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研途 | 看山建学长如何取得同济初试第二?

S学长

2021同济初试学硕第二(375分)

初复试总分学硕排名第三(635.5分)

本科:山东建筑大学

几凡全程班VIP学员

Part 0

在前面

回顾考研的过程,一战重大,两战同济,积累下来很多经验(苦笑)。个人认为考研的值得不仅在基础知识的夯实,更是对自己品格,整个人物的塑造打磨。也深刻明白之中不易,想用最真诚的态度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斟酌考量。

索引

(篇幅较长,大家可以分类阅读)

PART1   道——前言与背景:个人思想的转变

PART2   知——思想经验与教训

PART3   行——学习过程与方法论

PART4   最后想说的话

Part 1

道——前言与背景:个人思想的转变

1.1 

个人背景

应该有许多朋友像我一样,高考失利,算是高分进入一个普通的学校,存着一股心气,却在本科期间平平无奇,想证明自己,又被一次次打击,然后开始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认知,就连那股气也逐渐被自己封存,只满足于不费太多力气踮脚即可得到的目标,这就是我一战的真实写照,考重大的过程虽然还算认真,但总抱着一种求稳,有学上就行的心态,最终由于对快题不够重视,总分过线单科挂掉,无缘研究生

一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总结,暑假之前仍确定重大为目标,认为只要上半年重点针对一下快题的学习,保持一战的状态完成下半年的学习二战录取问题不大,直到兴趣使然在暑期参加了一次意大利建筑游学,我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拐点。

1.2 

旅行——思想的转变:坚定决心

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西方古建带来的震撼,重新给佛系已久不明确追求的自己点明了一个方向。古人的智慧,历久弥新的伟大杰作,现代建筑的灵感之源,重重地给我心里留下了一处印记,这似乎是我真正喜欢的东西,现在就在我的眼前,庄严沉静。

另外,旅行中老师的讲解与指点,与伙伴的交流,都让自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短浅,感叹自己与他人相差甚远,是否从起点就已经输掉之时,“我觉得你是个挺有才华的孩子,为什么不试试考同济?”来自团里老师也是长辈的鼓励真正点燃了心中的导火索,或许于他人只是客气,但于我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认可,考虑再三后终于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从头来过吧,我不愿看到与曾经骄傲的自己渐行渐远,要回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中。

现在,新的选择,同济大学,机会来了。一鼓作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在此特别鸣谢团中对我影响特别大的:马老师,胡老师,徐老师,舍友Kai,好朋友怡如。)

不幸的是,第二年由于转换仓促以及家中问题等种种原因,最后只考了历史,不过还好根据结果确定下来自己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就毫无疑问地选择了第三年的坚持。后面重点分享这一年的复习方法与经验教训。

Part 2 

思想经验与教训

2.1 

思想经验

方法因人而异,相同的却是思想的源头,因此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而后才知道如何付诸行动。明确考研的目的,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决心,请大家一定要明确决心,它可以给予自己一年中无数的动力,以及面对种种诱惑的定力。决心之后,我有三部分思想层面的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之后的方法论则都是结合这三部分作出分析的结果:

1 剖析自己     

2 广泛学习,独立思考 

3 虚假的“好底子”与量变质变

1 剖析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习惯、优势、与不足。

首先,同济的考试分数决定了我们不能有短板,总分过线单科挂掉的痛楚只有经历过的才懂(哭泣)。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优势科目与弱势科目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在长项上有独到的见解,同时了解短板要达到的程度,对症下药,不求多高,只要达到自己心中的及格线即可。暑假之前的上半年就是很好的机会去审视自己的问题,把基础知识过一遍后,加上对快题的练习,会有倾向地感知自己的薄弱环节(快题or理论or英语),相信自己的感觉,没错不会就是不会,勇于承认勇于面对,上半年的辛苦一定会换来下半年的骄傲

