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介绍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
族称
在朝鲜语或韩语语境下,“朝鲜族”(조선족)的称呼特指中国少数民族朝鲜族,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人,在非中国地区生活的朝鲜民族人不自称”朝鲜族“(조선족)。
韩国人自称“大韩民族“或“韩民族“,朝鲜人自称“朝鲜民族“,中亚高丽人自称“高丽人”。
应当避免出现以“朝鲜族”(조선족)的词语称呼韩国人、朝鲜人及其他非中国地区的韩裔或朝裔造成的误会。
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00年全州人口221万,其中朝鲜族有80万人,占我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1.6%。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日本海与韩日相望。自治州下辖延吉、图们、龙井、和龙、珲春、敦化六市及安图、汪清二县,全州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4。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朝鲜族另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处于长白山的环抱之中,2000年全县朝鲜族有1.36万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气候宜人的好地方。这里属长白山丘陵地带,群山耸立,峡谷纵深。享有盛名的长白山,气势雄伟,风光奇特,景色秀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744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峰,山顶上的天池宛若一块剔透的碧玉,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天池北侧有一缺口,瀑布悬空而落,浩浩清流奔涌直泻,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源头。奔流不息的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蜿蜒回环,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珲春市防川,则呈现出“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独特边境风貌,这里距图们江出海口——日本海仅有15公里。
朝鲜族聚居的这片土地,不仅山川灵秀,而且物产丰美。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起伏重迭的山峦,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有林地面积近3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林木蓄积量达3亿多立方米;长白县林地面积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5%,林木蓄积量达2千万立方米。在浩瀚无边的林海中,盛产各种药材、山货和土特产,最著名的是“人参、貂皮、鹿茸角”三宝以及纤维、油料、芳香、染料等植物资源;密林深处,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和金矿,自清朝时就已经开始开采。其他如铁、锑、磷、石墨、石英、石灰石、油母页岩等矿藏,储量也十分巨大。
朝鲜族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享有盛名的延边稻米,晶莹剔透,清香扑鼻,清代延边龙井县明岩乡所产稻米就曾被钦定为贡米。这里还是我国重要的烟叶产区,自治州烟叶种植面积已达7000多公顷,年产量1万多吨。延边著名的“苹果梨”,果大、肉多、果心小,汁液丰富,酸甜适度,栽种面积已达1万公顷,年产量7万吨左右。此外,人参、党参、贝母、山葡萄、松茸、木耳、元蘑等,也是朝鲜族地区的特产。
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朝鲜语归属尚无有定论,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我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文字称为朝鲜语和朝鲜文。这种拼音文字,是在朝鲜王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1月创制,最初称为“训民正音”,简称“正音文”,俗称“谚文”,后改称朝鲜文。朝鲜文现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以前朝鲜文字中曾夹用汉字,都用民族文字拼写。
