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吼叫更具杀伤力的,是这些隐形的软刀子,第3句至少说过100遍
有些气话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能说,一旦说出来,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自尊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这几句话你对自家孩子说过吗?
周末跟闺蜜带孩子小聚,她吐槽:
最近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求证,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天地良心,我就这么一个宝贝,不喜欢她喜欢谁!
你说,这跟孩子长大后,不常把爱和亲昵挂嘴边有关吗?
你看现在你跟DD,你抱他、亲他、生气时耐心哄他,他能直观的感受到自己被爱着。
但孩子大了之后,这些亲昵明显减少了,跟孩子的沟通也摆脱了低龄时那种有耐心的“儿化”式交流,变得简单粗暴。
我其实是有同感的,尤其是同时养育一个7岁和一个1岁的孩子。
我们每天和孩子相处,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说话”。
无论是讲道理、鼓励、批评还是生气,我们都会通过“说”这个方式去沟通。
很明显的责骂我们往往有所察觉,但一些看似不痛不痒的话,实则更具杀伤力,因为伤害并非“立竿见影”,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但正是这些软刀子,更容易根深蒂固在孩子的心里。
说实话,很多话我也说过,这不前几天还因为DD发烧,家里一团乱脱口而出说了CC:
家里已经这么忙乱了,我已经因为你们累得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了,还不能听点话、消停会儿吗?
其实言外之意就是在说CC不懂事,忙中添乱,甚至在打亲情牌让她为了我而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些话往往不会让她马上崩溃,却可以在她的心里产生一个“疙瘩”,并随着越说越多、而越长越大。
软刀子也是刀子,温水煮青蛙般的划在孩子身上,终有一日也会伤害亲子关系。
今天就这类话进行了统一梳理,我们一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1
再这么做,我就生气了/不喜欢你了!
日常生活中,每每管教无力时,我们总会放出一句杀手锏:再不听话我就生气了/不喜欢你了!
实际上,这句话并不能提醒孩子自己犯错了,更不会让他们去反思到底错在哪里,他们收到的信息只有一个,妈妈要生气了,我不能这么做了,否则就要挨骂或挨打了。
这其实是一种“隐形威胁”。
表面上看效果立竿见影,能马上制止孩子,但其实无异于饮鸠止渴,无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本身,只不过是在恐惧中屈服而已。
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看脸色行事、讨好型人格,他们根本不会管这件事是否对,只在乎对方是否喜欢或高兴。
不仅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还容易在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
而且,时间一长,孩子还会习得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遇事情绪化,在社交中威胁他人。
所以,下次不妨直接了当说原因,就算是一样会生气,也请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生气,不要再让孩子把“妈妈生气”当成做错事的原因了。
2
我这么辛苦这么累,都是为了/因为你
从有孩子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为孩子做了太多太多,也牺牲了太多太多。
虽然这是事实,但奉劝大家,不要把它挂在嘴边,甚至从来都不要告诉孩子。
因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情感绑架”。
我每天这么累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多赚点钱,让你吃好用好学好么,你还不听话,太让我伤心了! 要不是因为你,我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忙到半夜吗? 如果不是因为有你,我早离婚了/升职了/有钱了,你还天天气我,想气死我吗!
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没有错,制止不了的哭闹,不代表着父母的无能。 孩子无法马上停止哭,同样也没有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代表孩子故意找茬。
(再一次打了人)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以后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场玩。 (偏要多吃一根冰棍)我再也不信你了,以后一根冰棍都不给你买!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