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斋:京剧四小名旦与《白蛇传》(二)
三、新“四小名旦”合作《四白蛇传》
1947年01月,四小名旦李世芳由上海回北京途中遭遇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几个月后,北京的《纪事报》举办了一次“新四小名旦”的选举,这次选出的四位是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和许翰英。因为宋德珠的选票滞后,所以被评选为“额外四小名旦”。
新四小名旦选举票
(1947年《北戴河》 第44期)
“四小名旦”选举揭晓
(1947年《纪事报画刊》第66期)
1947年10月13日,《纪事报》组织“新四小名旦”发奖庆祝大会,假座北平华乐大戏院演出《全部雷峰塔·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降香水斗”;毛世来和张君秋依然是“断桥合钵”、“状元祭塔”。而且特请须生新秀万小甫反串白蛇踢出手,再加上何佩华、谷玉兰和任志秋分饰小青;徐和才、江世玉的许仙,这出戏可谓是精彩绝伦。
1947年10月13日《华北日报》四小名旦演出广告
一个月后的1947年11月19日,津南联谊会为沧青战役地方殉难遗属在华乐戏院举办救济义演,戏码仍然是这出《金山寺·雷峰塔》。只不过小生换了童寿苓和李荣安,其中一位小青也改由张蝶芬扮演。这两次新四小名旦合演《白蛇传》,与七年前的演出本也略有不一样,就是在“金山寺”前加了一场“游湖借伞”,许翰英演这一折戏宗法荀慧生先生的《白娘子》,轻歌曼舞,妩媚动人、亦可谓精彩绝伦。
1947年11月19日《华北日报》四小名旦演出广告
1947年新四小名旦两度合演《白蛇传》记录
1947年10月13日 星期一 |
(全部) 雷峰塔 白蛇传 搜孤救孤 大赐福 |
张君秋 毛世来 许翰英 陈永玲 贾松龄 任志秋 江世玉 田玉林 万小甫 曹世嘉 谷玉兰 徐和才 何佩华 罗荣贵 |
北京 华乐戏院 |
纪事报 伶选发奖 庆祝大会 |
1947年11月19日 星期三 |
(全部) 金山寺 雷峰塔 捉放曹 长寿星 |
毛世来 张君秋 许翰英 陈永玲 贾松龄 李荣安 张蝶芬 谷玉兰 曹世嘉 万小甫 童寿苓 何佩华 万小甫 娄振奎 李金泉 |
北京 华乐戏院 |
津南联谊会为沧青战役地方殉难遗属救济义演 (第二天) |
新四小名旦这一次合演《四白蛇传》后观众向隅者众,简直是欲罢不能。华乐戏院的经理万子和先生又于1947年12月安排加演了两场《白蛇传》,不过当时张君秋已经与上海签订演出合同不能毁约,临时请挑班不久的杨荣环替演“状元祭塔”一折的白素贞。
1947年12月06、07日《华北日报》毛世来、许翰英、陈永玲、杨荣环合演《白蛇传》广告
1947年12月毛世来、许翰英、陈永玲、杨荣环
合演《白蛇传》记录
1947年12月06日 星期六 |
白蛇传 金山寺 雷峰塔 捉放曹 未央宫 |
毛世来 杨荣环 许翰英 陈永玲 贾松龄 李荣安 张蝶芬 田玉林 万小甫 李世霖 娄振奎 高维廉 |
北京 华乐戏院 |
特约合作 |
1947年12月07日 星期日 |
白蛇传 金山寺 雷峰塔 搜孤救孤 辕门射戟 |
毛世来 杨荣环 许翰英 陈永玲 贾松龄 李荣安 张蝶芬 田玉林 万小甫 李世霖 娄振奎 高维廉 |
到此为止,四小名旦、新四小名旦一共演出过六次《白蛇传》(其中两次由杨荣环替张君秋)。1948年,《戏世界》一度报道四小名旦要在天津合作演出《白蛇传》(《戏世界》 1948年 第358期第8页:四小名旦聯袂赴津,演白蛇傳五場,此場戲尚小雲亦將參加。),并商请尚小云先生加入助阵,但终没有见到戏院的售票广告,不知到底有无此次的合作戏,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四、四小名旦与《白蛇传》各有渊源
李世芳与毛世来坐科富连成社,《金山寺·断桥亭》是必修的昆曲剧目。他出科自己挑班演出后,1942年04月率承芳社一行赴沪出演上海黄金大戏院。这次李世芳演唱《金山寺水斗·断桥》时,师兄袁世海提议世芳打出手。梅兰芳先生唱《金山寺》不打出手,如今“小梅”唱《金山寺》打出手,继承中富有新意,又可施展李世芳的才华,虽非新戏却也别开生面。在李世芳变声期间曾请吴玉玲先生来家打把子、练出手,“踢枪”技艺日渐娴熟,这次在上海演出全用上了。唱青衣的的演员能打出手,一时哄动大上海,形成了万人争看“小梅兰芳”的热闹场面。
李世芳早年以及成名后《白蛇传》剧照
