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香椿树
最美人间四月天,要问这春日雅事,莫过于赏春花、看春景、吃春菜。谷雨节气,有南方摘茶,北食香椿的说法。最近香椿树悄悄发起嫩芽,让我不禁想起记忆中的那些事......
奶奶家的院子里长着几棵香椿树,它们从不按规则生长,有的纤细舒展,有的粗壮低矮,枝条上冒出酒红色的芽,街坊邻居便纷纷来家里想要体会入春的味道。
“勾香椿”是我最喜欢的活动,爷爷拿一根长长的竹竿,接上一个铁丝弯成的钩子,向着树梢举起来,对准香椿轻轻一勾。奶奶盯着爷爷的手法,小心翼翼地喊:“小心一点啊,别伤了芽,明年可就不肯长哩!”我站在树下拾起这从天而降的春意,攒上一把捆起来,将它分给邻居们。于是香椿成了“春季社交”时的礼物,大家从不贪心,每人都拿上一小把,达成分享春天的默契。
香椿最终的归宿大多和鸡蛋、豆腐组成搭档。鸡蛋打散后和切碎的香椿混在一起,等锅里的油热了,把鸡蛋液撒进锅里,听见“滋啦”一声要迅速将锅旋转,转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饼,色泽金黄的时候盛出来均匀切上几块,放进嘴里,并能体会春意了。香椿和豆腐的组合显得更加不落俗套,香椿切碎,豆腐切成四方形的小块,稍许加点佐料就是一道青青白白的小菜。
长大后去城里上学,香椿树比较少见。看看超市里的“天价香椿”望而却步,心里想着什么时候香椿这么接地气的菜单价竟达到了25元,一定是因为香椿是季节性蔬菜再加上它的营养功效才显得非常珍贵。为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香椿,家人掌握了储存香椿的小妙招。香椿开水一焯,晾干多余水分,装进保鲜袋冻在冰箱里,等什么时候又好这口儿了,再拿出来,即使过季了也能吃上新鲜的。
在元代,素有“北方文雄”之称的元好问曾在《溪童》诗里写下了“溪童相对采椿芽,指拟阳坡说种瓜。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的诗句。美丽的春季,一群小孩子在溪边的香椿树上采摘椿芽,整个画面活泼可爱。可见,香椿在北方人的心中地位十分重要。
春天是幸福的,幸福是旖旎春光里端上一盘佳肴;幸福是蔚蓝天空中飞着的一只风筝;幸福是芬芳泥土里钻出的一抹绿色。一棵棵香椿树在我的记忆力,描绘出美丽的画卷,那是我儿时春天的味道,那味道不在钢筋水泥间,而是在田野里、在风里、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