风俗习惯
穿衣服饰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与其生活方式相吻合。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跪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则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类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襟的两个彩色长带系成蝴蝶形。下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它裹在两三层内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后穿短衫。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这种打扮,如今只能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饮食习惯
朝鲜族风味小菜很有特点,以腌、拌为主要形式,尤其著名的是腌小菜,这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朝鲜族很讲究腌,各家为腌小菜都备有大小不同的坛缸,腌菜有白菜、萝卜、缨菜、黄瓜、茄子、大头菜等,其中以辣白菜最为有名。每到秋季,朝鲜族妇女都会忙于腌白菜,这已成为朝鲜族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除了腌菜以外,拌菜也是朝鲜族喜欢的菜肴之一,其种类甚多。朝鲜族善于用各种山菜、海产品诸如桔梗、沙参、蕨菜、野芹菜、海白菜、海菠菜和小鱼、蛎贝类等做拌菜。这种生拌菜在酒席上颇受欢迎,特别是生拌牛肉、生拌牛百叶更是传统酒席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一般地说,朝鲜族喜欢吃狗肉。其中,狗肉汤很有特色。做汤时狗肉必须煮烂,吃时还要放点野香菜、辣椒油、花椒面、盐和酱油做的佐料等。盛夏喝一大碗狗肉汤,冒一身汗,就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爽快。狗肉汤滋补身体,驱热防暑,故有“三伏天喝狗肉汤,胜过人参鹿茸”之说,因而狗肉汤亦称“补身汤”。朝鲜族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吃狗肉汤,但吃狗肉有一禁忌,即逢年过节、操办婚丧事或搬家时不吃狗肉。
烤肉也是朝鲜族喜爱的一种美味佳肴。朝鲜族烤肉一般使用牛肉、猪肉等,尤其喜欢烤牛肉。除了烤牛肉,鱼片、鸡肉片等也可以烤着吃,如今烤肉店里还备有鱿鱼、明太鱼等海产品和土豆片等。
冷食类主食中,最受朝鲜族欢迎的食品当属冷面。冷面是用荞麦面、小麦面、淀粉等为料,用压面机(过去是木制压面机由人压)压成的。冷面非常讲究汤的味道,故有“十分汤,三分面”的说法。汤有肉汤、豆汁汤、泡菜汤等,最上等的冷面汤要算用野鸡或牛肉熬的汤。佐料有牛肉片或鸡肉丝、苹果片、鸡蛋丝、芝麻、香油、辣椒面、青酱、醋、味素等。冷面具有甜中带酸、香里透辣、凉爽开胃的特点,因此不分春夏秋冬,朝鲜族男女老少都爱吃。
在朝鲜族饮食中还有许多特别食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用米面做的各种糕类,其种类达30多种,主要在逢年过节或举行各种仪式时食用。
住房建筑
传统的朝鲜族住房很有特色,房屋一般建在沿山的平川地带,房屋正面朝阳,依山傍水,保持朴素洁净,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草房或瓦房,屋顶多为四面斜坡,房屋间数多,除灶间、牛房、碓房等房间外,其他全部为起居室。房屋的门窗不分,房间与屋外、房间与房间之间都以滑动拉门隔开,拉即是通行的门,关则是窗或间隔,所以屋内敞亮,通风良好,出入方便。房屋取暖用称为“温突儿邦”(意为温石炕)的火炕。在厨房锅灶烧火,其热气和浓烟通过炕下通道出至户外,使整个炕面温热。火炕非常适合东北冬冷夏凉气候,也适合朝鲜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过去,朝鲜族一般不使用椅子和睡床,桌子和饭桌均是短腿的矮桌,不用时迭放在一边。火炕可作睡眠、用餐或开展其他活动的多种用途。这是朝鲜族传统房屋的特点。如今,传统的朝鲜族房屋在城市里已不多见,在农村其内部摆设也有所变化,然而在朝鲜族农村和城市部分家庭仍保留着“温突儿邦”。在朝鲜族住房习俗中也能看出良好的邻里关系,他们特别重视邻里之间的和睦互助。村里谁家盖房子,各家均出人帮忙,这种劳动不计报酬,相应地,主人家也拿出好酒佳肴招待,以表谢意。
传统礼仪