另外,考研期间一定要对自己的习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能动态地进行调整。每天不同的时间适合做什么,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作息,不需要和别人对比进度或计划,也没必要被他人的宏伟规划吓到。自己的作息规律只有自己清楚,高效的人复习8小时和低效的人复习12小时没差,问题在于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要真的用心尽自己的全力,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举个栗子,我在整个11月的学习状态其实相对低迷,可能是前期用力过猛,对继续每天做计划再去完成非常反感(其实是自己执行力差,执行力强的朋友按照计划实行是最好的)。当我发现自己的这个情况影响到自己后面的学习后,我就放弃了详细的每天计划,而是按照复习总量安排了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规划。这样每天就不用面对海量的任务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只需要每天根据之前的情况进行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动态复习。(考前其实很慌,看大佬们的经验贴都是计划满满,考完知道结果才发现这样是对的(笑哭)

其实想说的就是,每个人性格不同,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需完全依照前人之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 广泛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思考

胜者不打无准备之仗,既然选择了考研,从下决心那一刻到考上为止都处于准备的过程。换言之,生活无时无刻不需要准备和积累,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要应对的问题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广泛摄入,不止拘泥于书本知识,其他相关方面不懂就学,这在大综合和历史方面尤其使我受益良多,说不定哪次看到的知识就考了。放大了说,也不需要过于功利地把为考研而学习,着眼整段人生,所学的一切都是对自己的提升。

独立思考不用多说,想说更重要的是,在拆解消化书本、老师所讲的内容后有自己的理解后(以西建为例),可以先尝试把老师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一遍,如果能自己讲个大差不差,那说明知识掌握的相对可以。如此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思考,多观察事件之间的联系,关心事件发现的背景,多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连续追问5个为什么即可发现问题的本质。(具体栗子见西建部分方法论)

3虚假的“好底子”与量变质变

后来仔细反思学习,直到现在终于了然,之前的自己一直由于那口虚假的心气和自尊,对自己“聪明”“底子好”的荒谬评价,耽误了太多。小时候,优秀的学生往往被赞为“聪明”而非“努力”,孩子便把自己之前下的功夫错误归结为“聪明”,之后便由于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就可以少努力,便在不自觉中比“不聪明就要努力”的同学越落越远,却还以“聪明”自诩而最终伤仲永。为此,我们要做的首先要摆正态度,重新认真对待面前的问题,不因“底子好”而少下功夫,相反更加努力去弥补之前骄傲带来的损失。

另外,由于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不同,确实存在各人擅长有所不同,但这种擅长显然是可以通过学习弥补的,考研这种应试起码是如此。快题曾经是我非常头疼的科目,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要不要在建筑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复试班期间终于有一刻顿悟,通透了其中一些要领,其间是不断交织着的自我挣扎和案例积累与思考学习,我逐渐明白,一切努力都是铺垫,只为某一刻的自我质变。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是做的还不够。过去自视多高所欠下的账,总要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还。

刚接触小快题的时候不能直视的图

暑假班的小快题,不得要领,但逐渐有些自己的想法

国庆的小快题,逐渐对小快题明了

国庆及以后的小快题,当时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里,感觉还不如秋天画的好,没错就是这么反复折磨

临近考试的图

2.2 

其他启发

另外,我的好兄弟、本科舍友的思想点拨(2020考上),对我这一年的进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影响深远,希望能帮到大家。

对我启发特别大的点:

1 主次矛盾,有疏有密,抓大放小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战特别明显,海量的知识,全部弄明白基本不可能。因此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尤为关键,明确不同时期的主矛,有的放矢,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关键问题上而不必追求细枝末节的完美。考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比拼有限的实力,不可能等自己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去应战,把主要矛盾处理好,每个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

2 主要矛盾中周全的考虑

“考试就像打仗,你要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熟练十八般兵器,应对不同的问题,更要有自己最趁手的几把利器,去组合应对各种没遇到过的问题。”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想应该会伴随我非常久的一段时间。明确了主要矛盾后,面对同一个问题,比别人多一分考虑,就多一分胜算。同时,考虑周全也会让自己更加自信,面对问题更加从容,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3 最后一次,不要再让以后的自己后悔,对的起自己的决心

