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世界预防中风日——疾病凶险,人人关注
世界预防中风
WORLD STROKE PREVENTION DAY
世界预防中风日是在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风研讨会",订立每年5月25日为世界预防中风日,加强人们认识中风的相关问题,预防中风。
01
关于中风
中医学
中风,又称卒中,是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 人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故名中风。中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西医学
急性脑卒中属本病范畴。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02
中风——中医病名的历史源流
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刺节真邪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而生,不反则死。”
“中风”一词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03
证候分型
中风病的证侯分型始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其中指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揭示中风病证候为“入经入络,入脏入腑”。
(一)中经络
1.风阳上扰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舌强不语;急躁易怒,头痛, 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数。
2.风痰阻络
临床表现:肌肤不仁,甚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謇涩或不语;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言语謇涩;头晕目眩,吐痰或痰多,腹胀、便干或便秘;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兼数。
4.气虚血瘀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謇涩或不语;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便溏;手足或偏身肿胀;舌质暗淡或瘀斑,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5.阴虚风动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一侧手足沉重麻木,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双目干涩,腰酸腿软;急躁易怒,少眠多梦;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二)中脏腑
1.阳闭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兼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阴闭
临床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四肢不温,静卧不烦;舌苔白腻,脉沉滑。
3.脱证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遗尿;汗多不止,四肢冰冷;舌痿,脉微欲绝。
04
分期
1.急性期:发病后两周以内。急性期病情相对比较重,主要以内科治疗稳定病情为主,辅助康复治疗。
2.恢复期:发病两周或一个月至半年以内。病情相对稳定,这期重点是康复治疗为主,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此期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
05
发病特点
1.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具备“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2.具备突发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神志昏蒙等症状。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
4.多发于年龄在40岁以上者。
06
治疗
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针灸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偏身感觉障碍、中风后足内翻、中风后足趾不利等后遗症,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