1946年,李世芳赴上海出演天蟾舞台后没有回北京,留在上海观摩梅先生的表演。梅兰芳先生当时正在中国大戏院公演,为了提携爱徒,梅先生特意让李世芳与自己合作《水漫金山·断桥相会》,这出戏反复帖演了五次之多,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事。也就在1947年01月02日,师徒俩珠联璧合的精彩演绎轰动沪滨,观众们的喝彩声似乎还没有散去,李世芳却不幸于05日飞机失事,殒命于青岛崂山。06日消息传来时梅兰芳正在中国大戏院后台化妆,无意中听到后险些晕厥过去。爱徒李世芳的英年早逝让梅兰芳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水漫金山·断桥相会》这出戏也很多年不愿意再去演出。
1946年12月15日《申报》梅兰芳演出广告
毛世来对《白蛇传》这出戏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不但在科班里经常演出,自己挑班以后,首先整理复排的剧目中就有《水漫金山寺》,1939年03月03日在北平广德戏院首演成功。后来拜荀慧生先生之后,毛世来遵循师父的路数排演全部《白蛇传》,由昆曲改唱皮黄,获得了观众们的好评,这出戏也就成了他的保留剧目。
解放初,毛世来与杨荣环合作全部《青蛇与白蛇》在天津和上海公演,反复贴演6次之多。后来全国上下不少剧团都改编上演《白蛇传》,1951年毛世来排演了何迟和林彦的改编本,并于同年义演该剧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
1939年06月21日上海《新闻报》毛世来演出广告
1951年06月08日《天津日报》毛世来演出广告
1951年06月17日《北京新民报》毛世来演出广告
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毛世来对《白蛇传》的演出经验做了总结,这出戏也成为他后来教学的主要剧目之一。他在《毛世来谈京剧旦角“四功五法”》一文中说道:“同是枪用法也不一样,如《白蛇传》中有一套快枪,是白素贞跟鹤童、鹿童在打出手之前所用的,也叫‘大快枪’,扎的是九个腰封。另外,快枪的打法是一扯两扯,打过来打过去。这里白素贞是双枪改用大刀把的打法,一磕翻身过去,再一磕,又翻转回来,刀一直是交叉在右手上,两个人物没有“幺、二、三”,做完了这些动作,就是九个腰封,有十六枪,这可涉及到“小五套”里的东西了……白素贞转身回来的表演也可变把,在这里双枪可以当棍把使,但反过来棍就不能当枪使,双枪打起来可以扎,如果用棍就不能有扎的动作,所说的区别也就在这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使用什么样的武器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随意改变。”
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后学者认真地领会、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去。
毛世來之《白蛇传》1939年《戏剧画报》 毛世来《白蛇传》剧照
张君秋先生是京剧旦角“张派”艺术的创始人,“张派”代表剧目中有一出《金断雷》,是张君秋先生独具风格的一出戏。张先生的《白蛇传》主要演出“金山寺”、“断桥”和“雷峰塔”三折戏,与田汉版《白蛇传》在艺术特色上大有区别。尤其是剧中“祭塔”一场,大段的“反二黄”唱腔难度颇大,是极为挑战正工青衣演唱功底的唱段。
张君秋在上海斌记更新舞台
主演《水漫金山 断桥相会 仕林祭塔》节目单
《祭塔》是一折很有特点的传统老戏,几乎囊括了旦角“反二黄”的所有唱腔。京剧界曾有“站死的《祭江》、坐死的《祭塔》、跪死的《会审》”之说,据说这折戏基本上有两种路数:一是陈德霖老夫子的路子,他传给了梅兰芳和黄桂秋;另一道蔓儿是胡喜禄先生的路子,尚小云继承后又传给了张君秋。
当年尚小云先生演的《祭塔》有100多句唱词,一段【反调】足足要唱半个多小时。张君秋在继承尚派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他看到有些观众看戏时后来就“坐不住了”,便对《祭塔》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保留精华的唱词、唱腔,把最早的《祭塔》【反二黄慢板】36句唱词定型为24句:
【反二黄慢板】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