有没有一件事让你觉得问心无愧?很惭愧我没有。三年,这是我给自己的最后期限,最后一次,迎着各方面的压力背水一战,不容失误,把所有考虑到的风险都降到最低,真正地突破自己,能在考后说出我不会后悔,我尽最大努力了,结果怎么样让上天决定就好,我都承认。

我做到了。这种喜悦和坦然不胜言表,是之前小打小闹的成就感远不能及,这段路走的值了!

把第一次当成最后一次,给自己一个承诺,收获会比想象中多太多。

Part 3 

复习过程与方法论

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复习,保持面对学习的积极状态。做到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心里有数,自己是真的累了还是想玩了需要克制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有时候学某一科学累了完全可以换一科学,不需要完全按照计划一成不变的进行,只要对总进度影响不大,都处在一个可以动态调整的范围里。有时候学某一科学吐了还坚持学真的会影响一天里后面的学习进程,导致别的科目也学不进去,得不偿失。

另外,尽量少地受外界环境干扰,复习过程中难免学校或家里或其他一些原因是始料未及的,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提前做好一些事会发生的预设,就可以减少复习被打断的崩溃。希望大家能坦然的面对这段路上的一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3.1 

关于作息,餐饮

我是睡眠质量不是很好的人,很容易影响到白天的精力。尽量保持每晚7个半小时以上的睡眠,中午再午休半小时左右,下午精神状态会非常好。复习的时候楼下有个瑞幸,9-11月每天中午吃完午餐买一杯带回自习室,喝着咖啡看看外刊或者其他感兴趣的课外内容,调剂下心情,然后在咖啡见效之前马上睡觉,趴桌上半小时,起来咖啡效果正好,再加上午觉的补充,下午感觉打了鸡血一样,把最好的时间留给卢老师的课,简直是一天最好的时光。到11月后面不建议这样了,压力很大,感觉喝咖啡就是在透支精力,经常脑子清醒眼皮已经打架地睁不开了,属实难受。而且咖啡基本都喝够了,完全沦为工具饮料。

吃饭方面可能是自己由于对吃比较在意,一日里的三餐简直就是单调的考研过程里每天的三个盼头,想想学习都这么累了再吃不好睡不好那我真是更不想学了,也可能通过这种方法犒劳一下自己吧,后面的学习也会更有动力。(总的来说是要会奖励自己,一段时间完成了自己制定的短期目标,完全可以休息下看个电影买点东西之类的,打游戏这种容易上瘾的东西还是算了。。)

我的作息,每天的规划表

3.2 

关于在哪里复习

在哪里学习我感觉也很看个人,我的自律性不是很强,在家的话基本一个周就被安逸的环境同化地吸在床上了,所以我是选择留在上海复习,一方面有学习的氛围,另外方便与学长学姐、研友们交流经验,也能认识很多有趣的人,是段不可多得的经历。也有在家复习效果也非常好的,我的vip学姐就是在家复习并且高分录取(在家能自制的大佬们受我膜拜),所以大家还是对自己有个充分的认识,然后再做决定。

3.3 

关于历史方向

历史这门学科在我看来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不感兴趣的话很容易局限于书本中的死知识,而对历史这种人文学科来说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习后自己的思考。对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我觉得选历史是再好不过了,历史本身作为一个学科就要求我们有相对多的积累,感兴趣的话平时本身就会无形中积累很多有关的知识,而今年的话明显考察方式就偏向开放,更看重之前的知识积累,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书本的死东西。

不是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历史求稳的小伙伴可以在上半年多涉及一些历史理论方面的视频,书,或者公众号什么的,b站一搜一大把...这里非常安利台交大的龚书章老师在b站的建筑历史公开课,看完了真的打开一个新世界,然后这样看的多了以后有了一定的积累也会一定程度上的激发兴趣,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中建

