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玉器全集(6)+安徽部分4

翡翠镯清代

组径1.3、孔径5.6、厚0.8厘米

安徽省五河县出土,现藏于五河县文物管理所。

翡翠地白,翠色深绿。镯呈圆环形,断面扁圆形。通体地光、表面光润。

玉碗清代

口径10.9、底径5.95、壁厚0.25、高6厘米安徽省肥西县高店公社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青色,受沁严重,呈不同的黄色。碗敞口,圆唇,深腹,外腹内收,圈足底。素面无纹。

凤形玉佩清代

玛瑙坠清代

高5、宽4.2、厚2.8厘米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集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据玛瑙玉料之形彩,巧雕花生3颗,黄色,蜜枣3个,蜜色,莲子2粒,白色。中间雕蜜枣,一侧雕花生,另一雕为莲子,谐音"早生连子"。此件俏色巧作,构思奇巧,为大师精心之作。

玉兽请代

长5.7、宽2.5、高1.5厘米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集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玉色青黄,大部分黑褐色沁。圆雕一兽,作俯卧状,头、身左拐,四肢前扑,头搭在前爪上。背部琢出脊梁骨,尾分卷于左右臀部。

玉璧清代

直径20.4、孔径5.2、厚1.3-1.7厘米

安徽省颍上县准上公园出土,现藏于阜阳市博物馆。青玉,受沁严重,呈深褐色。器仿汉代双身兽首纹璧。内外边廓,内圈饰谷纹,圆乳形,系管钻后琢制;外圈琢双身兽首纹四个,身尾左右交缠在一起,间饰斜方格、圆珠纹。两面纹饰相同。孔对钻,有台痕。

翡翠饰清代

长径5、短径4.32、厚0.9厘米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黄泥巷清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通体翠绿,表面受土沁无光泽。扁圆形饰片,中间厚,周边薄,为镶嵌饰片。

玉饰清代

长5.7、宽2.6—3.2、厚1.4厘米,孔眼直径0.2—04厘米安徽省青阳县杨田乡清兵部尚书王宗诚慕出土,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

白色,玉质纯洁温润。整体呈"几"形,拱背,两端向下内卷成卧柱形足。正面雕刻一芭蕉扇,扇柄末端系缨,扇柄左右两侧分别雕刻蝙蝠、寿桃各一只。佩首因玉料原形加工成椭圆形孔眼。佩面雕刻布局紧凑合理,线条流畅简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玉带扣清代

通长11.7(带钩长6.8、带扣长6.5)、宽4.3、高2.3厘米安徽省青阳县蓉城镇平山村清礼部尚书太子少保王懿修墓出土,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

青玉。带钩、带扣一套,整体平面基本呈长方形。带钧钩首雕刻成龙首形,线刻、龙额线条生动,双眼突出,形象威猛。扣眼近半圆形、钩、扣背面均有一个长方形带孔,四角及两侧近龙首、扣眼处有刻槽装饰。通体打磨,光洁温润,龙首及刻槽处能看到刻划和打磨痕。

玉坠清代

长6.1、宽4.2、厚1.45厘米

安徽省青阳县杨田乡清兵部尚书王宗诚墓出土,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

白色,玉质温润,微透光。整体形状似一朵祥云上飞舞着一只蝙蝠 云尾为佩首,钻半圆形孔眼。整体形态动静结合,画面简洁,线条流畅,形态生动,栩栩如生。

豆荚形玉坠清代

长6.8、宽3.2、厚1.5厘米

安徽省青阳县蓉城镇平山村清礼部尚书太子少保王懿修墓出土,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

白玉局部有褐色沁斑。形似两只叠在一起的扁豆角。正面刻豆苗、豆藤,佩首以豆藤形状雕成孔眼,两侧均三孔,互相贯通成五孔。此佩构思巧妙,整体形态饱满圆润,线条流畅,精炼简洁,形态生动,栩栩如生。

玉水盂清代初期

口径3.9、腹径5.9、高3.1厘米

安徽省灵壁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壁县文物管理所。玉白色润亮,局部褐色沁。水盂直口平沿,鼓腹,下腹内收,圈足。肩部高浮雕一龙,龙的头尾间雕一珠球,龙头前伸,作赶珠状。

玛瑙捧桃仙女清代

高15.65、宽5.15、厚3.8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玛瑙淡紫色,亮泽,局部褐色沁。圆雕作品。仙女站姿,高髻,团脸,右手捧一仙桃于胸前,左手举持一桃枝于肩上脑后,上有仙桃二个,左右各一。身穿交领宽袖著地长袍,腰间系带垂于腹下。底素平。

玉璧清代

直径5.81、孔径1.2、厚0.5-0.53 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玉色青白。器仿古玉璧形,体扁圆,中有孔,有内外边廓。一面饰勾云纹,另一面饰蒲纹。

