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散文《一辈古人》

2020年10月24日(农历庚子年九月初八日),星期六。

晚7:17分,我去县新华书店。晚7:27-8:09分我在书店内续读《汪曾祺散文》(P13-P30页),今读了四篇:《观音寺》《午门忆旧》《一辈古人》《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一辈古人》一文由三个人的独立故事组成,第一位是靳德斋。此文中写道:

天王寺濒河,山门(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的)外即是 河水。寺的殿宇高大,佛像也高大,但是多年没有修饰,显得暗旧。寺里僧众颇多,我们家凡做佛事,都是到天王寺去请和尚。但是寺里香火不盛,很幽静。我父亲曾于月夜到天王寺找和尚闲谈,在大殿前石坪上看到一条鸡冠蛇,他三步蹿上台阶,才没被咬着。鸡冠蛇即眼镜蛇,有剧毒。蛇不能上台阶,父亲才能逃脱,未被追上。寺庙中有蛇,本是常事,但也说明人迹稀少矣。

读到汪曾祺老写的这一段内容时,我脑海里便记忆起前年10月4日下午,我和妻与黄民夫妇同游德安县车桥镇上的“义门陈”景区的一幕:当我和妻从山头的分庄纪念碑沿着石级向下面的纪念广场走去,快要走到陈公塑像时,我发现一条比我大拇指还粗的褐色长蛇,它正在不停地扭动“S”形的身子,在我们的下一级梯阶上向左边行去。由于我和妻下行时眼睛望得较远,这条蛇此时又可能还在阶梯右边的柴草丛中,还没有到达阶梯上来,故此我们直到走下来之后,才发现这条蛇就在脚下了,我心里未免惊悚了一下。我立即叫了一声:“有蛇小心!”我在说的时候,迅速伸出右手挡住了妻的身子,不让她继续往下面梯阶上走。直到这条两尺多长的蛇消失在阶梯左边的草丛里,我和妻才继续往下面走。

不过今晚11时后我查阅我的《曾建开2018年度日记》一书,写那天游览过程的内容中我竟然未能记录这件事。

(0)

相关推荐

  • 悦读丨彭辉:寻得人间一缕暖——读汪曾祺散文集《人间送小温》

    ■书籍名片 书名:人间送小温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春暖花开,沏得清茶一杯,手捧汪曾祺先生的<人间送小温>.窗外莺歌燕舞,心中荡漾暖意,最真实的 ...

  •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凭窗而看,河里船行,岸上人走,一切在逐渐深浓起来的烟雾中活动,脉脉含情,极其新鲜:又似曾相似,十分亲切.水草气味,淤泥气味,烧饭的豆秸烟微带忧郁的焦香,窗下几束新竹,给人一种雨意,人"远&q ...

  • 【文学评论】邢永红丨飘而不散 淡而有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邢永红,山西省石楼县人,现任职石楼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曾在<秘书>.<沧桑>.<吕梁文学>.<吕梁日报>.<屈源> ...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

  • 读汪曾祺的《八月骄阳》

    今天是劳动节,也是讴歌劳模的日子. 我想起了老辈的文坛劳模老舍先生,他是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l ...

  •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

  • 人间有爱 草木有情——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有感

    人间有爱   草木有情 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有感 ☐陆慧芹 第一次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是孩子读初一时,这本书是初中生必读书目,应老师要求就买了.孩子还没读我抢先看了,初读就觉 ...

  • 读汪之路,惊喜不断——《如看草花:读汪曾祺》出版

    近日,青年作家毕亮的新著<如看草花:读汪曾祺>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汪曾祺之子汪朗为该书作序推介. 作为新疆伊犁州文联<伊犁河>杂志副主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获得者,毕亮 ...

  • 读书|古风·乡土·地域——读汪曾祺小全集《受戒》随感

    汪先生(曾祺)的大名,虽早有耳闻,但其文字,之前却很少接触.或许是因为缘分未到,年轻之时,血气方刚,喜欢看一些激情澎湃的文字,迷恋故事情节里的蜿蜒曲折.但人到中年,激情逐渐消退,喜好的文字连同饮食一样 ...

  • 【随笔】《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乾州碎娃 手头所拿的这本是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文化部.财政部2005年度送书下乡工程书目之一.这是近日从乾县图书馆借的. 以前自己读书一般都是直接用电 ...

  • 味与人生 ——读汪曾祺《人间至味》有感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经常将人生与五味相类比.我起初并未知道如何作答,但倘若你此时再问我,我便会邀你一同来读汪老的<人间至味>. 对汪老的印象开始只限于中学课本上的课文,当时看到居然有人用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