中建相对来说知识点比较杂,重点在于知识点的记忆,真题和画图题。三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刷题,画图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回顾不熟的知识点,哪里不熟马上翻书看,不仅看相对应的知识点,连带相关章节可以看情况顺带复习,这样无形中其实多复习了很多遍,中建很多零碎的知识点眼熟多了就记下了,毕竟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不用完全一字不漏的记住。

时间线:

暑假之前尽量把《中国建筑史》课本过一遍,结合7书对历史脉络,发展框架有一个相对整体的把握,有余力的最好可以把中建史上基础的知识点都弄明白,比如大木作的各构件,不同建筑的年代背景能对应上(不用背)等等。

暑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安排跟着理论课过一遍或自己在本地复习,暑假主要是打好快题的底子,理论就当多过一遍知识点眼熟耳熟,同时完善前面的笔记作为9月以后的复习资料。

9月-10月中旬:第一轮正式复习

(与西建轮流复习,如9.1-25西建,9.25-10.15中建)

目标:

完善,打牢基础知识,考试的时候中建大部分都是课上讲的基础内容。

方法论:

(知识点)根据录音补充几凡历史白书上的内容(中建可以只听1-2遍录音,我听的16和18年)同时明确重点,尤其是常老师的课里经常对某些知识点有明显的强调,通过19年的真题也可以发现有时候一道题目4个选项都不会,往往课上强调的点就是正确答案。

中建一节课时间较短,我安排在下午2-6点,可以一半时间完成录音笔记,一半时间用来温故今天学习的内容,如果自己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基本这个点就掌握了,能记很久。

画图的话9月下旬可以开始,中建的画图题一定要重视,两个题30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自己不会大家基本都不会,相当于白给,去年我就是前面不是很重视画图,到12月手忙脚乱很影响其他科的进程。对照历史图集画,列出每张图的考点要求,考点部分强调精确,其他部分大形,比例正确就问题不大。第一遍可能比较慢,越画越熟练,不用担心进度,自己把握好就行。

此间真题可以先不做

结合录音补充白书,自己的理解添加注释

第一遍的图,保证完成度与考点全部涵盖

10月中下旬-11月中旬:第二轮复习。

目标:

基础知识点常识化,重点记忆不熟的知识点,不明确的点尽量全部弄明白。

方法论:

基础知识继续根据录音结合历史白书记忆,有打印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查课本,古建图集等资料弄明白,避免三轮的时候留坑。结合画图、真题记忆知识点,不求都背会,重点是熟知。我的安排是下午2点到4点录音,4点到6点浏览白书、画图。这段时间向画图倾斜,重点在于熟练图中的考点及比例的记忆,同时通过图回顾知识点,双向进行。

开始做真题,每天1个小时左右,通过做题查漏补缺,整理错题,保证错过的不再错,且选择题目相关的各选项都弄明白,填空题自己根据题干额外挖空自查。

11月下旬-12月中旬:三轮复习

目标:

查漏补缺,真题相关考点全部了然于胸;抓大放小,再有不会的点、明显不是重点的部分不必死抓着不放,把有把握的全部保证不忘记,考试70%以上都是基础知识点。

方法论:

录音可以不跟了,基础知识已经常识化,浏览记忆历史白书前两轮重点的标记,多过多记,实在记不住可以准备单独一个本子记录各科的疑难杂症,睡前,饭后多过几遍早晚能记住的。

画图依旧是重点,争取考前至少画完3遍,大木作,三殿二塔,城市部分掌握熟练是底线。最好在12月中结束最后一轮画图,考前一周再画一轮不熟的,直接带着最佳记忆上考场。

狂刷真题模拟题,11月左右会有各种机构出的模拟题,有些机构会出一些偏题怪题根据自己情况酌情记忆,没必要较真,重点是训练知识点的牢固记忆,做到基础全会,提高的地方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根据题目结合所学推出相对合理的答案。

