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故宫“国宝”画作值得通宵等待?
近日,故宫武英殿全卷展出《清明上河图》,在“不知何日再见”的惜别情愫下,很多游客不惜排队10小时以上等待参观。《清明上河图》确是我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翘楚,但故宫中收藏的其它绘画作品价值又如何呢?它们是否同样值得通宵排队观赏?
隋展子虔 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 《游春图》卷并没有作者的名款、印章,也没有图名,只是因为宋徽宗赵佶在前隔水处题有“展子虔游春图”而得名,历代也将其归入隋朝画家展子虔的名下。展子虔是当时杰出的画家,供职宫廷,历经北齐、北周至隋代,擅长画车马、人物、楼阁和山水,创作题材非常广泛。不过现代以来,沈从文、徐邦达、杨仁恺、傅熹年等学者和鉴定家对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广泛讨论,认为它并非展子虔亲笔所绘,可能是五代时期或宋代的摹本。 该作品在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多人收藏之后,被清内府收藏,并钤“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不过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之名将其带出皇宫,《游春图》流落到民间。1946年,著名收藏家张伯驹以重金将其购藏并于1952年将《游春图》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交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宋赵昌 纸本设色 纵27.7厘米横91厘米 赵昌擅长画花果、草虫,尤其以写生闻名,自号“写生赵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经过宋代徽宗内府收藏,著录于《宣和画谱》。这幅画卷上无作者款印。因明代书画家、收藏家董其昌在该图上题跋:“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遂将此幅作品定为赵昌所画。后来故宫专家审定,这幅作品体现了宋代花卉作品的新风格,艺术水平很高,但不一定是赵昌之笔,将此画定为珍品。 这幅画作最早为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清代转入大收藏家梁清标之手,随即归入清内府。溥仪从故宫盗出大批书画,包括《写生蛱蝶图》,伪满时期存放在长春伪满皇宫的小白楼内。1952年,东北文化部组织工作组清查清宫散佚文物时,原伪满国兵上交此画,由当时的东北博物馆保存,后经国家文物局拨交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苑图》卷 五代周文矩 绢本设色 纵37.4厘米横58.5厘米 《文苑图》卷这幅作品也没有作者款印,最初根据图左宋徽宗“瘦金体”题字:“韓滉文苑圖,丁亥禦劄”,下书“天下一人”押,定为是唐代韩滉作。不过书画专家认为从时代风格看,少唐画气息,最明显的是衣纹线条颤动曲折,像极了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另外人物头戴的“工脚上翘”的幞头(男子首服中的一种样式)形式,也是到了五代才出现。 看《文苑图》卷时,你会看到古代文士的典型风骨。图中四位文士围绕松树思索诗句,有倚壘石持笔觅句者,有靠松干构思者,有两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诗者,情态各异。(来源: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卷 唐韩滉 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韩滉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五牛图》卷就是他的传世名作。而且《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画作中五牛造型准确,形态各别,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来源:美术报)
《列女仁智图》 东晋顾恺之 绢本淡设色 纵25.8厘米横470.3厘米 《列女传》是汉代的名儒刘向所写。而顾恺之根据书中的描绘,以绘画的方式传达了这些列女故事。实际上这卷《列女仁智图》是宋人的摹本。但仔细端详,其中神采、风貌的过人之处必保留了顾恺之的原貌。 《列女仁智图》现仅存二十八个人物,其余残缺了。画卷中见到的这些人物,在顾恺之的笔下个个被描绘得生动有趣。根据对人物的神态,身份恰如其分的描绘,可知大画家观察生活一定十分细致。这样才可以将每一个人物的神态、气质描绘得如此传神。这种省掉背景平列人像的画法,称作平列构图布局法。它是汉代同类题材大多采用的画法。虽然人物是平摆浮搁的,但大师用他的高超画技,通过人物的姿态表情,使人物之间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 《挥扇仕女图》 唐周昉 绢本设色 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 画面描绘了宫廷贵族妇女夏日纳凉、观绣、理妆等生活场景,无背景,无款印。图中人物共十三人,形象生动,体态丰腴,用笔细劲古拙,流动多姿。设色浓丽,风格典雅,具有中唐仕女画的典型风格。起首第一段为“挥扇”,凡四人:一位戴玉莲冠的妃子按纨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带,两手横扇,另有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于左侧。第二段为“端琴”,凡两人:一拖髻者抱琴至,另一垂鬟女子在协同解囊抽琴。第三段为“临镜”,凡两人:一戴唐巾人持镜却立,一姬拥髻对镜,衣锦灿若。第四段为“围绣”,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团扇,倚绣床,支颐有倦态,两女对绣,第五段为“闲憩”,凡两人:一妃妆者背坐挥小纨扇,引颈远眺,另一姬倚桐凝伫,茫然出神。五个段落似离还合,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心理状态。
《十咏图》卷 北宋张先 绢本淡设色 画心纵52厘米横125.4厘米 张先是北宋人,暮年的时候翻阅父亲生前诗作,诗中“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的描述触动了他,出于对父亲的怀念创作了这幅《十咏图》。 在这幅山水人物画中,建筑楼阁有花草树木掩映,小亭栏杆曲折相应,环境幽雅,气象恢宏。有童仆相伴的主要人物儒雅风流,气氛轻松愉快。尤为珍贵的是,张先的绘画作品,无论历史流传还是文献记载,仅此一幅。 该作品被清宫收藏后,同样是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带到长春,伪满政权覆灭时丢失。1995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中此画再度面世。故宫博物院根据徐邦达、启功、刘九庵等专家的建议,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以1800万元竞价将此画购回,使这件国宝重归娘家。而这也开创了国家级博物馆从拍卖市场购买文物的先河。
