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伴旅】胶质瘤药物进展——安罗替尼及其他抗血管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撰稿: 医伴旅内容团队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脑胶质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年发病率为3~8人/10万人口。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安罗替尼及其他抗血管靶向疗法治疗胶质瘤的最新进展。

安罗替尼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安罗替尼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II期研究招募了27名18岁以上,KPS≥60,经MRI确认的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前线须接受过手术以及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采用RANO标准;疾病进展须距离术后放疗至少12周。患者接受12mg的安罗替尼治疗,试验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无病生存期(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中位PFS尚未达到。完全缓解率(CR)18.1%,部分缓解率(PR)为25%,病情稳定率(SD)为54.5%,ORR为45.4%,疾病控制率(DCR)为100%,6mCBR为72.7%。大部分不良事件为1-2级,有3例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分别为癫痫发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安罗替尼联合替莫哩胺治疗复发性胶质瘤
 
发性恶性胶质瘤(rMG)患者的预后相当差。根据NCCN指南,贝伐单抗是rMG的推荐药物。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生长。我们报告了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结果,以确定安罗替尼加替莫哩胺(TMZ)作为rMG一线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
研究招募了30名18-70岁,KPS≥60,Stupp方案治疗后复发/进展的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II/IV)或者术后有肉眼可见的残留肿瘤的患者。患者接受12mg安罗替尼治疗,给药2周,停药1周,以及2000mg/m2的替莫唑胺治疗,给药5天,停药23天。试验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无病生存期(DCR)。
回顾性研究显示,CR为0,PR为76.7%,SD为13.3%,PD为10%,ORR为76.7%,DCR为9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8个月,不良反应(AE)包括手足综合症,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高血压,血小板减少,高胆红素血,蛋白尿,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这些AE在剂量减少或间歇后迅速减少并恢复,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研究显示,安罗替尼联合TMZ在PFS、ORR和 DCR方面均有效,且耐受性良好。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安罗替尼合TMZ治疗rMG的疗效。
低剂量贝伐单抗治疗局灶放射性脑坏死
立体定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T/SRS)治疗良性/恶性脑病变可导致罕见但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脑组织永久性局灶性坏死,表现为头痛、癫痫和/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发病率明显増加;已有研究表明,贝伐单抗(BEV, 5-7.5 mg/kg Q2W x4)是治疗局灶放射性脑坏死(fRNB)的有效方法。
试验的纳入标准为2016-2021年期间接受SRT或SRS治疗、出现症状性fRNB并接受低剂量BE方案治疗的良性或恶性脑病变患者。
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9名)均给贝伐单抗负荷剂量400mg,维持剂量100mg/3-4w。目前有3例患者正在进行治疗。在最近的随访中,有7名患者能够停止治疗并处于缓解状态。3例患者择期停药后又重新开始治疗。
病例分析:
病例描述:45岁,女性,BRAFV600野生型黑色素瘤,因脑转移而出现癫痫。开始使用ICIs + SRS(20Gy)治疗,症状缓解。4个月后出现新的脑转移瘤。随后进行立体定向放疗(20Gy)+替莫唑胺化疗(6个周期),肿瘤缓解。1.5年后,在先前辐照过的病变部位(A,B,C)可以观察到钆增强、病灶和病灶周围水肿的逐渐増加。BEV的初始剂量为400mg Q4W。患者仍无症状,MRI显示改善(D),之后中断治疗。4个月后,略有増强(E)。5个月后,癫痫发作伴随着进一步钆增强(F)。重新采用BEV进行治疗(负荷剂量为400mg+维持剂量100mg,Q4W)。MRI显示改善(G),患者仍无症状,与2021年2月选择性停止治疗(治疗4个月后),直到最近一次随访,患者仍无症状。
结果表明,低剂量BEV方案治疗fRNB是标准剂量BEV的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替代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