后期的图,重考点完整,提速,不求多精致。

西建

个人感觉西建相对中建来说,知识点更加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侧重点就更在于理论的理解而不止于史实的生记,建议每天留出20-30分钟思考时间去仔细摸索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结合每天的所学主动自己给自己归纳针对性问题并进行总结,也可以自己总结线索串联,另外注意背景的回归,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是在某个时代背景下各种复杂条件综合所致,尽量不要将史实脱离背景凭空想象,会非常难以理解和记忆。

西建的重点在于:结合老师所讲的内容形成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而不生搬硬套课本,这一点反映在西建论述题上,尤其看重个人思考的内容及所相关的素养。


另外,多浏览老师的ppt内容以及红色中/英关键词,经常是多选的出题方向。画图题不必像中建一样强调精确,更强调图解与论述的结合,对理论概念的理解。

根据录音做的笔记,每听一遍都有新的理解,不断整理优化。Mindnode结合notability做的笔记。

对比式总结(例如罗马风与哥特)

结合录音自己提炼线索

背景条件梳理,不同时代思想,社会条件变化,根据不同的背景思考所在时代的史实,会发现某种必然性以及连贯性

建筑师与所在时代背景特点的还原

单独拎出来某建筑大师思想变化为线索总结(密斯)

结合图解分析,自己总结提炼理解的中文关键词

注意英文关键词的整理

大师们的作品对比分析异同

时间线:

暑假之前: 可以在过完一遍卢老师的录音,西建课本,有一定的基础后相对多地去了解理论方面的信息,以一种非常积极的姿态吸收历史,在这里非常推荐吉迪恩的《空间·时间·建筑》,第一遍看相当于更还原背景地把从古到今的西建史串了一遍,很有利于加深理解。后面还详细讲述了城市规划的发展内容,对以更宏观的空间变化视角看待历史非常有帮助。

暑假期间 也是和中建一样没什么压力,尽可能地完善笔记,更多时间花在快题上,画图改图总结。

9月前的笔记 整体框架

9月-12月中不断整理充实

9月到10月中:(与中建轮流进行)一轮复习。

目标:

有了详实的笔记基础上,结合卢老师的录音,吸收思考后理出属于自己的大框架,时间脉络。

方法论:我的方法是每听完一章卢老师的课程,自己对着课上的ppt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能讲出来的话说明掌握差不多了,讲不出来的地方在笔记中标明重点记忆。同时在每一章节听录音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自己的问题和灵感火花,及时记录下来,这基本就是吸收当天的基础知识后所要总结的部分。

另外,总结的问题多种多样,可以提前把问题写下来分配到每一天去整理,这样也是对之前复习的一种回顾。

总结的问题类型:

1.对比总结(古希腊&古罗马,罗马风&哥特等等,不同大师的作品异同等等)

2.线索总结(老师上课提及部分:现代建筑的古典秩序,乡土,建构的概念发展等)

(自己总结部分:如各时期对于建筑中“秩序”的理解,空间概念的发展变化,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关系等等)

3.按某位建筑师为例总结:如密斯的思想变化历程,总结关键词为主,用自己的语言串联

可以思考的问题举例:某一时代背景下为什么会使某些伟大的建筑师产生这种思想;教堂的空间,形式,内外立面,开放程度,城市意义由于什么原因一直变化;某一时代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理论与城市规划思想;看似分离为多个并列的知识点的某建筑大师的思想毕竟来源于同一个人,其间有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必然联系?这些大多是老师不会讲述的内容,需要自己理解基础知识后思考总结归纳,才是自己真正吸收的东西,这类思考多了,自然回答开放性题目(如今年3道论述题都有所涉及)会更加游刃有余。

10月中到11月下:开始画图,刷真题,继续自己总结的题目的整理,并开始真题大题的整理工作。根据真题确定课程重点,考过、错过的要全部掌握,有余力的小伙伴可以适当扩展,延伸思考。