《珍禽图》 北宋赵佶 绢本设色 纵41.5厘米,横70厘米 《珍禽图》中画了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二十余件,排列无序,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传说当时有使节向蜀主进献白鹰,宫殿的壁上有黄筌画的兔、禽,栩栩如生,白鹰见了,屡欲搏之。沈括《梦溪笔谈》谓:“诸黄(黄筌及二子居寀、居宝)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轻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
《芙蓉锦鸡图》 北宋赵佶 纵81.5厘米,横53.6厘米 《芙蓉锦鸡图》是宋徽宗赵佶所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经典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作曾是宋以后历代皇帝珍爱的藏品,画上的收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显示该画的巨大价值。 《芙蓉锦鸡图》纵81.5厘米,横53.6厘米,为一幅绢本立轴,双勾重彩的工笔花鸟画。在画中,一只色彩绚丽的锦鸡落在芙蓉枝上,回首出神地仰望着右上角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显出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态。芙蓉的一枝,由于锦鸡的落下而微微地弯曲了,似乎给人一种颤动的感觉,更显出花枝的柔美。 这幅画,通过刹那间的动态,把花、鸟、蝶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设色富丽而典雅,整个画面,充满了秋色中一派盎然的生机。而且,本幅画的右上方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
《货郎图》卷 南宋李嵩 绢本设色 纵25.5cm,横70.4cm 本幅款署:“嘉定辛未李從順男嵩畫。”另有清乾隆帝御题七言诗一首。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划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更显示了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
《秋郊饮马图》卷 元赵孟頫 赵孟頫擅长人马图,总体追求刻意写实,一笔不苟。具体画风有两类:一是宗唐人韩干之法,马尚丰肥,用色华丽,衬以山水树石背景,人、马、景合为一体;一是仿北宋李公麟之作,笔墨清淡,着力于线条,注重描法与形象、质感的统一,不施色彩,以墨代色加以轻染。人马画中的人物均著唐装,风格既具“复古”的唐画之韵,又带浓郁的文人气息,有一定的创新性。 此图在布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开式构图,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揉合,灵活地处理景物,使画面开阔舒展,疏密有致。画法亦将唐人的青绿重彩法与宋以来的文人笔墨法加以融合,别具新意。如人物线描工细劲健,又类似篆籀用笔,古朴中见隽秀;树石、坡陀行笔凝重,勾、皴、破、染并用,工谨中含清逸;青绿、大红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于浓丽中显清雅。总体风格行、利相兼,妙、逸并具,精逸技巧与文人雅韵结合,反映了赵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马画面貌。
《王蜀宫妓图》 明唐寅作 绢本设色 纵124.7cm,横63.6cm 本幅自题:“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緣與爭緋。蜀後主每于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唐寅。”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搜尽奇峰图卷》 清石涛 纸本,墨笔 纵42.8cm,横285.5cm 画卷迎首处,石涛自题:“搜尽奇峰打草稿”,钤“老涛”。画尾的空白处,有石涛于画兴之余所题写的长篇画论:“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那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时辛未二月,余将南还客且憨斋,宫纸余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画并识请教,清湘枝下人石涛元济。”钤“苦瓜和尚”、“冰雪悟前身”、“石涛”。 后隔水及尾纸,有墨香堂、陈奕禧、徐云、叶河音布等家题诗和题记。全幅钤鉴藏印数十方。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简称“中国画”、“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国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人物画的出现早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可以进一步分为道释画、仕女画等。仕女画,一作“士女画”。笼统意义上,花鸟画包括翎毛走兽、花卉瓜果、禽鸟虫鱼。明清之际盛行画花卉不写全株,只表现从树干上折取的部分花枝,故名折枝。山水画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鉴赏国画:重笔墨更重气韵 一幅画的好坏,首重“画品”。我们常说,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可以没品。简言之,就是要有德行,高雅而不能低俗。古人常把人品和画品联系在一起,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就是经典的口头禅。故而,说中国书画包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是讲究情操、讲究气节、讲究品德的艺术。 同时,气韵品格也是鉴赏国画的重要要素。一幅画悬在素壁,无论山水、花鸟或人物等,也无论工细或野逸,更无论繁密或简洁,一眼看去,气韵天成,笔墨生动,有扑面而来之势,这就是气韵上的张力,也就是好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气韵也不是空泛之谈,而是依托笔墨作画时的随机生发、忘情忘我的创作状态,以及如有神助般的精神畅想。能体味此番境界,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笔墨也是中国画鉴赏的重要因素。笔墨的表现变幻莫测,归结起来,大凡用笔有正、侧、顺、逆,横涂竖抹、拖泥带水、渴染干擦,一法至万法通。所谓无法而法才为至法。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施之于毫素,变化于笔端,心手双畅,神韵顿生。说中国书画能通神妙之境,其实,并非虚妄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