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葡萄酒大多不超过 16 度?酒精度越高越好吗?

不知道大家在喝酒时是否有注意过一个问题,每款葡萄酒的酒精度数都不太相同,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只有5、6度,而高酒精度的也就15、6度。为什么我们很少能见到超过16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或许有人会说,想买醉的人都去喝白酒和烈酒了,葡萄酒那么优雅,不适合太高的酒精度;也有人会说,这大概是有法律规定的吧,酒精度太高就不能叫葡萄酒了,只能叫它烈酒。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类产品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发酵型和蒸馏型两种。

我们所熟知的啤酒、黄酒、葡萄酒、清酒等,都属于发酵酒,它们的酒精度普遍较低,10%-13%最为常见。

而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高度酒,都是蒸馏酒这一类,如果人们愿意,它们的酒精度是无上限的。

- 1 -

为什么很少见到超过16度的葡萄酒?

1.酒精度太高,酵母无法存活

既然属于发酵酒中的一种,葡萄酒中的酒精就完全由酵母来控制了。
早在19世纪,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发现了发酵的原理,那就是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伟大而又神奇的酵母君可以利用糖分继续顽强存活,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然而即使能存活,这个环境对酵母君来说也是十分艰辛的,毕竟酒精和二氧化碳都是身体代谢出的废物,谁也不能和它们待在一起愉快的生活。
于是,当酒精累积越来越多,而酵母君又被死死关在发酵罐中无法逃脱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因此,还未等到酒精发酵到17度,酵母君就已经灰飞烟灭了。
不过,不同酵母君的酒精耐受能力也不同,有些酒量好的酵母君可以撑到15、6度,而有些在13度时就已经不行了。
2.葡萄中的糖分不足以发酵到16%以上的酒精度

由酵母君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知道,酒精是由糖分发酵而来的。
在一升葡萄汁中,17-18克左右的糖可以转化为1%的酒精。要想达到17%的酒精,需要葡萄的含糖量接近290克每升。
通常来说,酿酒葡萄的含糖量大概在200-250克每升,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处理,达到290克每升实在太困难了。即便是通过风干、冷冻抑或是别的方式使葡萄糖分浓缩,酵母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普通的葡萄酒很少能有超过17%的酒精度。

- 2 -

葡萄酒是度数越高越好吗?

既然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更少见,并且酒精度越高意味着果实越成熟,那按照这个逻辑,葡萄酒的度数越高越好呗?很遗憾,酒精度虽然能一定程度上体现酿酒葡萄的成熟度,但这并不代表它和品质正相关。

我们先拿大家喜闻乐见的拉菲(Château Lafite)和拉图(Château Latour) 2 款正牌干红的度数举例,酒精度分别在 12.5% 以及 13% 左右,度数仅仅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并没有高到 15、16 度,而它们的质量自然不用说。

1.不同风格的葡萄酒类型,所处的度数区间不同

以下这些常见酒款,酒精度与品质尤其无关,经常有非常优秀的佳酿酒精度并不高的情况:

低于 10%:加拿大和德国冰酒(Icewine/Eiswein)、意大利阿斯蒂起泡酒(Moscato d’Asti);

10%-12%:意大利普罗塞克起泡酒(Prosecco)、德国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等;

12%-14%: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勃艮第葡萄酒、香槟(Champagne)、普罗旺斯(Provence)桃红、意大利基安蒂(Chianti)葡萄酒、西班牙里奥哈(Rioja)葡萄酒等;

13.5%-15%:多数澳洲、智利葡萄酒、美国纳帕谷葡萄酒、意大利巴罗洛(Barolo)、巴巴莱斯克(Barbaresco)葡萄酒以及法国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等;

15% 以上:波特(Port)、雪利(Sherry)和马德拉(Madeira)等。

2.酒精度可以人为调整

既然酒精度来自于糖,那向葡萄汁中加入糖份,酒精度也会因此提升。这种加糖工艺称为chaptalization,在现代酿酒业中广泛使用。就算在波尔多和勃艮第这样的老牌旧世界产区,这也是合法的。需要的话,即使是顶级名庄也会借此适当的调整自己的酒精度。

