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物理日记:探究滑轮、滑轮组特点的实验感悟
物理日记:探究滑轮、滑轮组特点的实验感悟
日期:2016.05.14
天气:小雨
心情:爽
记录人:李静,杜昕鸽,穆彦霖,李佳航
实验前提及大体过程:这周末我们四个同学凑到了一起,一起探讨比较难的一个物理实验----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的特点。然而这个实验一开始便难倒了我们,测量的结果总是错误,最后,经过很多次的探讨,我们终于想出了解决方案,这次实验既是一次对知识的考验,也是一次对课外拓展知识的考验。
课外拓展:滑轮:滑轮是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
在我国,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癸巳(公元前388年)墨翟(人称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写的著作《墨经》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载。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滑轮组在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滑轮组:在我国古时著名的著作《墨经》中,很早就对滑轮组有资格记载。书中写道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目前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滑轮组在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作用方向的目的。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动滑轮被两根绳子承担,即每根绳承担物体和动滑轮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
实验体会:
实验具体过程:在做实验前,我们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这次实验使我受益匪浅.
实验时,由于各种摩擦力和滑轮的重力等一些因素,我们的实验一直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我们采取了李佳航的建议,但是刚开始时,我们三个还是什么也不懂,一直是李佳航在操作,我们三个在脑中不断思考,但当李佳航在做到测量数据时,我们三个的脑子突然转弯,弄懂了一切。终于弄懂了老师一定让我们做实验的真谛。
因此,我们得到了以下经验:
李静: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当在别人动手时,你的大脑要不断思考,不要相信别人答案,若不会,要多问,多讨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
穆彦霖:要想研究实验,必先要将书本看懂,否则做实验会做大量的无用功浪费多余的时间。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即使是在看别人做实验时,也要一刻不停的动脑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数据。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杜昕鸽: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时想法合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寻求另一种方法。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要找技巧。同时一定要先弄懂课本知识,否则盲目地实验,不仅影响思路,还会浪费时间。
李佳航: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实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胆大心细。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但是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这样你才能想到更好的方法,团队是很重要的,学物理,要像老师说的那样:动手,动脑。
实验反思:在操作过程中,拉力、钩码重力等数据较好测量,但拉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不便测量。实验中我们是通过卷尺和直尺测量,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测量方法?
另外,在“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实验中有一组数据与理论值不符(经测量,动滑轮自重<0.1N,可忽略不计),如果不是测量的问题,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做“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比理论数据小,是不是因为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呢?如果是,应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点评:李静,杜昕鸽,穆彦霖,李佳航,你们好!首先祝贺经过你们合力进行实验探究之后,终于成功探究出了滑轮、滑轮组的特点,老师为你们点赞!
其实这次经历你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实验探究是进行物理“深度学习”的最佳方法。通过今天的实验探究,你们也深有体会,你们也终于明白为何我一直在鼓励你们大胆进行实验了吧。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你们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的拓展,这一点真的很好。其实只要自己去用心学习探究,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物理”。
今天老师看到你们写的感悟,我有点儿小小的激动,终于在初三学习生活快要结束的时候,将你们内在的物理潜能挖掘出来了!谢谢你们!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辅导教师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