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丰碑|作者耿显榜|主播幽梦天马
永恒的丰碑
──为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
创建90周年而作
作者 / 耿显榜
朗诵/ 幽梦天马
编辑 / 琳雅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1928年6月2日,在大别山腹地的西南角、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一个名叫柴山保的地方,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威慑国民党反动派重镇武汉与首府南京的重大事件。由黄麻起义突围出来的鄂东军,不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领导人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徐朋人、吴焕先、戴季英、王树声等,在原光山县所属的柴山保方洼村清水堂寺庙(今属新县陈店乡)召开重要会议,正式决定在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柴山保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同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同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进而使这里成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成为飘扬在大别山区的第一面革命红旗。
(一)
黄麻起义育骨干,播洒火种大别山。
木城寨下重聚义,英雄一路占木兰。
艰难苦战无去处,峰回路转新发现:
柴山保地龙虎盘,天时地利两样全。
更有党群基础好,经济给养不犯难。
清水会议作决断,落脚宝地建据点。
由此打出新天地,翻江倒海掀巨澜。
(二)
扎根翌日敌侵犯, 首战告捷河南湾。
土匪恶霸方晓亭, 狼狈逃窜挨皮鞭。
正义之师威名远, 瓦解敌军作宣传。
观音堂庙传喜讯, 收降敌兵
一个连。
定矩立规建部队, “十条纪律”
人称赞。
老农讲述惊奇事: “红薯地里
拾银元”。
“为绅不劣者不杀”, “有土不豪
者不打”:
敲山震虎“请酒会”, 统战政策法无边。
改造枪会工作难, 紧紧依靠
党团员。
启发教育收效大, 编入红军
成中坚。
(三)
“武装割据”道路艰, 三大任务最关键。
七军领导费运筹, 尹家嘴会议
转折点。
土地革命是中心, 制定政策
不走偏。
“五抗”运动得民心, 剥削根子连根端。
武装斗争是保障, 拓展红区
靠枪杆。
改编七军为红军, 三十一师辖4团。
巩固据地是依托, 波浪推进步
履坚。
鄂豫边界连成片, 革命气势
日中天。
党的建设最要紧, 纵横联络
统一管。
强化教育纯组织, 党的旗帜最鲜艳。
政权建设是内容, 苏维埃政府
顺民愿。
高歌一曲桂花开, 人民欢庆新政权。
群众团体花争艳, 工会妇女贫农团 。
后备力量最强大, 生气蓬勃青少年。
(四)
柴山据地宏图展, 样样事业走在前。
重农倡商经济活, 衣食住行自承担。
兴办教育和医院, 卫生条件大改观。
白手起家办工厂, “鸟枪换炮”刮目看。
培训干部最迫切, 特委党校解疑难。
文艺团体最活跃, 古调红歌赛杜鹃。
斗争艺术更娴熟, 军中“卧龙”徐向前。
三次“会剿”汹汹焰,羽扇轻挥化作烟。
跳出外线灵活战, “三战三捷
三扩编”。
人民战争如大海, 如鱼得水敌胆寒。
王湾会议载史册 阔步跨进鄂豫皖。
(五)
柴山据地两年间, 锻造英烈
千千万。
旧屋石洞存遗址, 英名刻载
烈士园。
悲叹左倾搞“肃反”, 多少俊杰死惘然。
英雄无泪死明志, 凛然正气
传人间。
追忆柴山革命史, 心中责任沉甸甸。
革命精神凝传统, 红色基因是遗产。
***践遗愿, ***续新篇。
写于2018年8月6日
作者简介
耿显榜,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柴山保,当过小学教师,在天津海河岸傍服兵役16年,并有幸进入天津师院上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转业地方工作后,在信阳市委当过教员、组织部科长,挂职于乡镇党委副书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先后调入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工作,从事近10年的党建杂志编辑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在河南***工作直到退休。本人一生爱好写作,笔耕不辍,相继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文章180余篇,著有(《笔端流痕》上下册)《农民教育学》《人生之旅》《组工漫笔》《故乡情》《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史》等15部书籍,系河南省作协会员、省党建学会组织委员、***组织处调研员。获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硕士、刊物编审等职称。
主播简介
幽梦天马,本名郭鲜霞,vv社区朗诵达人,对文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偏好,对文学有着一如既往的热爱,对诵读有着执着无悔的钟情。雅言传承文韵,诵读震撼心灵!但最有成就感的是,帮助自己先生完成长篇小说《白鹿原下》和散文集《回家是最美的归途》的打字。两部作品都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