听第二轮录音,重复上方步骤,要注意卢老师的课程知识内容非常庞大,其实每次录音听完只是以当前所学关注到了某一部分,每次听都会有新的发现,以此不断充实自己的笔记。我录音听的16和18年,确定一个为基底,另一年辅助补充。

11月下到12月中:完成第三轮录音,完善最终笔记,此期间配合真题大题的整理,可以浓缩每一章的重点内容根据笔记的框架默写,作为最终版本考前复习。

画图依旧作为论述的补充,尽量考前能画2遍以上。

3.4 

关于大综合

理论部分:

几凡ppt,暑期理论课讲授内容整理在7书上,再结合7书的总结好的框架图进行复习。重点在于背诵的不是零碎的知识点,而是整体的框架结构,通过整体框架能精确地将每个知识点如同装配式建筑一样定位到所在的位置,这样相对独立记忆知识点记忆相对牢靠,查漏补缺也能马上定位到知识点所在的位置,节省时间。

各科的复习周期类似,9月到10月中 完成第一轮的背诵,注意每天背诵之前温习前一天的内容,减少忘记。我是按照构造/特构,物理/节能,设计基础/城市设计/批评性的循环顺序背的,到后面循环的越来越快,也有更多的时间刷各科的真题。前期重点保证背诵质量,为后面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10月中到11月下 完成第二轮的背诵,背诵时间缩短,向真题倾斜,同时结合各机构模拟题测试,可以每周选一天固定时间测试,结果不重要,主要是通过多做题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并在做完题目之后整理错题本,方便回看(大题这个阶段开始整理成册,方便后期复习)。另外,在本轮复习中,每一章节复习完成后可以整理出带挖空的框架,便于每天温习回顾时的检测。

11月下到12月中 完成最后一轮背诵,确保基础知识不出问题的情况下,考前的复习内容就是之前总结出来的精缩部分,按照框架和错题本检测,查漏补缺,重点背诵总结出来的大题。

结合ppt整理的7书,背诵按照7书的框架背诵

每一章节的挖空框架

有余力的小伙伴可以尽可能的延伸阅读(持续到11月,途径有公众号,b站视频,案例中的运用等等),对前沿技术,时事热点都有所关注,从近两年的题目来看老师更多的考察也同样不仅限于课本,而是对建筑学素养的一个整体考察。

小快题部分

暑期前根据个人情况把握节奏练习,勤抄绘案例进行总结,总结后的手法才是自己的。

暑假班时跟随几凡练习,我是先上的d班再上的小快题,快题要当成独立的一门科目去对待重视,多画,多改,多总结。

小快题相对大快题更加开放,弱功能而重环境,可以多积累学习具体案例中应对环境的策略。另外,不能忽视人的使用问题,回归到建筑实用中,从人的角度去衡量设计的空间是否合理,而不要为了凹造型而忽视其他重要的部分。

时间线:

9月后保持每周1-2套的进度,这段时期更重视方案的推敲和质量,不需要特别在意时间。在找学长学姐评图过后,回去一定要按照更好的解法从头理一遍方案的生成思路,保证整个解题逻辑的流畅,以此为基础转化为自己的解题思路,再在细节处加以修改,举一反三的思考,完成整套流程后,对某一套题相对的一类题型才是真的学透了。另外,在面对每道题目时,之前积累的案例策略、手法勤加运用,逐渐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和特点。

11月后开始注意对训练题目速度的把控,可以结合周末的大综合一起测试,总体尽量控制在3个半小时(小快题2个半小时)以内,在上考场时才有机会按时画完。

并且测试也可以作为一周的收尾,完成后犒劳一下自己,该休息休息,列出计划应对下周的学习。

小快题的练习

d班也练习了一些3h快题

3.5 

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水平本身不是很好,暑假的时候跟了一位老师上课,每天的任务量巨大,相当于短期夯实了下基础,当时在几凡和英语课两头跑确实很累,不过实践也是证明前期累点后期能轻松很多。