叫一声仕林儿细听从头。
峨嵋山苦修炼千年时候,
大不该下山来把偶来求。
【转反二黄原板】在临安收青儿主仆同走,
西湖上与你父会合一舟。
借雨伞两下里姻缘成就,
盗库银与你父惹下祸忧。
端阳节错饮了那雄黄美酒,
现原形惊儿父魄散魂丢。
为娘我盗仙草在高山行走,
遇白鹤险些儿娘把命丢。
那南极仙发慈悲天高地厚,
赐仙草救儿父才把命留。
实指望做夫妻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转反二黄散板】我的儿啊——
【转反二黄慢板】你的父许香愿娘受折磨。
恨法海将娘的机关猜透,
【转反二黄原板】听法海言和语又用计谋。
趁梳妆用宝钵将娘来扣,
镇守在雷峰塔不能出头。
娘好比月当空被乌云遮透,
娘好比瓦上霜日出方休。
喜我儿中状元占了魁首,
愿我儿封妻荫子、
青史名标在万古留。
这样一来,演员唱得带劲、观众听得过瘾,所以很受观众欢迎。最后一句【反二黄散板】按老例儿要翻到高音2,很多演员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能否善始善终全在这最后一搏。张君秋先生这里只用了一个高达6音的平腔,在力度上做了对比,照样能奔下满堂好。
张君秋《金山寺》
张君秋《白蛇传》音响资料统计表
年代 |
剧目 |
主演 |
剧场 |
备注 |
1948年03月 |
祭塔 |
张君秋 |
上海中国大戏院 |
实况片段 |
1950年10月27日 |
祭塔 |
张君秋 |
香港娱乐戏院 |
实况全剧录音 |
1956年 |
祭塔 |
张君秋 |
中央电台录音 中唱密纹唱片发行 |
唱片 |
1957年05月17日 |
断桥 雷峰塔 |
张君秋 刘雪涛 任志秋 |
上海天蟾舞台 |
实况全剧录音 |
1980年代 |
祭塔 |
张君秋及众学生 |
中国戏曲学院 |
课堂教学录像 |
另外,张君秋先生也是唯一留下多部《白蛇传》音响资料的四小名旦,可以说是这出《金断雷》逐渐在张君秋的演出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被后人争相学唱。
宋德珠先生开创了京剧武旦“宋派”表演艺术,可以说他的《白蛇传》又是另一种风格路数了。
宋德珠《金山寺》80年代剧照
1941宋德珠挑班“颖光社”,正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他在改编传统剧目《金山寺》时,后面加演“花断桥”和“雷火炼塔”的情节,充分发挥了自己“打出手”的绝技。从这以后,宋德珠每每贴演《新雷峰塔》,那别具一格的表演总能令观众如痴如醉。
1941“宋德珠之新雷峰塔别具一格”的报道
在《金山寺》中,宋德珠的整套“醉花阴”载歌载舞、仪态万千:
“恩爱夫妻难撇掉
因此上殷勤来到
只怕他听佛法把奴抛
枉担着辛苦勤劳”
此段表演重在表现白娘子的人物状态:可怜、委屈、埋怨、担忧。“难撇掉”、“把奴抛”通过气息和腰部的一长一松和曲线柔和的形体来体现人物的委屈。“因此上”、“只怕他”展示了运用到极致而又协调的子午相。然后的“大刀下场”的亮相,宋德珠能硬跷矗立台上几分钟之久,如玉树生根,纹丝不动,观众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宋德珠对于武旦形体动作设计,有开有合,有柔有刚,顺畅圆融,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古典美学的精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宋德珠与女儿丹菊一起把《金山寺》的片段拍成了电视纪录片,可以说他是四小名旦中唯一留下《白蛇传》影像资料的一位名家。
宋德珠、宋丹菊父女拍摄《金山寺》
回首往昔,《白蛇传》的故事在戏曲舞台上已经驰骋了一个多世纪,时至今日依然久演不衰。历代名家在这出戏中创造了很多经典,这些精湛的表演艺术,被后人们或继承或运用到其他不同的舞台表演中,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表演方式。现在各大院团排演《白蛇传》,基本都是按照田汉的加工改编版本演出了。“改编本”固然场次紧凑了,故事情节更连贯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为这个戏付出心血的前辈们,但愿这出经典的剧目的不同演出版本,能够被挖掘出来,并永久地传承下去。
感谢芷斋随笔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