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宽厚大器的家庭为何出了个嫉妒成病的孩子——心理咨询札记②

上一文写到女大学生毕某因嫉妒行为伤害别人,自损社会功能。孩子母亲知晓后,百思不得其解。

她不承认有这种遗传因素。孩子出生成长的家庭,三代都是在机关担任领导,家族差不多都是那种很有胸怀,为人处事很大器的人。也没有负面教育因素。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教育她要有爱心,生怕她有嫉妒性格,甚至还特别纠正了她与表妹相处时出现嫉妒苗头的表现。

家长这么有教育意识,这么努力,孩子还是添了这个毛病。

咨询师和家长详细梳理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当毕某的母亲发现女儿在表妹到来一起生活后有些反常时,母亲为进行“及时教育”采取了相关措施。咨询师认为,或许这个“及时教育”的某种方式,弄不好恰好构成毕某嫉妒性格形成的第一原因。后来上初中,又将表姐妹放在同一个班,希望表姐妹互相竞争又互相帮助。居不知,这样安排反而促进了毕某已形成嫉妒心理发展的“险境”。以至上大学后,毕某的嫉妒心理发展成为嫉妒行为。

还记得电视剧《小舍得》这样一幕吗?欺凌了乡下孩子米桃的欢欢,被有文化和教养的爸妈严肃批评,并強制一同前往米桃家当面认错。事实上,当时的欢欢内心根本没有认错,两个孩子的关系不仅没恢复到以前友好的水平,反而更加僵化。

不论是三代有素养的毕某家长,还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欢欢爸妈,都忽略了孩子的潜意识心理世界。当大人义正严词地说教,充分榜样家长道德高尚纯洁时,都缺乏从心理层面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没有解决孩子真实的困惑与焦虑,没有或很少为孩子植入正确的心理反应程序。

由此说明一个道理,要解决孩子的性格问题,必须要关注孩子的潜意识,不能光讲正确的话,不能只求表面的服从,不能以平息纠纷和事态了事。不懂得潜意识心理规律,算不得智慧家长和智慧教育。

孩子成长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原生家庭(及家族)中找到根源。这种相关性,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隐性,不一而足。自认或公认的教育世家、文明家庭,孩子 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家长也不例外。

心理学方面的文章:

将嫉妒攻击者送心理咨询对不对——心理咨询札记①

(0)

相关推荐