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肖旭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它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
雕塑的种类、体裁和样式繁多。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雕,有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有泥塑、陶塑等。铸铜像时是先塑后铸,这些都属于制作方式和材料的不同。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如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从样式来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除圆雕、浮塑外,还有透雕。圆雕,又称“浑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从四面观赏的立体雕塑。圆雕的特点是立于空间中的实体形象,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它的体积感与厚重感,在塑造形象时还必须照顾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浮雕,又称“凸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根据表面凸起程度的不同,浮雕又分为高浮雕(高低起伏大,凸起程度深)和浅浮雕(高低起伏小,凸起程度浅)。透雕,则界乎圆雕和浮雕之间,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其背景部分镂空制作而成,但又不脱离平面,犹如一件附着在平面背景上的圆雕。
雕塑艺术的特征
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雕塑侧重于再现客观物体的形象,特别是人体的形象,因而能产生强烈的空间效果。雕塑作品既是立体的形象,又是可以触摸的实体艺术品,更具有物质性。欣赏雕塑作品不仅需要依靠视觉感官去感受,而且还可以用触觉去感知,使观赏者唤起更多的艺术想象,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由于雕塑作品的立体性,观赏者又可以从四面八方的不同角度去欣赏,乃至结合周围的环境来一并欣赏,使雕塑作品更富有生动、逼真的艺术魅力。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雕塑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在造型上尤其注重美的结构与形体,以及特定的观念与精神性内涵的渗入。
3、概括与寓意的结合。雕塑多半用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形象。在西方艺术史上,著名的雕塑如米洛斯的《维纳斯》,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大卫》,吕德的《马塞曲》,罗丹的《思想者》等,都是以人体为基本对象的,而他们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在于歌颂。这因为人们在其他事物中所能看到的是人的本质的外在的、局部的、有限的世界,而人本身的形体面貌也可以集中反映人的本质力量内在的、完备的、概括的存在。因此雕塑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大的理想性特点,往往使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理想的表现。人们在欣赏雕塑艺术时,往往从雕塑中直观到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而感到惊奇和喜悦。雕塑难以作复杂的描绘,它要求形象的单纯性,因为雕塑是置放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艺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雕塑的形象是简练、鲜明、生动有力的。那么过于琐碎或含混不清往往归于失败,所以雕塑一般不表现外在形象中的偶然特殊细节,也不表现面部细微的运动以及颜色变化的细节,这些都是绘画的特长,而不是雕塑所能表现的。单纯性,既是雕塑的一种局限,又是它的特长。为此,雕塑家对生活就要作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即雕塑在再现对象时,一般要求高度概括化、寓意化。
4、高贵而单纯。雕塑美在于表现崇高的理想性强的、高度概括的、单纯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雕塑也不适宜于表现事物的运动过程。它本质上是一种空间静态的艺术。它的运动态是从形象的动势中,借助想象和联想使人感觉到的。温克尔曼认为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是“单纯的崇高和静穆的伟大”,这就是静态的崇高美。与此相联系的是,雕塑不宜于表现对象的强烈感,复杂的心理活动。雕塑所追求的是内在的深沉的精神。为此,在形式上必须保持一种冲淡的和谐,这也许是雕塑在审美上偏重于理智和内在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雕塑的语言
雕塑的语言就是造型的语言,通过立体的造型、多变的姿态、独特的属性来表达作者思想的语言形态。雕塑的着眼点是人,是对人的形象、感情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状态的关注。
雕塑以其材料的特殊性,比如石、铜、不锈钢等坚硬的材料,决定了他本身的特点——永久性,一件好的雕塑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经得起人们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更要能够在人们心中长久流传,利用“雕塑的长久性”这一独特的优点加以充分发挥,是雕塑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雕塑有时候也是人们考察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凭证,例如罗丹的《加莱义民》,作品除了艺术所共同拥有的审美功能外, 还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和生活情节性,用写实的雕塑造型语言创造的作品, 蕴含着一个或多个任务形象和故事情节。
“动”和“静”是雕塑语言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雕塑在空间结构造型上也并不绝对是静止的、固定的。它可以随着季节和光线等因素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变化。不同的观赏者也会以不同的视觉去看待雕塑的造型结构,以不同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说,现代主义雕塑家布朗库西的作品《空中的鸟》,以其流畅的曲线造型和对青铜表面进行了抛光而产生出的光滑质感相结合,产生一种运动感的效果,动静结合,使作品表现形式趋于完美。
文/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