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羲之坦腹到裴宽埋肉

1

自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东晋和大唐,有这样两位青年才俊,他们没有主动去“求淑女”,却凭一个细节,不经意间被淑女的父亲看中了,择为贤婿,抱得美人归。
他们是东晋的王羲之和盛唐的裴宽。
其实,王羲之和裴宽的丈人是真正的高手。他们深知一个道理——细节见人品。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处处都是细节,细节里藏着最真实的人品。
2
303年,王羲之出生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伯父是东晋开国元勋、大将军王导。
以王导领衔的琅琊王氏在东晋有多牛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王与马,共天下”。言下之意,就是琅琊王氏与皇室势均力敌,可以共治天下。
说起来,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确实主要依赖了琅琊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王导主内,被司马睿尊称仲父,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朝廷上下,四分之三以上的官员出自琅琊王氏或者与琅琊王氏有关。
虽然生长于这样的家族,王羲之却并不骄奢,而是醉心书法,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博采众长,渐渐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和王导同朝为官、私交甚厚的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璿,二八年华,容貌出众,是郗鉴的掌上明珠。
郗鉴听说王家子弟众多,才貌俱佳,就把为女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王导一口答应:“我家子弟很多,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派心腹管家到王导家中相看,管家回来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不过,有一个年轻人却穿着家常衣服,还露出肚子,坐在胡床上吃胡饼,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
郗鉴眼睛一亮,拍手叫好道:“此人气度不凡,当是佳婿!”
管家说的这个年轻人,就是16岁的王羲之。此后不久,郗鉴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王羲之。夫妻俩一见钟情,相敬如宾,王羲之的七子一女均为郗璿所生。
3
裴宽出生于681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父亲裴无晦,官至袁州刺史。
裴宽生性通敏,喜欢骑射、下棋、投壶等活动,尤其擅长文词。710年,29岁的裴宽升任润州(今江苏镇江)参军。
润州刺史名叫韦诜,有一女儿,年方二八,正待字闺中。
韦氏是京兆名族,门第显赫,韦夫人有四个选婿标准,即门第相若、家门势盛、仕途通显、声名远扬。可是,当符合这四个标准的才俊上门求亲时,却被韦诜婉言谢绝了。
韦夫人一脸发懵,不明白夫君到底要给女儿找个什么样的女婿。
711春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韦诜命人在城楼上摆下果品美酒,携妻女登城望远,欣赏大好春光。
碧空万里,丝柳萦烟,桃李争芳,燕绕朱梁,韦诜心情舒畅,极目远眺,忽然看见远处一户人家的后花园里,有几个人正在挖坑,将好几大块肉埋了进去。
韦诜一阵疑惑,叫来一个小吏,指着那户人家问:“可知那是谁家?”小吏回道:“回大人,乃参军裴宽居所。”韦诜点了点头,命小吏请裴宽来说话。
裴宽很快就随小吏来了,韦诜问他为何在后院埋肉,裴宽行了一礼,有些不好意思道:“禀告大人,今日下官不在家时,有人送来鹿肉,放下就走,不曾留下姓名。下官不能接收不义之馈赠,却又无处退还,思前想后,只好让家僮将鹿肉埋了,没想到让大人看见了。”
韦诜心中不由一阵惊喜,想不到裴宽如此品行端方、洁身自好,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良婿吗?他哈哈笑道:“我有一女,愿许你为妻。”
裴宽早就听说韦诜女儿容貌清丽、秀外慧中,也听说韦诜择婿极其挑剔,如今竟然听韦诜说愿意将女儿下嫁给他,这不是天大的惊喜么?裴宽喜得不知如何是好,连连向韦诜拜谢。
这晚,韦诜就跟夫人说:“我为女儿遍求佳婿,今日总算找到了。”
当得知韦诜说的佳婿是刺史府参军裴宽时,韦夫人一脸愕然,裴宽官位不高,生活清俭,身材瘦削,皮肤略黑,显然不如之前来提亲的才俊,为何韦诜看不上他们,却偏偏看中了裴宽呢?
韦诜一脸笃定道:“身无令德之人,只是人奴之材。以裴宽之品行,将来当是贤公侯也!”
不久,在韦诜的主持下,裴宽和韦氏成亲。婚后,夫妻俩相敬相爱,白头到老。
韦诜果然没有看错人,裴宽公正廉明,体恤民情,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等职,最后官拜礼部尚书。由于他政绩卓著,唐玄宗赐他紫金袋,并亲笔题写“德比岱云布,心似晋水清”的诗句褒奖他。裴宽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少傅。
裴宽和韦氏所生之子裴谞,也成为大唐一代名臣。
4
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何以琛和赵默笙结婚后,邀请同事们来家做客,把赵默笙介绍给同事们认识。其中有个同事一脸惊喜地发现,原来何律师的妻子就是那个捡到何律师的钱包并主动还给何律师的美女!她有感而发道:“拾金不昧多么重要,以后捡到了钱包,一定要记得归还。”
虽然何以琛和赵默笙不是因为归还钱包而认识的,虽然这个同事是在开玩笑,不过,仔细想想,却很有道理。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遇到怎样的人,你想遇到怎样的人,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晚睛集》中写到:“世界是个回音谷,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请相信,一个相信真、善、美的人,遇到同样相信真、善、美的人的概率,一定比不相信真、善、美的人多的多。
王羲之如是,裴宽如是,平凡如你我,亦如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