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在何处看到过人生的相似?

我从 [ 排版 ] 里看到过人生

文| 绿色海绵

着实,想为了这一篇文章,彻夜对某份报纸或者是样刊再排版一次。企图,从中感验人生的味道。辛辣刺鼻也好,馨香舒适也罢。

真实的都是黑白的

因为手头接触的月报是黑白刊印的,所有的照片都要放置到ps中调节灰度,扔掉颜色,再在黑白过渡中找到一个恰好的舒适点停下来。

还原到最分明的状态,视觉感也不会因为颜色的冗杂而混乱,而且黑白的对比度和调和感同样需要拿捏的很精当,否则刊印出来不是一团黑,就是一抹白。

就像纯粹的人生也不易得,“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错乱,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和欲望最大化的无的放矢,太多的冲击和多元化纷至沓来,慢慢的带上面具,慢慢的看不到内里。

任何一个阶段的人生的图景大致也都是需要剔除掉所有的色阶,还原到最本真的面貌,才能更加明晰的看到来路和去处罢。

哪一块脑区在阴影里不可自拔,哪一区心房在光明里弥足珍贵,都清清楚楚。撇除掉纷杂的叨扰,剩下的就是屏息凝神的去调和润色。

好好看看那些沉淀下来的黑白底片,我们真正真实的样子,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将走向何方。

框外的文字请丢掉

排版时大体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将文字框调整来调整去也会很多字包罗不进去,于是我们开始根据原文句意有选择的删除掉一些文字,从而使得框内每个分栏间的文字能都饱满又不拥挤,追求阅读中的最舒适效果。

人生也是贯穿在生和死之间的,一来我们精力有限,二来生活中本就生得许多褶皱,需要熨平开来,然后多余的部分逾越到有限空间之外,使我们应该舍弃的。

我们既是自己人生的侩子手,也是自己人生的超人。非要让太多的东西拥挤在自己的生活里,会逐渐透不过气来。何不拯救呢,学会舍弃才会收获整个人生版面的排列有序和安放得当。

大篇的文章被分栏别类

一篇十分有哲理的有韵味的文章,硬生生的一团乱的把文字堆砌在那里,很难有人读的下去;相反,一篇文章被分成了几个段落,或者只是几句排列整齐的短诗,更能有条不紊的抓住人的眼球,甚至被人记住。

所以排版中我们往往都会给每一篇文章分栏,有一个清晰的分割和明确的导向,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美观。

同样的道理,一天24个小时不能做同一件事;一个星期七天不会有同一种心情;一个月30左右天不会有相同的机遇;一年365天不会有重叠的自我状态。

所以我们才要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里活出自己的样子,做一个精致的女孩儿,把每一天打理的静谧恬淡,清晨读英语,午间在梦里飞翔,晚上在文字里徜徉。学会在每一个时间和空间维度里分栏,不冗杂,清澈得有些许小洁癖。慵懒也慵懒在适宜的维度里。

越界的字图格格不入

一份报纸或者是刊物都会有干净白皙的边边角角,没有图片侵袭,也没有文字浸入。总要有一些留白,就像人生总要一些闲置的光阴以后是遗憾的成分。

总要有“古难全”的梦靥,没办法在生命里站住脚,总是与自己的人生格格不入,逆着强烈的光硬生生的来,结果破坏了人生的轨迹和原有的画面感。

多赘入的字体,多遗留的画面,拖了人生的后腿。正是因为它们本不该的存在,扰乱了你的步伐,仿佛用一块毫无缝隙的黑布蒙上了你的双眼,不仅无法辨别方面,甚至连光的影子都遮蔽掉了。

所以要知道什么可以,什么可以,自己原则线是要坚定不移的恪守的。攸关人格、攸关喜乐、攸关人生尺寸和规格。

并非是有板有眼,呆木的很,而是寻求一个框架中最大化的自由和幸福。

排列组合的技巧,审美体验下的编排

这张图需要游离于字面正中间,这张图需要置于编者按的左方。这样才有美感,这样的版面才是经得过精雕细琢的。这就是排列组合的技巧。和饮食的搭配也同样大同小异,不过饮食的排列组合是指向健康的,粥和馒头搭配在一起较好,米饭就一般搭配些许菜肴。

不过不论是饮食还是排版都掺杂着“味”在里面。前者是口味,排版是品味。而每个人有没有人的“味”,同化不得,也无法感同身受。因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排列组合的技巧。

人生能够被拼凑和构绘成什么模样,全凭自己的审美体验。所以在保证黑白的真实、分栏别类的清晰、不越界的纯粹、有所舍得的释然无畏下,是可以听凭自己的心的。

板式的样子,栏与栏的间隔线全然是你决定的,是你刻画着人生的样子。将很多元素字正腔圆的摆进自己的人生,轻描淡写、浓墨重彩中都是自己的度量和喜好。

觉得甘愿,就去做吧。你的审美才是你人生的缔造者,活出自己味道。有人欣赏,是幸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