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我不会写篆书隶书

还真是,我们见到的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几乎是见不到篆书作品和隶书作品的,大部分书札,题字,对联等等,不管什么样子形式的作品,大都是楷行为多,杂以草书,不见篆书隶书。启功先生自己也说:“余学书仅能作真草行书,不能篆隶。

启功曾经说过写字,楷书可以当作行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不呆板,行书可以当作楷书写,这样字的位置聚散不失法度,但却不见他说篆书,隶书应当如何写,关于他自己对书法的学习过程,他自己有过好多的讲述,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他自己的《论书绝句》第九十七首,原诗如下:

少谈汉魏怕徒劳,简牍摩挲未几遭。

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

我们逐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少谈汉魏,很少谈及汉隶和魏碑,这是启功在书法论述里比较少谈及的话题。怕徒劳,害怕白费功夫。由此看出,启功自己并不认为汉隶与魏碑在书法史中有极端重要的地位,他甚至害怕在汉隶魏碑的讨论中浪费过多的时间。

第二句,简牍,指西北一带出土的书简。摩挲,本义是指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或用手抚摸或用手抚摩,这里指对这些书简细心揣摸学习。未几遭,没有经过很多次。西北出土的书简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书法,启功也并不十分看重。

第三句,岂独,难道只是,岂止。甘卑,甘心谦卑。爱唐宋,喜爱唐宋书法。

第四句,半生师笔不师刀。半生向书法帖迹学习而不怎么学习碑刻。

我们当然知道,启功老先生是对碑刻也有很深入的研究的,之所以出现他这种“半生师笔不师刀”的言论的原因,在于他自己所处的时代,晚清至民国,书法界受包世臣、康有为的影响,大都崇尚碑学,看轻帖学,认为学习书法,只有从碑学入手才是正道,而启功老人,从书法痕迹的角度,从碑刻的形成过程的角度论述碑刻在某种程度上远没有帖学墨迹对书法学习有帮助,甚至强调,碑来自于帖,首先有人书丹,才会刻成碑刻。

(魏碑《张猛龙碑》)

在本诗的注释里,启功详细论述了他自己为什么喜欢行书、楷书的原由。具体观点跟上一篇同系列的文章一样:产生早的书法文字并不一定会强过产生晚的书法文字。而且,楷书,草书及至行书,自魏晋产生以来,到了隋唐,已逐渐完美,再加上世人沿用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启功认为要学习楷书、行书,不一定必须去学习产生更早的篆书和隶书。举例子也很直观,说,唐人滕王善画蝴蝶,但谁听说过他善于画虫卵和蛹。

同样,在注释里,他还提到朱彝尊、郑簠等人学曹全碑,用笔与他人楷书行书用笔相似,于是当时的人都认为写得不好;邓石如的篆书隶书写得好,而行草就写得不好;钱十兰,黄小松等,也是篆书隶书写得好,同幅作品上的署款,行楷就配不上同样的水平。由上可见,篆书和隶书与楷书行书草书书写方法并不相同,不是说,你写好这一种,另一种就一定好。

(隶书《曹全碑》)

有人认为启功的书法缺少汉魏金石气,于是启功写了这首诗回答,认为所谓的金石气,不过是“斧声灯影”,什么意思呢,所谓的斧声灯影是指传说中赵光义为夺帝位杀死了赵匡胤,当时有人看到窗内有灯影,又听到窗内有斧声。启功把斧声巧妙的引申为凿碑,将灯影引申为学痕迹,意谓有些人只知模仿拓秃了的碑。

相对来说,启功的观点,重帖不重碑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9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