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忆中的味道

1

亲爱的欢乐:

刚写了《清平的日子一样有滋有味》给你们。那封信里,我告诉你们: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心,清平的日子一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今天,我想到,除了对生活充满热情,还需要爱。

如果心中有爱,即使粗茶淡饭也有滋有味;如果没有爱,即使大鱼大肉、大富大贵,或许也会空虚寂寞吧。

我想写下那些记忆中带着浓浓亲情的味道,和你们分享。

2

小学时,最喜欢两种美食:一是经典早餐搭配——大饼、油条、豆浆,二是苔菜、面粉、糖拌在一起烤成的香喷喷的苔菜饼。

每天早上出门,父母会给我二两半粮票和五角钱。我总是雷打不动地买大饼和油条,且总是忠实地去学校附近同一家店铺买。

卖大饼的是一位老奶奶,她的面团揉得好,大饼特别有嚼劲。

老婆婆在面团上撒点葱花,抹点甜面酱,再挑一根炸得松脆的油条裹在里面。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脆,口水直流。

寒冬腊月,吃了这样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饼油条,也顿时暖和了。

如今,每次回老家,父母问我早餐想吃什么,我总是说大饼油条豆浆,一切如此完美。

3

说起苔菜饼,我想到的是补牙。

因为从小喜欢吃甜食,所以有了很多蛀牙。我怕极了医院,怕极了医生。每次妈妈开玩笑说“不听话,就给你打针”时,我都吓得赶紧钻到桌子底下。

每次去医院补牙,我也是一路担惊受怕。特别害怕那个针一样的设备在蛀牙上磨啊磨的声音,紧张得握紧拳头,手心冒汗。

医院附近有一家特别好吃的苔菜饼摊。这家师傅做的苔菜饼,苔菜放得特别多,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陷。

每次补完牙,妈妈都会给我买一个新鲜出炉的苔菜饼。吃了苔菜饼,口腔里那股难闻的药味就消失了,我的心情也瞬间大好。

这些年,街头的苔菜饼摊越来越少, 今后恐怕吃不到苔菜饼了。

4

除了这两样美食,保存在记忆深处的,还有很多和农村有关的、和外公外婆有关的味道。

从小学到高中,每年暑假,我都会去乡下的外公外婆家。

外婆家门口有一口小井。傍晚,外公会到田里摘一个大西瓜,浸到井水里。

晚上乘凉时,外公从井里取出西瓜。那种透心凉的清爽和自然甜的味道,真是解暑的神器。我一口气可以吃半个大西瓜。

在那淘气又嘴馋的年纪,我和小伙伴们一天到晚变着法子弄好吃的。

我们会去山上摘一种绿色的野果,做成“青草豆腐”。用纱布裹着野果用力挤压,直到挤出墨绿色的汁液。

一会后,墨绿色的汁液就会渐渐凝固成果冻状。舀一勺井水,并在“青草豆腐”里放点醋和白糖,那酸酸甜甜的感觉伴着井水的清凉,爽进了每一个细胞。

5

外婆家屋后是一个小山坡,长满了竹子。

盛夏午后,我们用捆柴的棕绳系在两根竹子的竹节上,中间放上一个小板凳,就成了一个秋千。

我们在竹园里荡秋千,渴了,就喝自己做的加了白糖的绿茶。味道绝对不亚于“娃哈哈”冰爽绿茶。

夏日晚上,村里偶尔还会放露天电影,或请草台班子演戏。每逢此时,全村人都像过节般兴奋。

天还没黑,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就把长条凳搬到晒谷场。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我们小孩子们好动,看不了多少时间,就在晒谷场上玩起了老鹰抓小鸡和躲猫猫。

外婆会给我零花钱,让我买白糖棒冰或赤豆棒冰吃。这根棒冰带给我的满足,不亚于今天吃“哈根达斯”。

6

在外婆家,我最爱干的活是烧柴火。

炉膛里,柴火很旺。外公把番薯、玉米等食物放在炉膛边上烤,香味扑鼻而来。

外婆在鸡蛋壳里装上一团冷饭,撒上一点葱花。烤一小会儿,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饭就好了。

如今,外公外婆去世多年,每每想起这些美食,就无比想念他们。

7

还有一些美食,一些味道,和过年有关,和团圆有关。

每年过年前,父母都会在家里钳蛋卷。妈妈将很多鸡蛋揉进面粉,搅拌均匀。

爸爸坐在烧得很旺的火炉旁,双手握着可以上下开合的钳蛋卷工具。

妈妈负责舀面粉,爸爸负责火上烤。坐在一旁小板凳上的我,负责吃新鲜出炉的蛋卷。

除了蛋卷,还有粽子。

裹粽子时,整个厨房里都弥漫着粽叶、糯米、红枣的香味,让人馋涎欲滴。

妈妈擅长裹牛头粽和尖脚粽,我和爸爸打下手,煮熟、晾干。

我最爱吃蜜枣粽,特别是蜜枣周围的一团糯米,又香又甜、又绵又糯。

后来到厦门读书,发现当地人爱吃咸肉粽,我吃着吃着也爱上了。

上完夜自修,我们一群女生嘴上说怕胖,却又忍不住大口吃着肉粽,那个吸引力,实在是挡不住。

8

有一年过年,年三十,爸爸买了一个用酒精灯烧的火锅,准备好好吃一顿年夜饭。

妈妈将菜啊、肉啊都洗干净了,一盘盘装好,只等锅底沸腾就可以享受美食了。

可是左等右等,迟迟没有动静,酒精灯的火焰烧得有气无力,要想沸腾看来是不可能了。

第一次吃火锅,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一家人自嘲着吃完年夜饭,乐呵呵地看春晚了。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吃肉的日子》。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走进这个城市大大小小的餐馆,不管是配料精良的小羊排还是普通的一道家乡菜,我始终尝不出肉的好滋味。闲暇时也试着做一些饭菜给自己,肉总是少了些滋味,永远不能恰到好处……原来,父母把最好的爱,都烹调进了吃肉的日子里,给了我。”

孩子,正如海外华人看《舌尖上的中国》,看到的不仅是美食本身,更多的是他们心底那份去国怀乡之情。

同样的,我写下这些记忆中的味道,也不仅仅是味道本身,更是对亲情、对岁月的深深怀念。

虽然人们常说,人生有许多事情,就像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

但此刻,我希望你们,与其等过后才觉得美,不如在当下就发现美,并珍惜这份美。

——摘自2017年1月出版的《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

女儿感言:

我们语文课上刚学了《乡下人家》,读了妈妈这封信后,我对乡下人家有了更多向往,真想去农村住几个晚上。

我心目中的乡下人家,是矮矮的平房,房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瓜果。一到夏天,绿油油的一片。烧饭时,去门口现摘就行。

乡下人家都很淳朴,主人出门时,不用关门,邻居之间会互相照应。如果下雨了,主人不在家,邻居还会帮主人将晾在外面的衣服、被子收进屋里。

今年过年时,妈妈带我去了妈妈的外婆家——新昌回山长虬村。

我感觉这个山村的房子已经很现代化了,房前屋后也没有蔬菜瓜果了。

比较像农村的,是村边那一座座大山和山坡上那一亩亩田。

妈妈信中说的去山上摘一种绿色的野果,大概就是在这些山里吧?

-作者-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2017年1月,出版亲子教育畅销书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在京东教育类书籍中排名前十位。

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淘宝等网站均有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