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笔墨处也是妙境,看书法如何“计白当黑”

写字有法

发布时间: 20-11-2522:05

在书法的欣赏与创作实践中,不仅仅要关注点画与结构的有笔墨处,还要着眼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以及行与行之间的无笔墨处,也就是要注重书法的“布白”。这些被分割的大小空间,既相互独立,有形成呼应,营造出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空间美,真可谓“无笔墨处见精神”。

书法的布白分三个层次

一字中笔画间的布白这些由点画线条分割楷的空间或方或圆,或开或合,灵活多姿,巧妙无比。如王羲之《兰亭序》里的“引”字和《圣教序》里的“故”字,左右结构间留有大的布白,距离虽远但又互相朝揖,可谓顾盼生姿。“有”字撇画与横画间围成一个极大的布白空间,与下面的的笔画形成疏与密的对应关系,平衡而又和谐。

王羲之集字

字与字之间的布白相邻的两个字之间的布白也极为讲究。行草书之间的布白体现在字与字之间时窄时阔的距离上,如五代时杨凝式的《韭花帖》,首行的几个字之间距离较近,后面的字之间的布白逐渐舒朗,让人的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清代书论家包世臣所言:“古帖字体大小颇有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

杨凝式《韭花帖》

行与行之间的布白行书与草书的行间距离也不是均匀不变的,或宽阔或窄狭的布白,如阡陌交通,整齐而不雷同。看苏轼《寒食帖》行与行的留白就让大文豪的才气淋漓尽致的得以展现。现当代书法家胡小石在《书艺略论》里说:“结众字为一体,而布白之说声。一纸之上,每字皆有其领域,着字处为墨,无字处为白,墨为字,白亦为字,书者须知有字之字固要,而无字之字尤要”。这正是让书者尤其要关注书法的布白。

苏轼《寒食帖》

古人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是说书法与绘画都应该正确处理好黑与白、实与虚、疏与密的辩证关系。讲究布白留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重要特色,大家看围棋如果有一块全部被围就成为死局,再看古代画家董源的《潇湘图》,无笔墨的大量布白,巧妙地营造出烟云之境,给人无限遐想。

五代 董源《潇湘图》

书法本是源于自然,肇于自然的,虚与实、疏与密的布白的协调变化都是书者娴熟的书写技法在不经意间显出的矛盾而又统一的哲学思维,这一点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又与老子“无为无不为”的道家学说相契合,是书法固有的艺术素质。作为书法爱好者,不仅仅要打造坚实的“字内功”(笔法、字法、笔势),还要注重个人学识修养,性格气质,生活阅历这些“字外功”的提升,做到“外师造化,内法心源”,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