另外一个人为因素是标注方式:为了方便记录,几乎所有的酒标上,酒精度都是0.5的整数倍,不足的部分则四舍五入。只有少数酒庄会较真的标出13.8°或者14.3°这样有零有整的数字来。

所以,一瓶标着11.5°的波尔多和另一瓶标着12.5°的波尔多,可能来自完全相同的葡萄,只是加糖多少造成了不同。而不成熟的酒,就算通过调整提升了酒精度,寡淡的果香和生青的粗涩感也不会发生本质改变。

所以及时在同一个产区,酒精度的差异很多时候也没法体现成熟度的差异,自然也不代表品质高低。

3.不同葡萄积累糖份速度不同

比如上文提过,单一品种的赤霞珠葡萄酒大多要14°左右才能表现出充分成熟的风格。但一款含有赤霞珠的经典波尔多调配,可能在13°左右就能展示出成熟特色。同样,勃艮第的黑皮诺(Pinot Noir)几乎都在12.5-13.5°之间,这当然不代表勃艮第无法出产好酒。

不同品种成熟期,糖分累积的速度并不相同,所以当分成熟时,酿出的酒精度也截然不同。当比较不同的两个品种或者产地时,酒精度也同样失去参考价值。

4.酒精度高并不等同于香气丰富

葡萄里的糖分来自于葡萄本身的光合作用,只要水分和光照充足,葡萄里的糖就能快速积累。但真正构成葡萄酒风味,口感的各种酚类物质的成熟过程则慢的多。

在智利中央河谷(Central Valley)这类日照非常充沛的产区,就算是其中采用大量灌溉的高产葡萄园,也能收获非常成熟的葡萄。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这类炎热产区,就算那些香气简单,价格便宜的葡萄酒,也能有不低的酒精度。

5.过高的酒精度也有缺点

如今优雅爽脆的风格成了国际主流,大家追求那些清新平衡,口感匀称的葡萄酒。如果酒精度太高,本身就会打破一款酒在口感上的平衡,遮盖掉很多诱人的香气。

随着全球变暖,像加州和智利这样的炎热地区,个别年份葡萄酒的酒精度甚至能轻松越过16°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法律只能容许酒庄向葡萄酒中掺入少量水分,以达到降低酒精度,平衡口感的目的。

换句话说,酒精度太高,也实会过头的。

- 3 -

为何有时分辨不出酒精度高低?

不知大家在喝酒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一款酒喝起来似乎没什么酒精度,但实际度数却超过 14 度。如果你有这样的体验,那恭喜你,你喝到好酒了。
葡萄酒可以说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如果说它是一位芭蕾舞者,那么酸度、酒精度、单宁、酒体等就是它的骨架,而风味是它的肌肉,当它翩翩起舞时,所有的肌肉和骨骼都达到了完美平衡,因此你不会看到哪一块特别突出的肌肉或骨骼,酒精度自然也就被掩藏在了完美的舞姿下。

- 4 -

更高度数的葡萄酒是如何酿造的?

别急,虽然葡萄酒很难正常发酵到17度,但仍然有一类特殊的葡萄酒,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那就是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其实就是加入了白兰地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5%-22%之间,甜型、干型都有。一开始对葡萄酒进行加强,仅仅是希望能延长它的保质期,便于运输;而如今,加强酒也有了一大群粉丝,成为了葡萄酒的一种,它特殊的风味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比如雪利酒和波特酒,它们属于加强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往正在发酵的葡萄汁中添加葡萄烈酒来中断发酵,保留糖分,并提高酒精度。
用于酿造雪利酒和波特酒的基酒度数不高,干型雪利为 11-12 度,而波特酒则为 5-9 度,也因此保留了更多的糖分,添加葡萄烈酒后,它们的酒精度能够达到 16 度以上,甚至 20 度以上。

除了以上这两种,马德拉酒、马沙拉酒、法国天然甜(VDN)葡萄酒也是较为知名的加强型葡萄酒,但在中国市场上比较少见。

此外,炎热产区的葡萄成熟度高,所酿出的葡萄酒具有更高的酒精度,比如澳洲巴罗萨谷的西拉,很多可以达到16度。在意大利威尼托产区,酿酒师也习惯将葡萄风干后发酵成干型酒,比如著名的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酒精度也可达15-16度。偏好高酒精度的朋友值得一试。

葡萄酒智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