玉璧清代

直径5.7、孔径0.8、厚0.85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玉色青白。器仿古玉璧形、体扁圆,中有孔。一面高浮雕盘龙,龙首朝向中孔,口衔灵芝,一面饰勾云纹和乳钉纹组成的图案。

玉观音清代

高19、宽7.8、厚4厘米

安徽省灵壁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现藏于灵壁县文物管理所。

玉色黄白。高浮雕。器作仰覆莲花底座,齿状边缘背光,观音长团脸,神态安详。头戴披巾,身穿长袍,双手捧经书,结踟坐于莲花宝座上。背面无纹,弧平。

狮形玉饰清代

长11.5、高5.7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容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青白玉,多褐色沁斑。圆雕。主体为一俯卧状太狮,回首顾望在尾后嬉戏的少狮。少狮攀爬干大狮尾部,眼望太狮。似

为母子关系。

虎头形玉佩清代

高3.1、宽3、厚1.5厘米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青玉质,虎头面呈深黑色沁。器扁平,一面阴线刻虎头形,另一面刻宽平的虎背,上有三个圆坑。器上端有对钻孔。

(0)

相关推荐

  • 【灵璧家园】朝阳镇那座老母猪山,您还记得吗?

    我的老母猪山情怀  文:赵秀永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的家乡--灵璧县朝阳镇,地处皖北平原.苏皖交界处.在这个镇的西侧,有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酷形像一头大母猪的山峦,自然仰卧在大地上头东尾西.山高近 ...

  • 中国玉器大全(秦汉---南北朝)6

    99.玉带钩 西汉中期 左∶长6厘米 厚1.3厘米 中∶ 长 4.2 厘米 厚0.6厘米 右∶ 长 5.8 厘米 厚1.8 厘米 1968 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Ⅰ号墓出土 河北省博物馆藏 皆白玉琢成.左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池州青阳济阳曹氏宗祠

    安徽池州青阳济阳曹氏宗祠原位于青阳县陵阳镇济阳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宗祠,按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意见,青阳县政府决定将"曹氏宗祠搬迁至县城,新辟为青阳县博物馆.搬迁至县 ...

  • 40多年过去,灵璧人还有几位记得这条路?

    省道301大寨红旗飘 文/王善伦.游传化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游集镇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不会忘记当年有一条见证时代烙印的乡道--大寨路. 大寨路修建于1975年.那时"农业学大寨运动&quo ...

  • 【灵璧杂谈】要让灵璧正学书院与奇石、虞姬、钟馗画齐名

    书院溯源与传承 文/同龄人     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研究机构.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官方施以规范与控制(有时禁止),集藏书.教学.研究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萌芽于唐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6)+安徽部分3

    玉舞人西汉 高5.83.宽1.5.厚0.27厘米 淮南市谢家集唐山公社九里大队1号墓出土,现藏于淮南市博物馆. 白色泛灰,体扁平弧形,镂雕.瓜子形脸,粗阴线勾勒脸面五官.肩部饰阴刻羽W纹,身著细长网等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6)+安徽部分2

    玉钺大这口文化 长21.1.刃宽10.6.厚7.2.孔径1.2厘米 安徽省五河县申集乡台子山遗址出土,现藏于五河县文物管理所. 青白色,颜色一面深,一面浅,有淡褐色沁.体扁平,长条梯形弧刃,两面刃,顶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6)+安徽部分1

    龙形玉佩凌家滩文化 长径4.4.短径3.9.厚0.2厘米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牙黄色.首尾相连.龙吻部突出,头顶雕刻两角,阴线刻出嘴.鼻.眼,脸部阴刻线条表现折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 审美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层次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4

    玉璜战国长8.2.宽2.75 厘米山西省路城县潞河墓地7号蔡出土,现藏于长治市博物馆.1对.浅黄白色,局部有浸斑.扁平体,边缘有齿,器体雕琢谷纹. 玉璧战国直径6.8.孔径2.6.厚0.6厘米山西省长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3

    玉束发器西周直径3.7.高1.8.壁厚0.4厘米山西省绛县横水西周套地1号幕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玉,有光泽.整器为圆管状,器表有四道较宽的凹槽.器内壁不平整,有打磨痕迹.出土时附着大量朱砂.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2

    鸟形玉饰商代晚期长3.3.宽1.65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扁平体.尖喙,圆眼,双翅,宽尾.嘴部有一孔. 鱼形玉佩商代晚期长5.3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1

    六边形玉器庙底沟二期文化孔径6.7.孔深3.8 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4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钙化严重,有深褐斑.六边形,中间为大圆孔.三个边为直边,三个边略弧,管钻穿孔.形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4

    · 梅花形玉佩,辽代长3.10,宽3.9%.厚0.38一0.42厘米需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人民武装部院内墓葬出土,现上齐齐哈尔博物馆.1色.器体略呈梯形.中心部位雕琢一朵梅花,外围有化权坏绕,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