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骏的皇位是通过武力夺来的,又曾遭遇刘义宣和臧质的挑战,特殊的上位经历造就了他的猜疑和刻薄,对待宗室和大臣动辄翻脸无情。
大明元年(公元457年)二月,北魏军进犯刘宋的兖州,兵锋直指无盐,击败刘宋东平太守刘胡。
刘骏下诏,派太子左卫率薛安都率领骑兵,东阳太守沈法系率领水军,一同向彭城挺进,由徐州刺史申坦节制,抵御北魏的入侵。然而,两路大军赶到彭城时,北魏军已经离开。此前,任城丛林里聚集着成群的盗寇,为患多年,当地人称之为任榛。申坦请求趁大军班师回朝的机会前去讨伐,刘骏同意了他的请求。任榛得知消息后,全都四下逃散。这时,正赶上大旱季节,讨伐大军因干渴困乏,无功而返。为此,薛安都和沈法系被免去官衔,以平民之身担任现职。申坦被判死刑,文武官员都替他求情,刘骏坚持要杀。行刑时,沈庆之在刑场上抱住申坦,失声痛哭道:“你无罪却被判死刑。我在这里哭你,等你走了,我也跟着你到地下去。”有关部门将沈庆之的话报告给刘骏,碍于沈庆之的情面,刘骏无奈赦免了申坦。这件事充分显示了刘骏用法的苛刻,若不是沈庆之的仗义执言,申坦真是遭了无妄之灾。在严厉制裁宗室和地方刺史的同时,刘骏对朝中的大臣也不放心,采取各种手段限制和打压,甚至通过杀戮加强个人权威。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六月初六,为了防止臣属权力过大,刘骏将吏部尚书分设两名,以都官尚书谢庄和度支尚书顾觊之分别担任,同时撤销五兵尚书。谢庄,出身世家大族,谢弘微之子,门荫入仕,起家太子冼马。谢庄有神童之名,七岁能文,诗文俱佳,南北公认的大名士。是年秋,刘宋发生了一起谋反案,这起谋反案本身没闹出什么动静,却让一位名士无辜卷入其中,颇为耐人寻味。彭城百姓高阇和沙门昙标妖言惑众、煽动人心,和殿中将军苗允等人秘密勾结、阴谋叛乱,拥护高阇作皇帝,事情很快被发觉。八月初二,高阇等人全被处死,受牵连被斩首的有几十人。为此,刘骏下诏勒令整顿佛门,并宣布各种禁令,严格执行株连制度,除了能严守戒规、苦心修行的高僧外,其余的都要还俗。然而,禁令颁布之后,依然有很多尼姑经常出入深宫和刘骏厮混。既然皇帝都带头不遵守,禁令最终不了了之。中书令王僧达自幼聪明伶俐,写得一手好文章,但为人放荡,行事不拘小节。刘骏即位时,曾提拔他做仆射,位在颜竣和刘延孙之上。王僧达自负才能和门地,认为当世之人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很快就能升为宰相。然而,没过多久却被贬为护军将军。王僧达郁郁不得志,几次上书请求外放。敢跟我闹脾气?刘骏很不爽,继续慢慢把他降级,五年之间,连贬七次,最后还被弹劾。王僧达既觉得耻辱,又心怀不满和怨恨,每次写给刘骏的奏章,言辞多有不平,又特别喜欢指责朝政,刘骏憋了一肚子气。这天,路太后的侄子去拜访王僧达,直接坐到了他的床上。走后,王僧达嫌弃他的出身,下令把床扔出去,路太后大怒,把刘骏叫来让他一定把王僧达杀了。赶上高阇谋反,刘骏顺势陷害王僧达与高阇是同谋。可怜的王僧达,自认世家大族,居然膨胀到要跟皇帝发牢骚、轻视太后侄子。如今倒好,别人庆祝中秋佳节,他却要与家人生死永别。前有谢灵运,后有王僧达,身为世家子弟,权势虽大不如前,名士风范却没有半点改变,可谓是头可断血可流,范儿不能丢。当名士们因为各种原因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时,一些寒门出身的读书人逐渐走上前台,成为刘宋朝堂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刘骏坐镇江州时,山阴人戴法兴、戴明宝、蔡闲担任典签。即位后,刘骏把他们都任命为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事人,掌管文书传达。大权在握后,刘骏不再信任朝中大臣,连心腹耳目都不能参与决策,唯有戴法兴因涉猎文史受到他的亲近和厚待。戴法兴,会稽山阴人,出身贫苦,父亲戴硕子靠卖纻布为生。戴法兴从小就好学能文,与两位哥哥戴延寿及戴延兴各有才能,戴延寿擅书法,戴延兴以德行闻名,戴法兴文笔好,擅写文章。戴法兴年轻时曾在山阴市集卖葛布,后因文笔好被人推荐到官府当小吏,得到刘义康的引见和赏识,被任命为记室令史。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刘义康倒台后,被他提拔任用的人大多被贬官或免职,赶出建康。戴法兴和刘义康的旧僚刘延孙等人前往投靠刘骏,开始受到刘骏的赏识和重用。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刘骏迁任南秦州刺史,晋升为抚军将军,戴法兴也跟着他迁转,担任抚军记室掾。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刘骏转任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时,亦以戴法兴为南中郎典签,成为他的心腹之一。除了戴法兴,出身寒门的巢尚之也因通览文史深受刘骏的赏识,被任为中书通事舍人。从这时起,凡是官员的遴选、免职、赏赐、诛杀等重大事情,刘骏都要和戴法兴、巢尚之商量讨论,宫廷内外事务大都委托戴明宝处理。一时间,三人权力之大超过所有人,凭借权势,戴法兴和戴明宝大肆收受贿赂,凡是他们推荐的官员没有不通过的。于是,天下趋炎附势的人都集中到他们那里争相巴结,门庭若市,家产也都积累到了千金,刘骏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