重点:单词,阅读,作文

单词:

学习了ZYJ学姐经验贴里的记单词法,后期有所简化。推荐王长喜的单词书或者新东方绿皮乱序版单词书。单词是一切的基础,硬实力上来了不管题型如何变化都可以应对,技巧只是锦上添花。

背诵记忆方法:

第一遍对着单词书看,结合例句中单词的用法理解单词,体会英文语境的感觉,不是单纯看中文记中文。有不会不熟的单词记录到笔记上,只记录英文,后面标明词性,每个词性各有几个含义,留空。

第二遍对着本子上的记下的英文默写中文,不会的就空着,并标记出,第一遍空很多很正常

第三遍再看一遍单词书(完整的章节,会不会的都看,不会的重点看)然后再把空默写出来,不会的还是空着,做更醒目的标记。此遍过完还有空的对照书补空,重点标记记忆。

第四遍,全部空填完后对着刚才的标记重点记忆一遍,盖住中文,对着词性和英文记。

第五遍,把本章所有记下的单词(不论带不带标记)记一遍,盖住中文和词性,对着英文记。

时间上,用的艾宾浩斯记忆法,每天循环。到10月中下11月左右可能会任务量特别大,也比较耽误时间,不好分配时间可以从新打一张表从头开始,一直背到12月中上旬。背的时候一样是先盖住英文记中文,前期主要记中文,中文记熟了可以反过来对照记忆,中英互译。期间不熟的依旧做标记,方便重点记忆。

笔记自己用的舒服最合适,不要因为颜控耽误了效率

阅读:

暑假跟着老师做了很多GRE的阅读,老师讲解的很详细,因此相当于前期解决了长难句的问题。9月以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做阅读真题,平均一天两篇,大方面重点把握文章脉络结构,每篇文章都厘清结构关系,后面会发现自己无形中总结出来一些行文逻辑类型,都大差不差,这样有时候有些文章细节没读懂,但是大逻辑关系掌握了问题就不会很大。

每做完一篇阅读,对照张剑的黄皮书仔细看理解,学习老师的解题思路,逐渐内化形成自己的思路。

阅读之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以为自己读懂了就是做不对题,实际是没读懂,对文章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造成的假象,要说文章的逻辑框架是讲不出来的。解决方法是前期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在每段左侧自己总结逻辑框架,读完文章看自己思路是否清晰,能完整的整理出来就算是读懂了,再做题订正

阅读、完型、新题型我会整理到一个独立的本子上,方便简要回顾。主要总结真题单词,分题型总结,进而总结出自己的弱势点,之后着重训练。

另外,阅读外刊保持语感,我一般放在午饭之后午休之前的一段时间,算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不用太认真,喝着饮料看看新闻美滋滋。

逻辑框架与文章解析的总结

错题类型总结,重点整理,针对弱势题型

作文:

结合自己的水平,也为了在考场上节约时间,我英语直接买了模板,10月下旬开始练习模板的套用,到12月侧重点逐渐向作文倾斜。考前再集中练习默写几遍,考场记忆深刻,这样今年我的英语作文只花了半小时就写完了,也保证了阅读的充分时间不会特别紧张。

英语好的同学不要模仿,还是建议自己总结素材,我英语这么做也只是保底不拖后腿,最后71分收尾。

3.6 关于政治

政治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短期效果显著,只要用心对待,回馈非常明显,不会出现英语那样花了很多时间却感觉使不上力的打空拳效果。

我是暑假班后9月初开始复习的,时间足够。

9月-10月中


肖秀荣精讲精练,每天1.5-2小时,看完一章内容做1000题对应部分。书本为主,视频为辅(看的腿姐),除了马原不明白的地方需要视频讲解基本没看过视频了,感觉视频很浪费时间又记不住,纯粹感动自己。

