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不了?重新定义问题,突破思维格局

很多朋友反馈说,除了多读书之外,不清楚还有哪些方式提升认知水平。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突破思维格局的方法,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水平,核心总结在最后部分。

先来看个段子

美国的洋葱新闻(就是用于娱乐和讽刺的新闻)播报了一条消息:因为百分之八十七的美国人都超重,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很多,所以美国政府使用一种方法瞬间大幅减少了胖子的数量。

这个方法就是重新定义胖子的标准,即将标准从体脂率55%提升到90%,大量“胖子”变为“身材苗条”的强壮一族。哈哈。

重新定义胖子的标准

虽然这是一个段子,但是里面蕴含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定义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定义问题”能够有效突破问题本身的困境和局限性,实现思维格局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再来看个真实案例

2010年左右,我们产品收到俄罗斯一个客户的反馈,说我们的产品文档内容太少了,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这是我在华为工作中遇到的极其少见的反馈,因为绝大多数客户都会说产品文档太厚、内容太多,这次居然有人说内容太少,这是什么情况?

我们让当地的维护工程师与客户沟通,了解情况,收集回来的信息还是“文档内容太少,尤其是《日志参考》这个文档”。

于是我们重点优化了《日志参考》,将每一个日志的每一个字段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这本手册从50多页一下子膨胀到190多页。

将《日志参考》发给客户后,客户反馈的结果居然是:“内容还是太少,不好用。”

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团队进行了几次头脑风暴,都没有找到对策。这个时候一个同事突然提出来:“我们为什么老是盯着《日志参考》,客户的问题是内容太少,我们重新定义他的问题。既然《日志参考》的内容已经到了最详细的程度了,他依然觉得内容太少,那么他的问题就不应该是《日志参考》的问题,而是其他问题,例如维护问题,会不会是他遇到了问题在《日志参考》中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所以觉得内容太少。”

大家一下子被打开了思路,觉得很可能是这个问题。于是联系当地的维护工程师去和客户交流,了解他最近的困难和问题。

当地的维护工程师交流后反馈说:“客户在导入数据时总是有一些数据导不进去,他通过业务日志定位问题,一直没有找到方法,所以认为《日志参考》内容不全。”

根据这个反馈,我们重新优化了《维护指南》这本手册,对里面数据导入、切换等操作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增加了一些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案例。

很快,在《维护指南》和当地维护工程师的帮助下,这个客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后来,根据俄罗斯客户的这个问题,我们又收集了更多类似的案例,进一步丰富了《维护指南》,提供给公司的服务热线。因为客户有问题都是最先求助服务热线,如果服务热线解决不了才会转到研发内部。

服务热线对我们的这本《维护指南》非常满意,因为这本手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客户满意度,最终实现了三赢:客户满意,服务热线人员的绩效提升,研发部门节约了时间。

在这个真实案例中,客户反馈过来的“日志不全”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不是他真正遇到的困境所在(即“数据导入失败”),这个时候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提升《日志参考》的详细程度,很大程度上解决不了他的问题。

只有跳出客户的问题描述范围,重新定义客户的问题,才能发现他的真实困境,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问题本身错了,方向就错了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学到的思路和习惯都是“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做个高绩效的人才”。

所以我们非常善于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分解重组,抽丝剥茧地找到解决方法。

这个思路的前提就是“这些问题都是对的问题,不是伪问题”。一旦遇到那些伪问题,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都是南辕北辙,付出越多,效果越差。

现实中,如果一旦问题受阻,总是无法解决掉,那么很可能是“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定义问题,跳出原来的思考圈子,这个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思考步骤就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飞跃式的思维突破,代表着我们向前深入了一步,并且一旦开始了这个过程就无法停下来,直到发现了真实的问题所在。

深入一步,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

很多人都说:“这不就是5W2H方法吗,多问几个为什么呗。”

是的,关键问题是,我们遇到问题时很容易陷入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焦虑中,而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很少试图去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很少从更高层级思考问题本身的问题

一句话总结

跳出思维的束缚,重新定位出真正的问题并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是卓越者的基本素质。

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用有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

(请关注、点赞啊,华为20年的镭师兄提供最实战的职场思路,不断强化你的优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