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创始人
他15岁上少年班,28岁成为IT企业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 33岁创业。短短3年,估值超过60亿,马化腾一连投了3次。
而且生鲜是一个绝对残酷的行业。一方面,有大量的新项目不断倒下,另一方面,有少数选手存活下来拿到了巨额融资,整体行业呈现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态势。
他创立每日优鲜是生鲜行业中的明星项目,仅仅成立三年,已经在MAU、营收增长、盈利能力上取得了革命性突破,成为当之无愧的新物种。 他就是每日优鲜的当家人——徐正。
一、年轻就异常突出
徐正智商高,15岁考入合肥中国科大少年班,4年拿了数学、工商管理两个学位。
情商更高,他28岁成为联想集团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杨元庆汇报,每年为集团贡献300亿的销售收入。
最终,徐正火箭般的晋升速度引起了柳总的注意。2012年,联想成立佳沃,宣布进军现代农业时,担子就落在了徐正肩上。
徐正二话不说,脱掉西服就去了青岛蓝莓基地。
2年下来,徐正成了地地道道的果农,什么种植、施肥、修剪、采摘等等,样样精通。
不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保鲜。期间,徐正花了半年时间思考农业应该怎么做,总结起来就是两句:
1、“两头布局”:在产业的上游和C端布局,中间不重要。2、“先上而下”:先做上游再做下游。
当时看了很多下游的渠道,但最后发现它们都无法让好产品变成好品牌。
问题出在哪呢?农产品流通讲究“显性价值”,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判断停留在大小、颜色、外表的浅显阶段。
因此,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到了接触用户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价值兑现的环节,往往丧失了价值传递能力。整个流通链条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结果,蓝莓保鲜期一下就多了8天,那就是利润!
正是那多出的8天保鲜期,让徐正发现了商机,“中国并不缺少好的农产品,却缺好的流通渠道。”
很快,生鲜电商进入他的视野,“一端连着地头,一端连着消费者,中间环节全省了。”
也是,80后、90后的年轻女性根本不愿意逛菜市场,“一来没时间买,二来根本不知道怎么选菜!”
就这样,2014年年底,“每日优鲜”正式成立。这年,徐正33岁。
6岁的儿子很委屈, “班上小朋友说你是卖菜的,是农民。”
“卖菜怎么啦?农民照样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二、迎来生鲜市场的最佳时机
每日优鲜仅仅成立了3年时间,进入生鲜行业的时间并不算早。但我们认为现在的timing刚刚好。进入市场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十点钟考试,半夜起早提前到考场守着并没有用。
从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来看,生鲜行业出现了两个变化:
1.人群结构的变化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主流应用场景的变化往往伴随着80后、90后生活轨迹的变迁。从2015年到2025年这10年时间,80后、90后、00后这三代人会从生鲜购买生力军变成主力军。这是巨大的机会。
类似的机会在全世界发生过多少次?美国在50年代消费升级浪潮中产生了零售新物种“沃尔玛”;日本在70年代消费升级浪潮中产生了便利店7-11。
2.需求的两端变化
渠道和内容两端均出现变化的需求,对于创业公司或者创业者而言,才有机会出现行业颠覆性的双杀机会。一旦这两端都出现变化,原来赛道的经营者所掌握的资源,在新的战争中就变成了包袱。这类机会是属于创业公司的。在生鲜领域,80后、90后、00后买菜的需求不仅是渠道端变化,也是内容端变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渠道信息化
80后、90后、00后购买生鲜会首选在线上进行交易。无论是获得商品信息,还是完成购买决策信息的判断,甚至直接完成交易和支付,都会在线上完成。
第二,内容品质化
80后、90后、00后对生鲜内容和品质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做饭能力差,卖的鱼肯定不能是活鱼。他们需要的是“三去鱼”,去头、去尾和去鳞,事先都经过了预处理。这就是变化。他们要的东西不一样了。
三、庞大的人脉,带来资金的便利。
第一次是为资金。关键时候,人脉起了作用。听说联想大咖自己创业,各路风投大佬闻讯赶来。
“资金不是问题,问题是选择谁的资金,”徐正最后把绣球抛向光信资本,额度是500万美元。
第二次是为产品。要知道,在沃家,徐正干的就是这个,所以什么新疆库尔勒香梨,什么烟台红富士苹果、什么四川广元水蜜桃,全都门清。
半年不到,他就码齐了国内150多种水果。一年后,每日优鲜已有肉蛋、水产、乳品15个大类,500多款品种。
第三次是为客户。徐正的第一批用户来自“杀熟”,他花一个下午找10个妈妈和10个没有结婚的女性朋友拉了个群,“我开了一个小服务号,从卖点水果开始,请大家多多支持。”
凭什么支持?就凭徐正那500款商品,就凭会员5折优惠价+返现5%。
问题是这样的便宜谁不占?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月后,客户规模扩张到1000人。
此后,徐正又点了一把火,“老用户介绍2个新客户,就能获得88元储值卡。”于是,用户就跟滚雪球一样,2个月就突破1万人。
四、因为产品鲜,吃遍大江南北
2015年春节过后,徐正走出北京,同时向全国30个城市发起冲击。
结果钱还没赚到,却爆仓了。
怎么回事?
