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年制瓷器收藏价值
清顺治青花
清顺治 青花天女散花纹碗
RMB 1980000
撇口,深腹,腹微收,高圈足。口沿施酱釉一周。碗外壁及碗心绘青花天女散花图案。人物生动逼真,衣纹动感飘逸,青花发色淡雅柔和。胎质缜密,润白细腻,底部修胎留有跳刀痕迹。由于顺治青花处于明清过渡阶段,故传世精品甚少。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生产,晚明时已趋衰落,到清初更加颓败不堪,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因而,顺治时期遗存的传世品中,署官窑款的器物甚为罕见。顺治官窑青花ǎ有四字和六字青花楷书款,即“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据资料显示,仅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广州等地的博物馆收藏有为数有限的顺治官窖款器物。而已知署顺治款的青花天女散花题材传世品共二件,此为其中一件,另一件为苏州博物馆收藏(见: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第9页)。由于顺治青花处于明清过渡阶段,大部分作品亦会遗存明代粗率、稚拙的制瓷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此件拍品清雅脱俗,书风洒脱超逸,精美罕见,祥云缭绕,衣袖翩拂,体态婀娜,四周天际无数花缤纷,情境唯美且浪漫。一改明代风格,内容新颖,绘画工丽隽秀,为清顺治青花器难得一见的精品。
清顺治 青花五兽纹盘 (一对)
RMB 896000
清朝入关以后,许多社会生产也都处于停滞状态,瓷器的生产,特别是官窑瓷器的生产停止了。随着清朝入关后,统治的稳定,对于艺术品的需求也开始扩展开来,于是从顺治11年开始,恢复了官窑瓷器的生产,在烧造了几年之后,官窑瓷停止了烧造。这段时间内所烧造的官瓷都被称之为大清顺治年制瓷,由于只烧造了几年时间,再加上几百年的历史演变,时至今日,存世量稀少可想而知。多数为无款官窑,而有款识的更是凤毛麟角,此件拍品装饰风格延续了明代的遗风,青花深沉,品相完好,底书“顺治年制”四字款。可谓顺治官窑精品矣。
来源: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696号。
清顺治五彩
清顺治 五彩花果纹筒瓶
RMB 897000
口微撇,束颈,溜肩,筒腹。直筒形长腹,砂底无釉。通体施白釉,胎体厚实。通体釉下青花加釉上以五彩满饰四季花卉纹饰,上绘五彩折枝花纹,牡丹、兰花、菊、萱草等各式花草散步瓶身各处,笔触细腻,画面清新,青花发色素雅,分水沁人心脾。笔触老到,线条柔和,勾描、平涂、泻染,娴熟洒脱。此类装饰纹样,时代风格鲜明,整体秀气大方,于同等器物中别具一格。
筒瓶是崇祯至顺治时期的典型器型,亦称象腿瓶。崇祯时期,国势衰退,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政权于风雨飘摇之中,此种造型的流行也寓有期盼“天下一统”的良好祝愿,故亦称“一统瓶”。《饮流斋说瓷》载:“截筒之瓶形如木桶,近口处微凹,明制最多,青花尤伙,花甚粗率而殊有野趣,清初者亦然。”《陶雅》亦载:“有明截筒之瓶……而彩画恢奇极亦,望而知为胜朝物也。”本品采用上等青料绘画纹样,青花发色明快,五彩设色艳丽,所呈现花卉图案层次清晰,细节处尤见笔力之强劲,纹饰时代特征鲜明,是为崇祯至顺治时期青花五彩筒瓶代表之作。
清顺治 五彩瑞兽纹盌
大清顺治年制青花五彩瓷器
清顺治 青花五彩十八罗汉图大罐 (一对)
RMB 690000
此对大罐直颈,唇口,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颈部饰芭蕉纹,瓶身饰青花五彩十八罗汉图,神态各异,画工精美,色彩和谐。足颈青花勾双圈纹。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黄、蓝、绿诸彩搭配,谐调亮丽。十八罗汉是由十六尊者再加上其他两尊罗汉组成,是清代常见的瓷器装饰。此对罐中的十八罗汉图,用色雅丽,人物生动,笔法奔放潇洒,图案装饰搭配巧妙,别具一格。特别之处在于此纹饰仅见于顺治一朝所制青花五彩器中出现,源于顺治皇帝笃信佛教,应为当时期社会环境受皇家思想的影响而特有的表现。
清顺治 青花花卉纹花觚
RMB 672000
此种花觚造型在顺治朝十分流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花觚敞口微撇,筒式腹,近底微外撇,平底无釉,器型周正,比例匀称;白釉纯净,青花发色青翠艳丽,浓淡相宜;外壁纹饰共有三层,上层主题图案绘洞石花鸟图,中层绘荷叶纹,下层绘蕉叶纹一周,绘工十分精细,仍有崇祯遗风。口沿未施酱釉,也更接近崇祯,应为顺治早期风格。因其体型较大、比例周正、青花秀美、画法精湛,各项元素均为上等水准,当属顺治一朝精品。
来源:Florence and Ralph Spencer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