马原部分一定要理解没明白每个原理,不要留疑问,有不懂就百度知乎看视频。

其他部分第一遍就看精讲精练,对知识点保证眼熟,不需要明确记忆,浪费时间。

10月中-

肖8。第二遍选择材料建议看各老师出版的知识点浓缩版。我第一年看的风中劲草,今年看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研木易木子出的精讲书(书里扩展很多不明白的点,也有重难点解析答疑)(最后结果差不多,第一年重庆地区74今年上海地区73)和一轮复习一样要每天看完后做对应的题目,不需要管对错,重点是强化记忆知识点打基础。由于是浓缩知识点,不会讲的和精讲精练一样明白,有不懂的马上翻看。

第二轮的时候可以自己把自己不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单独记录,顺便总结出史纲中特的时间轴(懒得总结有些资料或者公众号也有现成的)为考前和最后一轮做铺垫。

肖8出版后,以肖8为主干,精做,保证每个选项及相关知识点都熟透,每天回顾,选择遇到类似题目不再出错,大题熟读,看题干,先自己总结出答题思路,再比对答案,学习答题思路,大题不用背。

这个时间会各机构会出很多模拟题,选择性做,有时间可以做,没时间也无所谓。研木易木子12月会出一个各机构选择题汇总直接看那个也行。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特别安利,小小的一本携带方便,随时翻看,里面的辨析答疑还有最后一部分的总结都非常到位。

肖4到考前。肖4出后,一切以肖4为主,这段时间政治一天可以给到3小时及以上,一定保证肖4的内容全部掌握。大题部分我背的研木易木子总结的一个精缩版本(肖4为主,肖8、徐腿为辅)这些是最基本的内容,一定要背熟。有余力的小伙伴可以再背其他老师出的模拟题目。

总之,最后一轮复习的时候,做的工作一方面是复习,另一方面就是为考前几天怎么方便快速回想复习做准备,最后几天翻书太不方便了,基本是各科的一些小本子总结的精华,重点看看就上战场了。

Part4 

最后想说的话

一路走来,收益最多的考研过程中自己心态的变化,应对问题的态度以及思考方式的变化,性格的锤炼。考研的过程可能会相对单调,但也会结识很多有趣的人,碰上很多有趣的事,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找乐子hhh,比如去年用心娱乐全世界的川普,完了又来个马保国(记不清顺序了,考研路上两大快乐源泉)自己调剂自己的生活。

希望大家能通过考研这段路更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为之付诸行动,享受自己每天的提升,在人生的关键节点迈出自己精彩的一步,给自己的前半生一个交代。

所有的努力都会顺其自然地流向恰到好处的成功。

和大家共勉。

特别喜欢山本耀司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Be yourself, and start copying which youlove.

Copy, copy, copy, copy, and at the end ofcopying, you will find yourself.

谁都不是生来的奇才,怀疑自己的时候,坚持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柳暗花明,会看到黑暗的尽头,有光在等着我们。

最后:

特别感谢我的本科舍友,无论是思想上的提升还是快题水平的进步都离不开他的帮助。

非常感谢我的vip学姐,极其认真,耐心负责,一路为我们组指点迷津。

两位引路人对我此次的成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感恩。

非常感谢研友与舍友老段一路陪伴,互相学习支持鼓励,两人齐头并进,是非常难忘的回忆。

非常感谢研友弓姐,能结识如此志趣相投又能坦诚相待的朋友是我的许久未得的幸运。

至今感念一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尤其是我的本科部长,ZYJ学姐以及几凡认识的朋友们。

一人可当百万师,因为一个人的背后离不开无数人在帮助和支持。

▧ 相关阅读:

几凡红榜

【重磅】 | 几凡2021年同济研究生复试红榜!

【重磅】 | 几凡2020年同济研究生复试红榜!

【重磅】 | 几凡2019年同济研究生复试红榜!

特大喜讯 | 几凡2018年同济研究生复试录取喜讯

复试榜单已揭晓,17考研尘埃落定|内附复试快题考场高分原图

编辑丨小凡编辑室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