加曙汛诗社及湄潭县戏剧家协会;拜道教清微兼灵宝派道士、白鹤阴阳院堪舆家张兴乾为师,随之学习斋醮及堪舆。

2020年,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古播州文化研究会。

作品刊登于《中国当代散曲》、《诗词世界》、《创作》、《贵州诗联》、《遵义诗联》、《湄江诗词》、《求是诗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