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行业,从低估到高估要多久?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有朋友问螺丝钉,优秀行业进入低估的次数不多,那这些行业进入高估的频率怎么样呢?
比如说医疗、中概股,过去几年出现过几次高估呢?
优秀行业,通常说的是消费、医药、科技相关的行业。
像我们投资过的医疗就是医药的一个子行业;
中概股多为互联网行业,也是科技的一个方向。

医疗指数

先来看看医疗行业。

(1)2013-2015年6月,从低估到高估
2013年是A股的历史大熊市,当年医疗指数也是低估的。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A股进入牛市,医疗指数也水涨船高。
这一轮牛市,医疗指数从3000点,上涨到2015年6月份最高的16957点。
2年时间里,上涨5倍,是当时上涨幅度最高的品种之一。
但也因此,医疗指数进入高估泡沫阶段。
2015年牛市不仅仅是进入高估,而且当时市盈率140已经达到了医疗指数历史最高市盈率。
这种杠杆牛市泡沫的估值,以后都比较难重现。
(2)2015年6月-2018年底,从高估泡沫到低估
因为估值过高,从2015年6月份到2018年底,医疗指数持续阴跌了3年多。
如果在最高位买入,之后会跌去66%。
对投资者来说,投资了3年多,结果还浮亏66%,这个风险可想而知。
所以,好品种也得是好价格,才会有好收益。
不过,在跌去66%之后,医疗指数在2018年底,也重新回到低估区域。
(3)2018年底至今:震荡上行
从2018年底,医疗指数震荡上行,在2020年,摸到过高估区域。
不过后来因为盈利上涨,以及下跌,在最近2021年上半年回到了低估区域。
我们也在低估区域做了定投。
整体上,医疗指数从2013年以来,经历了两轮高估,分别是2015年和2020年下半年。
不过2020年远没有2015年那么贵。
所以经过今年的下跌以及盈利提高,医疗指数很快恢复到离低估不远的位置。
如果后面再出现低估,我们也会行动的。

中概股

再来看看中概股,可以参考中概互联指数。

(1)2013-2015年:从低估到高估
在2013年的时候,当时港股也是比较便宜的,所以中概互联指数也是低估。
2014-2015年牛市,中概股也是上涨的,中概股在这轮牛市里,上涨大约一倍多。
但涨幅远没有同期的医疗5倍那么高。
因为遇到这种大牛市,A股短期比港股疯狂很多。
(2)2015-2016年初:从高估到低估
中概股2015年牛市虽然到了高估,但没有涨到太贵。
所以2015年牛市后,股灾期间,中概互联指数的跌幅也更小。
  • 医疗指数最大下跌了66%;
  • 但中概互联最大只下跌了24%。
下跌之后,中概互联也回到了低估区域。
(3)2016-2018年初:从低估到

从2016-2018年,中概股整体上涨。从4100多点,上涨到10660点,上涨一倍多。
在2018年初,中概股达到高估区域。
(3)2018年:从高估到低估
但2018年出现了贸易摩擦,加上年初估值过高,中概股大幅下跌。2018年全年下跌37%。
到2018年底,中概股又回到低估区域。
(4)2018年底至今:震荡上行
从2019年初至今,中概股整体震荡上行,但中间没有出现过2018年初那么高的估值了。
整体上看,医疗和中概互联这两个指数,平均约3年-4年出现一次高估卖出的机会。
但每次高估的品种不同,这两个品种的涨跌也不一定是同步的。
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有的时候一个品种高估止盈了,另一个品种还是低估的,正好切换过去,让投资可以延续。
低估买入之后,耐心做好持有3-5年以上的心理准备,还是会获得不错的收益的。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也有朋友问,我们低估定投买入,高估逐渐卖出。如果遇到大牛市,会不会吃不到最疯狂的那部分收益呢?
有可能。
但到了牛市中后期,市场能疯狂到什么程度,不好说。
反而是为了这部分收益,可能要承担之后腰斩的风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我们买不到最低点,也卖不到最高点。能吃到中间鱼身的大部分收益就不错了。
卖出后,其实也不会让资金闲置,也会选择其他低估品种继续投资。
在低估品种上,赚收益,并不比高估品种差,承担的风险还要更小。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