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份营商环境榜单出炉,区域发展到底以何为马?
继北大光华之后,近日又有两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20年31省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分析报告。
二者视角略有区别,北大光华是大综合,评估了中国内陆31省区市的营商环境,比较了“全国整体”和“不同区域”的营商环境,还形成了31份分省报告;新发布的分析则聚焦于法治化。
考虑到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高度复杂性,该报告的排名是基于最高层次纲领性文件多次采用的表述框架,以及营商环境和法治化建设的相关条例等,结合专家访谈和数据可获得性,评价体系指标由营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环境四个一级指标,以及17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营商司法环境和营商执法环境作为关键性因素权重分别为50%和35%。
为最大化获取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数据,全面分析各省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情况,报告还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库、公开报道等方式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并以此获取相关数据及信息。
报告显示,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数总得分与各地GDP处于中等相关,整体相关性系数为0.6。通常在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当地整体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对而言处于较好水平,比如北上广深。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山东、河南、辽宁三地2020年GDP总量排名分别为第3、第5和第16,但法治化营商环境表现相对则排到了第15、第21和第30。而安徽、重庆等地虽然经济总量相对趋于中等,但因发展速度较快,法治化营商环境相比而言更加出色。
之前北大光华的报告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简单等同于营商环境水平,一些省份的营商环境排名与地理禀赋或者行政级别不匹配。部分省份“子环境均衡度”与“整体营商环境”严重倒挂。
虽然有部分例外,这份报告依然给出研究结果为:区域间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营商环境归根到底是制度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也就是说,区域发展并非以梦为马,更倾向依法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