原来承诺客户24小时送达,结果有的客户一个星期都没有送到。等拿到手,水果已经烂掉了一大半。
那半个月,徐正没干别的,就24小时守在售后服务中心处理投诉了。
其中,有个郑州的客户点名不依不饶,点名让徐正登门致歉,他只好灰溜溜去郑州,最后整整聊了4个小时,客户才消了气。
随后,徐正写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道歉信,《对不起,我爱你》。
光道歉还不行,徐正马上推出“2小时极速送达”。
方法就是自建冷链物流! 核心就是“城市分选中心 + 社区微仓” 的二级分布式仓储。
首先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建3个分选中心。
其次是根据订单密度在城市商圈和社区建立200多个小冷库,也就是前置微仓,覆盖周边半径3公里。
这样,骑手根据客户所在区域就近配送,保证2个小时到家。
而且,由于前置微仓只是储藏生鲜,所以徐正通常把地点选在价格最便宜,位置最偏僻的暗铺、阴铺。
同时,前置微仓设计成可拆卸的,就算房东不给租,拆了拿到的别的地方一样用。
最牛的是,徐正采用系统算法补货,“把天气、促销,时间等变量都纳入系统,”目的就是把库存降到最低。
此这般,每日优鲜商品从分选、拣货到打包,只需要5分钟,蔬菜损耗也减少到7%。要知道,传统超市最快也要20分钟,损耗率更是达到30%。
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徐正的低成本优势很快凸显。
结果就是一个夏天卖了2000万只小龙虾,800万只大闸蟹。
结果就是2017年7月,每日优鲜赢来了2.8亿的盈利。
与此同时,美味七七出现资金链断裂,天天果园关闭大部分门店,壹桌网商品下架,总部人去楼空。
六、关于生鲜的思考
第一件事: 修建前置仓——离门店最近的仓储节点。
用三年时间在20多个城市建了1000多个仓。大家可以在网上买菜,一小时就能送到家,这件事情的背后是,把整个社会的冷链基础设施从城市周边的零散的中心仓修到了社区。这就好比通讯网络从2G升级到了3G,体验更好、速度更快,首次线上买菜的便捷性超过了线下,用户开始迁移。
除了提升交付效率,前置仓还具备非常好的复制性。在中国,很难有一个零售商可以短时间内在100个城市里做到1万家店,但前置仓可以做到。零售门店开到1000家时,管理压力会很大,但是快递网点开到十几万个好像也能管得住。
这并不是快递企业的管理有多好,而是因为复制的分布式的节点足够简单。仓比店简单,所以前置仓的方式有机会在100个城市开到1万个以上节点,让所有人都能一小时买到菜。
还有一个问题,做生鲜的都做过前置仓,为什么我们的前置仓做成了?因为在做前置仓的时候,先慢后快。他们开始只做一个仓,所以实验成本很小,但可以单点做到极致。
因此单点做了很长的时间,这是他们坚持的一个事情。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新的产品、新的服务要让用户去体验,去做所谓精益创业的验证,第一个点很重要,起码你得是个60分的产品,才能取得有意义的测试结果。
第二件事:全品类精选。
这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做法。当时同行可能80%只做水果,他们第一个季度做水果,第二个季度开始做海鲜,第三个季度开始做肉类,第四个季度开始做蔬菜。
因为只有品类做全之后每张订单价格才能上去。曾经有业界大佬说,生鲜没法在网上卖,因为一样东西几块钱,送货都算不过来,一定要开店。但是,当把生鲜的品类铺全,没有人会限制用户只买一样东西。他们每张订单都有近10个SKU(品类),订单单价近100元。
当然,这要求单价很合理。这同之前我们团队在全球做农场并购的经验有关。农产品在超市的价格是源头价格的2-3倍,直接同各地的农场和货源对接,直接采购,在上游就会节省很多成本。现在有1000多款精选产品,有点类似好市多。
第三件事:会员制。
他们现在有60%以上的生意来自于会员。会员的好处是留存率高,购买频次高,单价也高,会员还帮去做传播。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是,50%以上的新客户是会员推荐带过来的,没有成本。
总体来看,线上成本是比线下成本低的。当然,现在出现了一个交叉,过去在线上做得差的,能比线下做得好的还要好;但是现在,线上做得差的可能不如线下做得好的,这就出现了交叉。这是他对零售业的一个观察。
六、一不小心踩上大风口
2017年6月,徐正在等电梯时,无意中留意到一个无人货架,他立马来了灵感。于是,就有了每日优鲜便利购。
经过短短半年的发展,便利购就在全国30个城市铺设了3万个点位,经营水果、零食、冷饮、热饮、餐食等15大类1000多种商品。
没有想到,他一不小心踩上了风口。
此后短短90天,无人货架行业入局者超过50家,融资总额突破20亿。
而今,每日优鲜用户规模超过 300 万,月活用户超过150 万 ,日单量达到 5 万单,复购率超过 80%。
2018年2月7日 ,徐正与小马哥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腾讯在无人零售领域的首个合作企业。
要说小马哥确实给力,每日优鲜4年完成5轮融资,而腾讯一连跟投了3轮。用马化腾的话说,“半条命交给你。”
八、归根到底是人才
别看徐正年轻,管理团队却很有一套。
对待新人,他看品行,“德>才,心力>脑力,素质>经验。”
对待老员工,他看绩效,“考核前20%的人会获得很大的奖励,中间70%是普通员工,最后10%要么淘汰、要么降级。”
“创业像取经,九九八十一难,要经历的总要去经历,少一个磨难可能都不行。”祝福徐正早日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