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的医院感染率怎么还高了?
作 者:西安市儿童医院 张海金
编 辑:高少卉
针对患者病情风险的不同,ICU都会有风险评级,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会根据患者临床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一般是用ICU的基础发病率与风险等级分值之比,最后得出的即是该科室的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会低于原始值,方便与普通科室进行横向比较。
先和各位老师一起回顾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由于影响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不同医生之间的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不能进行比较,必须进行调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中要求,手术危险分级标准(NNIS)取决于3个因素,分别是切口的清洁度、手术持续时间及病人的状态,见表1。
|
|
|
|
|
|
|
|
|
|
|
|
|
|
|
|
|
|
|
|
手术时间。
切口清洁度。
病人状态。
根据ASA 病情分级,见表2,手术病人手术前的美国麻醉学会评分为Ⅰ、Ⅱ级者计0分,评分为Ⅲ、Ⅳ、Ⅴ者计1分。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笔者最近发现一个新问题,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在进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时,有一项指标是各外科医生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其中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100%;平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医师调整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的感染专率/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1年感控plus直播课(会员专享)点击标题查看
21年感控plu会员专享PPT(点击标题查看)
重要通知
。这样,每次的新文章推送后,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否则,您的微信中可能无法显示每日的推文更新信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