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文化的随想 ——读《何谓文化》

余秋雨先生的《何谓文化》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四个维度对"文化"进行了独特的分析与讲述.以上内容皆来自先生自己的研究、讲演与随笔,”无一字无来处“。纵观全书,余先生让我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就是应该成为有学问趣味的”人“,具有先生那种学者的人间情怀。为何有此体会?盖是由于”渴求是因为缺失“,或换句话说,之所以期望成为有学问趣味的人,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是我最谨慎最小心的心态吧。

当我们在课堂上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我应该采取不同的讲授方式。为何有此想法?余先生在自序中提到他的三篇演讲时指出:向科学家论述,力求讲得严密、干净、周致;与外国学者有比较尖锐的辩论;作报告就”比较系统的论述“。这启示我们要用受众的接受方式来决定我们的讲授方式。这也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吧。

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环境的利用和布置。余先生在书中指出,文化”把最坚实的印记留在大地上,那就是散布各地的文化遗址(山、塔、庙、碑)“,这“使我感受到一种质朴的文化传承”。所以,教育者要重视校园及班内的文化环境的布置。

“阐释中国文化,就是阐释巨人的性格和脾气”。这谕示我们应该形成我们六中的“性格和脾气”,即六中文化,让这种文化“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当这种”沉淀的集体人格“形成,那也就凝聚成了我们六中的灵魂。一个有灵魂的学校,才会成为人们景仰的学校,才是一所名校,是”心系中华兴教强国“的学校。

说道六中文化,创造并享受六中文化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他们是学校的主人,更是学校的建设者。校园时我们最大的文化作品,也是最大的文化课堂。师生的集体人格和习惯,都在此培养。因而,我们作为老师,更应在构建公共空间——校园文化方面做出表率。康德说,知识分子的崇高责任,即使”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作为学生人生导师,应该带头创建”民生文化“即班级文化。我们建构的班级文化首先是尊重”文化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承认学生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对峙,更重要的是尊重生命,让”不同变得更加不同“,发展多元班级文化。

我们戒绝非理性的活动,重建理性文化。如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中,有部分班级把学生现场的快感作为了目标,这是非常危险和错误的。我们应运用理性把现场快感升华为艺术美感的高度,这是育人目标的实现。

(0)

相关推荐

  • 百年传承,与时偕行 ——巩式通臂拳非遗武术进校园

    巩式通臂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巩成祥先生融佛汉拳.通臂拳.周腿等诸多拳种精华所创的百年拳种,是时至今日传承有序.活态留存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0年,很荣幸杭州市人民小学被授 ...

  • 校服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服是一种特殊的服饰,不仅是学校.学生身份的象征,所以同桌的你校服设计师赋予校服深刻的校园文化内涵.校服具有诠释.凝聚.化育及创新的功能,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促进和辅助作用,有利于学校.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 ...

  • 辞赋(09)学校文化赋

    学校文化赋 余大中 桂子山上,为学校文化育苗:珞珈山麓,为学校文化弄潮.新民教育,硕果娇艳妖娆:新民教育,成就丰盛丰茂.学校文化,学乃精要:学校文化,立根于校:学校文化,文以载道:学校文化,化人微妙. ...

  • 桂林全州县大石江村的舜帝道德文化烙印——耕读家风文化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德为先,重教化"的道德文化给当地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全州大石江村非常重视道德文化教育,其始迁祖蒋潜江给后裔立下了"不徒 ...

  • 80个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

    伍佰艺书画网 3月12日 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 ...

  • 80个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读了这80个文学典故 便读懂了半个文学史 读懂了沧桑中华 庚子年 二月初十 编辑: 云上文化 勿念他归 来自云上文化 00:00 05:54 打开音乐 聆听云上的声音 1.斑竹 湘 ...

  • 喜欢历史文化,一辈子——读《越是我故乡》有感

    喜欢历史文化,一辈子——读《越是我故乡》有感

  • 文化巢湖:读烔炀《许氏宗谱》手记(之三) (转载)

    作者:夏清龙 烔西许姓虽地处僻壤.寂寂无名,可她却来自显赫的家族.拥有"尊贵"的血统:宰相许敬宗的后代,尚书许儒的裔孙.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等文化大咖都曾为其宗谱作序.元末明初, ...

  • 读一读传统文化,能修养身心

    多年以前,有个梦想就是走出家乡,进入大城市:多年以后,一个心愿回到家乡获取一份归属! 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努力着拉开我们与禽兽的距离,让我们长知识,懂礼仪. 渐渐的,知识是长了不少,但是,礼仪 ...

  • 学校文化建设随想

    <文化转型:企业成功的基础>一书很有启发,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片断性的想法: 1.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应该定位为:学校的文化转型与学校发展.从社会转型角度切入,研究在社会文化转型背 ...

  • 读懂《周易》精华25句,读懂文化的大道之...

    读懂《周易》精华25句,读懂文化的大道之...

  • 80个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下)

    < 人文之窗 >人文综艺掌上微刊 80个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上) 80个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中) 55.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