朝鲜族非常重视家庭礼仪,自出生到丧亡都有许多礼仪相伴。在朝鲜族的人生周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庆典有周岁生日、结婚典礼及60周岁花甲。
朝鲜族家庭都非常重视和认真操办小孩的周岁生日。当天小孩穿着漂亮的生日服装,男孩一般上着“则羔里”(上衣),外加小坎肩,下穿蓝色裤子,头戴幅巾。而女孩上穿彩绸“则羔里”,下着红绸罗裙。生日当天,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象征预言命运的“抓周”。早晨,家人为孩子摆上生日桌席,桌上放着一些米、小豆、打糕、面条、线、书、笔、钱币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在父母的扶持下,让孩子拿他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拿了笔或书,那么将来一定学习好,成为学者。如果拿的是钱币或大米就说将来会发财,先抓面条或线,则说他会健康长寿,等等。
婚嫁
婚姻是人生大事,作为缔结良缘的婚礼受人重视是必然之事。习惯上,朝鲜族婚礼按“婚仪”、“纳采”、“纳币”和“迎亲”等程序进行。婚仪是父母通过媒人商议好子女婚事,纳采为订婚仪式,纳币是新郎家送彩礼以示对女方家许婚的谢意。迎亲则为结婚典礼,这是整个婚礼中最为重要且最隆重的仪式。
在朝鲜族生命周期的庆典中,还有一个重要庆典是六十寿辰,称为“花甲”。朝鲜族从来都把尊重老人看作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为老人过花甲既隆重又至诚。一到花甲之日,子女们为老人摆寿席,设酒宴,广邀亲朋好友和邻居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在花甲仪式中,“献寿”为主要内容,即晚辈们依次向花甲老人敬酒跪拜的祝寿之礼。献寿礼按子女长幼之序、亲戚远近之别,及至宾客依次敬酒献寿。献寿礼又是别具风格的庆典活动,人们或者献花敬酒,或者赋诗祝寿。献礼后,老人和妇女们把寿席上的饮食分给在场的年轻人和小孩,人们相信吃寿席上的东西会使人健康成长。
丧葬
朝鲜族十分重视葬礼,有本民族特有的丧葬习俗。在过去,朝鲜族多实行土葬。当老人亡故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祭祀三天,饭前先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此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土葬已多改为火葬,程序也日趋简化。
传统节日
在朝鲜族岁时节日中伴有许多竞技游戏,如摔跤,秋千和跳板等,如今已成为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朝鲜族摔跤历史悠久,是在民间最普及和最受欢迎的比赛项目。按传统,摔跤比赛通常在5月端午、8月秋夕等节日里进行。朝鲜族摔跤一般是参赛双方都赤脚,穿短衫裤,右腿套着粗布带,左手抓对方的右腿布带,右手互相抱腰,比赛中先将对方摔倒为胜者,习惯上头等奖品为一头黄牛。赛后优胜者骄傲地坐在得奖的黄牛背上绕场地一周,观众为之喝彩,过去还曾有胜者回家后摆些酒菜款待乡亲的习俗。
荡秋千与玩跳板之俗,在朝鲜族风俗中占有一定位置。每逢端午或秋夕等节日,平时足不出户的姑娘和年轻妇女们都穿着鲜艳的朝鲜族女装,三五结伴聚集在秋千和跳板场上荡秋千或玩跳板,如今这些也由游戏变为传统的体育项目。秋千是在比赛场地竖起两根数丈高的木柱,秋千荡绳一般用麻或染布编织而成。荡秋千一般以高度定胜负。跳板设施较简单,用一块一定长宽的木板架在半米高的支架上即可。跳板比赛时,一人坐在中端压住,两端各站一人,互相跳跃,我上你下,越跳越高,高度可达3、4米。
文化
朝鲜族民谣内容广泛,有农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农谣”,有从巫俗中发展而成的“神歌”,也有封建社会末期城市庶民创造、后来又传播到农民中而成为民众歌谣的“杂歌”,还有20世纪初由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创造、并在口头流传中定型的“新民谣”等。
《阿里郎》是在朝鲜族中流传最广的、曲调优美的传统民谣之一。据传,“阿里郎”一词是由“我难离”、“我离郎'等意思演变而来。《阿里郎》在流传中,因各地歌者的气质、嗜好、习惯差异,形成不同变体,逐渐汇聚为庞大的歌谣群。
《道拉吉》是野外劳动或喜庆自娱时自由演唱的爱情歌谣之一,常常伴之以轻松愉快的舞蹈动作。这首歌谣借朝鲜族最喜欢吃的山菜桔梗为题,抒发了情妹对因封建礼教迫害而死的情郎的爱慕之情。
朝鲜族民间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寓言、笑话等几类,其中流传广泛的有如《兔子和乌龟》、《红松与人参》、《牧童和仙女》、《青蛙三兄弟》、《春香和李道令》、《金先达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