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月薪4000

最近身边的一个小朋友,研究生毕业入职,月薪四千块。据说转正后工资会高一点,但也不要指望太高。

小朋友的学历很好,本科硕士都是985院校,工作单位在行业里也是拿得出手的某知名国企。说到国企,估计很多人就长舒了一口气,国企拿四千块似乎也不是很过分了。但不论怎么说,我认识的这个小朋友,一直还是有点对此耿耿于怀的,毕竟读了这么好的学校,就只拿4000块?

这样的问题,其实我经常碰到。很多人都会问我,小明,我读了个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收入前景又如何。再或者,我去国外留个学,我去念个MBA怎么样。又或者,我去考一个行业认可度高的专业证书(比如CPA司法考试等),这样会不会很有优势?

讲真,这些问题我觉得都属于比较“入门级”的问题。真正经历过社会历练的人,都不会问这些问题。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做成什么样,能获得多少财富多大名望,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结果,绝非仅仅是学历证书这些可以推导出来的。

不要小看这“工资四千块”的工作,不少名校毕业的学生,可能都拿着这个水平附近的收入进入职场。甚至也有不少名校毕业生,毕业许久也找不到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待业青年”。不说别的,我在浙大念本科的时候,身边就有人找不到工作,甚至连业也毕不了。

你看,一个名校光环,并不必然导向一个好的结果。充其量,在多数时候,它只能算着一个必要非充分的条件。在少数时候,它甚至是既非必要也非充分的条件。任何时候,它都不可能是一个充分条件。同样的,还有专业证书,留学经历。

曾经,我们觉得学好英文很牛,后来又觉得会点编程这种硬技能更酷,再后来去考个cfa cpa 司考啥的难考的职业资格还要牛,再不然念个美国名校的mba总牛了吧。但其实,这些东西没有一个能成为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一个也没有。

这些最多只能让你在门槛上达到一些初始条件,但离“优势”还差得远。优势不是靠这些东西堆积的,是你对某一个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以及把它们转化为行动并产出成果的强大执行力,这才叫优势。

不可替代性是一个很好的观测指标。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组织里,只要你干的工作很容易被别人替代,那么你的竞争者就非常多。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竞争者众的市场,每个市场参与者获得的经济回报,都将趋向于零(会计回报刚好够弥补机会成本)。

因此,要提高收入,增加回报,不要只想着多工作两小时,读个好学校,多考几个证就能实现了,这样的想法过于幼稚。

真正获得高回报的人,一定在某些方面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

这种高度不可替代性,有些来源于信息不对称(比如早先进入一个领域的创业者),有些来源于强大的资源禀赋(比如富二代官二代),还有些来源于日积月累的量变到质变的跃迁(长时间忍受孤独的学者专家)......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复旦交大不如老子大

......

欢迎大家继续接龙。

拒绝白瞟,看完请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